運動中足底起水泡的現象很常見
别看一個小小的水泡,因為有時很疼,
影響起跳、蹬地、起動,
如果水泡感染了,影響就更大。
而人們生活中經常選擇把水泡挑破就好了
可有的人又說不能挑破
那足底的水泡到底能不能挑破?挑破了又需要怎麼處理呢?
圖片來自網絡
水泡從何而來?腳與鞋襪(或者地面)反複摩擦造成表皮層和真皮層被撕扯分離形成間隙,間隙裡充滿透明液體或者血液,形成的液囊就是我們所說的水泡。運動中生活中常見的産生水泡的兩種情形:一是不斷跑動、急停、急轉,足底與底面不斷摩擦而引起的水泡;二是出汗,足部和鞋子相互擠壓,使鞋内潮濕,局部溫度相對升高,引起角質層軟化,也容易引起水泡。
圖片來源于網絡
水泡經常出現在哪幾個位置?在運動時,最容易被摩擦的幾個地方是跟腱後側、腳背、大腳趾内側、前腳掌内側,而跟腱後側和腳背因為角質層較薄的緣故,水泡一般會被磨破。
圖片來源于網絡
腳底起泡如何預防?選擇一雙适宜的鞋子
腳底起水泡與鞋子有着直接關系,鞋如果過緊,對足底的擠壓就很大;鞋如果過于松垮,運動中腳與鞋的摩擦機會就會增多。所以鞋子太緊或太松,都可能導緻腳底起水泡,因此運動過程中,選擇一雙适宜的球鞋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溫度較高的時候,選擇透氣性好的鞋子,長距離的運動盡量選擇稍厚底的鞋子。
穿着吸汗性強的厚運動襪
舊襪子長時間使用質地會變硬,穿着時不易平整,劇烈運動與腳底摩擦也是産生水泡的原因之一。因此,應選擇吸汗性較強質地柔軟的厚襪子,保持足部的幹爽的同時還能起到緩沖作用,減少腳底與鞋子之間的摩擦。
最好準備兩雙合腳的運動鞋,交替使用
不同款式的鞋穿在腳上,接觸部位和壓力總是不同的,這樣能減少腳下某些局部的頻繁受壓,減低起水泡的幾率。
長水泡了怎麼辦?可不可以挑破?可不可以挑破?可不可以挑破?這大概是來自大家心中的靈魂三連問。如果非常不幸,已經起泡了,怎麼辦?立即想辦法弄破它,擠幹淨裡面的液體,做好包紮。否則,那叫一步一個鑽心痛啊。
第一步:用酒精擦拭起泡部位,進行消毒。
第二步:用消毒後的針将水泡挑破,并且盡量不要挑破皮。
第三步:用消毒過的棉簽擠幹水泡裡面的液體。貼上創可貼,避免沾水,以防感染。如果水泡在運動過程中已被磨破、露出紅嫩的創面時,可先用碘酒消毒後,再包裹上紗布或貼上穿可貼。
說到底那就是:可以挑破,但是一定要注意消毒,以防感染!
資料來源 科普中國,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