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講述的第927位真人的故事
世上的人各自有不同的人生經曆,而年僅29歲的我,人生經曆卻堪比戲劇。
因為留學,我來到烏克蘭認識了一位小我8歲的烏克蘭美女。後來和她相知相愛,喜結連理。但因為疫情,我們結婚三年都無法回國。
不過,在這三年間,我也收獲很多,在烏克蘭開了公司,買了車子、房子。可就在生活一切向好時,突然爆發的俄烏戰争,讓我們開始颠沛流離在逃亡和撤僑的路上……
(我和烏克蘭老婆莉迪亞的婚紗照)
我叫黃漢傑, 1991年1月24日出生在福建省漳州市的一個農民家庭。
我小時候活潑貪玩,但由于腦瓜子靈活,小學和初中的學習成績還是不錯的。進入高中以後,課程難度加深,而我又不夠勤奮,所以成績大不如前。
因為擔心我将來考不上本科大學,當音樂老師的舅舅建議我學音樂,将來可以通過藝考的優勢考上本科。
在舅舅指點下。我高考順利考上了江西一所師範學院,在音樂系主修聲樂。
2013年時,因為學校跟烏克蘭盧甘斯克舍甫琴科大學有交換生留學的項目,我和另外一個同學被公派到烏克蘭的盧甘斯克州交換學習一年。
2014年5月,我畢業回國。在我們走後的十天左右,在盧甘斯克州和頓涅茨克州爆發了武裝沖突。
就是因為這場戰争,所以後來我再到烏克蘭讀研就轉到首都基輔這邊來讀。在基輔國立師範大學讀研時,烏克蘭時局漸漸穩定,雙方已簽訂了停火協議,所以我在那邊生活還是很安全的。
(2013年,讀大學時的我)
讀研期間,生活還是挺充實的。在上課之餘,我最愛做的事是幫同學們用美金去換當地的格裡夫納。因為到了烏克蘭,必須用格裡夫納币消費。那些同學都不愛跑,而我恰恰相反,不喜歡宅,所以我就成了大家的“勤務員”。
當然,我并不是一直無償做跑腿的,後來就做成了一種兼職,從中賺些利潤。那時,我靠這個基本上夠自己的生活費。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由于經常跟當地人打交道,我的烏克蘭口語也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我在讀研的過程中,是自己煮飯吃的。烏克蘭人以土豆為主食,幾乎三餐都離不了。不管是土豆塊、土豆餅、土豆絲,他們都吃得津津有味。吃法也是各種各樣,煮的、炸的、蒸的,搗成泥做糕點等。但對于我們中國留學生來說,無論他們做土豆變什麼花樣,我們都不可能拿來當主食的。
還有烏克蘭人的餃子也很奇葩,他們包的是奶酪、櫻桃和土豆泥。讓中國留學生看了都感覺不可思議,更别說去吃了。所以我們幾個室友就輪流做飯,蒸米飯、炒菜,保持着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和莉迪亞攜手一生,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後來我又接着在基輔讀博士。在讀博士的過程中,因為網絡,開啟了我奇妙又浪漫的海外戀情。
2017年,我在當地的一個聊天軟件上注冊了賬号,不久發現有一個人關注了我,還發了一條打招呼的信息。因為對方主頁沒什麼内容,也沒有照片,開始我還以為是個男的。
過了兩星期,才看到對方發了張照片,才知道原來是個五官挺精緻的年輕姑娘,我這才和她在網上聊起來。
她的名字叫莉迪亞,才18歲,正在讀書,她家鄉離基輔約200公裡。她喜歡看韓劇,韓劇中那種留長發的男主角就是她夢中的白馬王子的形象。我發現這小姑娘挺有趣的,就和她聊了一段時間,漸漸地雙方就互相産生了好感。
不久,趕上中國的春節,我要回國和家人團聚。得知我要回國,莉迪亞說她要來見我一面。那時她可能是以為我回國之後就不再過來了,其實我還在讀博二,沒有完成學業,過完年肯定還要過來的。
看她主動提出見面,我就把我在基輔的地址發給了她。然後她就打車過來了。那天空中紛紛揚揚地下着大雪,在這樣的天氣裡一個女孩子單獨來找一個素未謀面的外國人,真的需要勇氣。
所以,當時我就感覺自己在她心中的分量是很重的,也就更加期待見到她。
(在我心目中,莉迪亞就像天使一樣美麗純潔)
當莉迪亞快到我這邊的時候,她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她到了,讓我過去接她。又說她手機快沒電了,估計一會兒就聯系不上了。我連忙跑出去找她。因為我租的房子有些偏僻,她沒能找到具體的位置。我找了一大圈,才把她找到。
當我第一眼看到她就被震撼到了:她身材修長,穿着長筒靴子紅衣服,在白雪映襯下特别引人注目。而她的容貌也在刹那間讓我怦然心動。白晰的臉蛋兒上,精緻而立體的五官恰到好處地展現出歐洲女孩的美。
大概是等久了有些擔憂和害怕,她的神色顯得膽怯無助,更顯出一種我見猶憐的柔弱美。加上莉迪亞年齡小我8歲,這更加激起了我對她的保護欲。就從那一刻起,我就在心裡想,這個烏克蘭小姑娘就是我心目中的愛麗絲,我會一生守護她,疼惜她!
當莉迪亞看到真實的我,同樣有一眼萬年的表情。她的眼睛裡有驚喜,還有一些嬌羞。我那時候頭發也有點長,大概也比較符合她心目中韓國歐巴的氣質吧!總之,從那一刻見面,我們便深深地相互吸引了。
然後我們回到我住的地方,我給她泡了咖啡,先暖暖身體。聊了一會兒我們便去外面吃飯,我還買了一束花送給她。因為在當地,男生給女生送花表示求愛,女生接受的話就表示一錘定音了。
(在烏克蘭的林蔭間,我為莉迪亞拍照)
我們在外邊玩了半天,晚上回家我給她做了飯。當看到我做飯的娴熟動作,莉迪亞眼中有驚訝也有欣賞。因為在烏克蘭女人的地位有點低,男人們都有些大男子主義,從來沒有男人做飯的現象。就是因為看到我會做飯,又加深了莉迪亞對我的好感。
後來,我和莉迪亞在現實中的接觸越來越多。那時我讀博二,課程不是很忙,所以我的空閑時間比較多。有空時就去找她。我們一起逛街買東西,一起做飯,吃飯,感情也越來越如膠似膝。
後來在莉迪亞的畢業典禮上,我第一次見到了她的父母。他們那邊學生的畢業典禮都搞得很隆重,要求家長參加做見證。我雖然不是家長,但也以朋友身份去了。
在此之前,莉迪亞的父母也知道她交了一個中國男朋友的事。烏克蘭的家長一般都很開明,對于子女的婚姻大事不會過于幹涉,比較尊重孩子的選擇。當然,給孩子把關也是有的。隻要對方是品行端正,有上進心的人,就沒什麼問題。
(莉迪亞的父母在我公司辦公室喝茶)
參加完莉迪亞的畢業典禮,她和她的父母跟我一起吃了一頓飯。見我長得一表人才,還是讀博士的留學生,他的父母非常欣賞,所以席間和我談笑風生,也表态很支持我跟他們女兒交往。
在讀博士的過程中,我不僅收獲了愛情,還獲得了商機。後來認識了一個福建的朋友。他在波蘭好多年,後來過來烏克蘭這邊做生意。
我們聊得很投機,就合夥成立了一個公司,把中國的脫水大蒜轉到烏克蘭這邊賣。公司法人代表和總經理都是我。那時莉迪亞還在讀書,但是在假期裡已經學着幫我處理一些業務了。
2018年年底,我領莉迪亞回中國舉行了婚禮。因為那時我還沒畢業,而且我們在烏克蘭還沒有領結婚證。所以在老家住了兩個月,備齊各種證件又回了烏克蘭。
2月14号,我們在烏克蘭基輔的辦證大廳領了結婚證。2019年四月份,我完成了博士畢業答辯,又在九月份拿到博士畢業文憑。因為莉迪亞12月份才畢業,所以我完成博士學業後,就等着她準備年底一起回國。
(我們夫妻倆跟我父母的合影)
等年底時,中國國内突然爆發了疫情,我們隻得一直呆在烏克蘭。因為疫情的持續和全球蔓延,國際航班都取消了。後來我們嘗試過辦理探親簽證,但駐烏克蘭的中國大使館不給開健康證明,所以我們一直在烏克蘭待了三年。
在這三年中,我一直經營着脫水大蒜的生意。因為我學的那個專業如果在烏克蘭就業的話,大多都是教書的工作。而烏克蘭的工資和我們國内相比差得太遠,所以我選擇了創業,而不是找工作。
後來我做的進出口生意轉型,從烏克蘭、白俄羅斯、波蘭那邊把冷凍肉、雞爪做到國内來賣,因為烏克蘭人是不吃雞爪、豬蹄、内髒這些東西的。這些東西在那邊非常便宜,銷售到中國利潤很不錯。
在這三年中,我和莉迪亞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她剛開始跟我在一起的時候,我雖然算不上一貧如洗,但沒車沒房,隻是一個窮學生而已。
她和她的家人不但從沒有嫌棄過,相反在異國他鄉一直關心和支持我。在我們的齊心協力下,我不僅把生意越做越大,還買了車和房。
(兒子四個月時)
2021年四月,我們的兒子也出生了。這時我可謂是事業家庭雙豐收。正在我憧憬着未來,努力打拼事業時,一場震驚世界的俄烏戰争爆發了,打破了我們在烏克蘭的幸福生活。
今年的2月24号早上五點多,烏克蘭的人們還在睡夢中,突然聽到了槍炮的轟隆聲。對于大家來說,實在是猝不及防。因為前一天根本沒有任何要打仗的征兆。那天晚上我們還在小區樓下喝咖啡、去超市買菜,一切都顯得平靜祥和。但沒想到第二天早上就爆發了戰争。
當時我老婆吓得瑟瑟發抖,孩子也哇哇大哭。我一番思考後決定開車帶着妻兒去接大姨子和嶽父母,然後轉移到烏克蘭西部的利沃夫,因為利沃夫是邊境,跟波蘭交界。那時候很多國家大使館都撤到那邊去了。
但是接上我老婆的姐姐後想要出去時,就發現出不去了。因為路上到處都是車,在加油站加油,都要排三四個小時。幾百萬人同一個時間都想出去,不僅交通堵塞,也加不到油。所以我們隻好又在家裡待了兩天。
(莉迪亞抱着半歲的兒子在基輔街頭)
那兩天警報聲一天不知道要響多少次,大家都惶恐不安,躲在家裡不敢出門。晚上基本上不敢睡覺,也不敢開燈,因為開燈怕成為被襲擊的目标。一有警報聲,人們就一窩蜂地跑到樓下的防空洞躲避。
就這樣折騰到第三天,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自己是個大男人倒沒什麼,但是老婆吓得六神無主的,孩子也總是哭。于是我決定開車帶他們到嶽父、嶽母那邊去,我認為那邊偏僻一點,應該也會安全一點。
然後我們開車趕往老婆的娘家。路上還算順暢,沒怎麼堵車,因為過了三天,能轉移的人也差不多都走了。後來我們在嶽父母家待了四天。
那四天我聯系到駐烏克蘭的中國大使館,那邊說中國政府要把在烏克蘭的中國人集中起來,用大巴車轉移到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去,然後等航班回國。
(兒子一歲了)
之所以要到羅馬尼亞乘機回國,是因為那時在烏克蘭根本坐不了回國飛機。俄烏剛開戰,俄羅斯空軍迅速拿到了烏克蘭的制空權,除了俄軍飛機外,任何飛機不得起飛,也不得過境。那時的烏克蘭飛機場基本是癱瘓的。
我一直糾結着走還是不走。因為走,隻能帶上老婆和兒子,不走,在這裡天天也是擔驚受怕。最後決定還是走!
但我們沒有坐大使館的車走,而是自己開車過去的。因為大巴車上擁擠還一路颠簸,孩子太小總是哭鬧,還要喝奶粉,坐大巴車各方面都很不方便。
不料我們開車到了摩爾多瓦後,那裡沒有撤僑的飛機,隻有羅馬尼亞、匈牙利,波蘭才有。而羅馬尼亞是離我們那邊最近的,所以我們又開車趕往羅馬尼亞。
(莉迪亞和兒子在廈門)
在羅馬尼亞,最開始接待我們的是駐羅馬尼亞的一個福建商會,他們無償給從烏克蘭過去的中國人提供吃住。我們去得比較晚,那裡已經有很多人了。大家也沒那麼講究,睡的是通鋪。但是我們有小孩子比較麻煩,所以第二天就出去找賓館住了。
那時,羅馬尼亞的賓館酒店也不太好定。在商會的幫助下,我們才找到了房子。一住就是将近20天,因為大使館那邊說撤僑是保證中國籍的人先安排飛機走,然後再安排我們這種有外籍家屬的。我不放心把妻兒留在這邊,所以等着跟他倆一起走。
在等待中國航班的過程中,我天天在賓館如坐針氈,簡直是歸心似箭。給中國駐羅馬尼亞使館那邊打了好幾次電話,咨詢什麼時候可以安排我們坐飛機回國。
中國駐羅馬尼亞使館的人很積極地幫助我們,對于我們回國的心情很能理解,從來不會嫌煩。當我們跟他打電話的時候,他們總是安慰我們:“你們耐心等待。隻要還有中國人沒有撤走,中國政府就一定會再安排飛機。放心,祖國不會落下任何一個中國人在這邊的!”
聽了這話我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于是我們就耐着性子在那邊一直等着。
(兒子完美地遺傳了我和莉迪亞的優良基因)
直到3月19号的時候,大使館負責人通知我們,可以安排我們坐21号的飛機回國。當時我激動得熱淚盈眶,跟老婆說了以後,她也欣喜若狂,抱着我又竄又跳的。就這樣,我們于3月21号在羅馬尼亞首都乘飛機回到了成都。
我留在羅馬尼亞的車當時放在福建駐羅馬尼亞商會那邊,商會幫我保管了快兩個月。後來,我通過朋友找那種專門在做送車服務的人,把車從羅馬尼亞開到烏克蘭邊境。然後我之前公司的秘書過去把車開回基輔。
至于烏克蘭那邊的生意,我暫時沒辦法過去打理了。因為突如其來的戰争把所有的計劃都打亂了。但這些都是無可奈何的事情。當身處的環境沒了和平安定,再多的财富都比不上生命和安全更重要。
(一歲的兒子在琴行的琴房裡“彈”琴)
這次撤僑經曆也讓我深深感受到:無論在任何一個國家,人民要想安居樂業,全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政府在主持大局。就像我們偉大的祖國,就是所有中國人最安全的港灣。生在中國是我今生最大的幸運!
世事無常,禍福難料,有時,金錢物質也很可能隻是過眼雲煙。隻有活在當下,珍惜擁有,才是最實在的幸福。
希望戰争能早點結束,讓烏克蘭的人民都能回歸到安定的生活環境當中,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再回烏克蘭探望嶽父一家!那時我的生意也能恢複正常的運營,順利發展!
【口述:黃漢傑】
【編輯:陳萍】
我們不能走過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别人真實的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有真實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真實的故事,請關注我們吧!@真實人物采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