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币m2增長意味着什麼?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12日電 題:《溫彬等:貨币乘數派生效應持續增強助推M2增速上升》,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貨币m2增長意味着什麼?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12日電 題:《溫彬等:貨币乘數派生效應持續增強助推M2增速上升》
作者 溫彬(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 霍天翔(中國民生銀行研究員)
央行數據顯示,4月,M2餘額209.35萬億元,同比增長11.1%,預期10.1%,前值10.1%;新增人民币貸款1.7萬億元,預期1.3萬億元,前值2.85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新增3.09萬億元,預期2.16萬億元,前值5.16萬億元。
4月,M2同比增長11.1%,增速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個百分點和2.6個百分點。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沖擊,央行全面加強貨币政策逆周期調節,持續投放基礎貨币,降準釋放中長期資金,把握公開市場操作節奏和力度,推動廣義貨币M2和狹義貨币供應量M1同步增長。4月,央行M2為209.35萬億元,同比多增20.88萬億元;M1為57.02萬億元,同比多增2.96萬億元;現金淨投放比上月多增3668億元。另外,本月貨币乘數6.55繼續維持在曆史高位附近;财政存款受減稅降費影響,本月新增529億元,同比少增4818億元;3月末,外彙占款21.2萬億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增170億元和457億元,财政、外彙等擾動因素降低,以及貨币乘數對基礎貨币的派生效應持續增強共同助力了M2增加。
4月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61.91萬億元,同比增長13.1%,增速較上月末提高0.4個百分點。當月新增人民币貸款1.7萬億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增1.15萬億元和多增6818億元,貸款需求回升,反映經濟活動開始改善。
本月央行持續引導金融機構下調LPR推動企業融資成本降低,提高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金融機構應貸盡貸、應貸快貸,持續增加抗疫企業、中小微企業,制造業、基礎設施和服務領域中長期貸款,促進了企業貸款和居民貸款溫和修複。
從新增信貸結構上看,本月企業與居民部門、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延續了3月增長态勢。企業部門方面,本月企業新增人民币貸款9563億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1.09萬億元和多增609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少增62億元,比上個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多減8814億元和少減1355億元,中長期貸款新增5547億元,比上個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4096億元和多增2724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好于短期貸款,說明在央行結構性貨币政策引導下,銀行信貸加速流向基礎設施、制造業、抗疫相關企業等中長期借貸,貨币政策傳導機制暢通。另外,本月票據融資新增3910億元,比上個月多增1835億元,随着票據融資利率下降,需求明顯回升。居民部門方面,本月居民新增人民币貸款6669億元,恢複到疫情暴發前水平,其中短期貸款新增2280億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2864億元和多增1187億元;中長期貸款新增4389億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349億元和多增224億元。盡管國内疫情形勢轉好,多地出台刺激性消費政策,但相較于按揭貸款規模的基本穩定,信用卡、消貸等消費借貸明顯下滑,說明疫情對居民可支配收入影響正在逐步顯現。
4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達到265.22萬億元,同比增長12%。表内信貸和企業債券成為支撐社融增長的主要動因。
面對實體經濟總需求不足,4月1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确,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别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政府投資拉動、信貸供給增加、融資成本降低,共同推動了本月新增社融持續回升,結構性寬松延續。
從新增社融結構上看,本月對實體經濟新發放的表内信貸(本外币)新增1.7萬億元,占本月新增社融規模的比例降至六成以下。表外融資(委托貸款 信托貸款 未貼現銀行承兌彙票)合計新增21億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2188億元,其中銀行承兌拖累表外融資縮量增長的主因。直接融資方面,本月企業債券延續放量态勢,共發行9015億元,與上個月相比基本持平,同比多增5066億元,成為推動本月社融增長的主要動力,這既源于監管部門提速企業ABS改革,也反映出資金利率下降速度快于信貸利率;本月地方政府專項債新增3357億元,比上個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2987億元和1075億元,這源于本月恢複棚改專項債和第三批1萬億元新增專項債限額,從下達到執行需要一段時間,預計5月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将成為推動社融增長的又一動力。
面對世界經濟步入衰退,央行首次提出“保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并首次沒有提及“貨币供給總閘門”和“不搞大水漫灌”。可以預見,央行将采取适度的貨币增長支持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穩健的貨币政策将更加靈活适度。因此,建議在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結構性信貸供給的基礎上,實施降準、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助力中國内需市場潛力挖掘,刺激國内總需求恢複性增長。建議把支持實體經濟恢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進一步引導LPR有序下調,推動貸款實際利率下降,助力有效需求的修複與提振。建議貨币政策要與财政政策打好組合拳,面對未來可能的财政赤字化,要處理好穩增長、保就業、調結構、防風險、控通脹的關系,要在助力經濟增長提質增效的基礎上,保持國内物價水平基本穩定,保持人民币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