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能配位,是易經的為官标準。
所謂德能配位,即是道德修養、才能智慧以及謀事幹事成事的積極人生追求,與所擁有的權利地位相一緻,相對等,相符合。再直白一點說,德能配位就是一個人在職業道德,專業能力,正能量發揮方面符合履職的崗位要求,人才成就事業,事業造就人才。德能配位,是選人,用人,評價人的标準,違背這一原則,别有用心的選人用人,即是用人腐敗。
把不适合的人放在不合适的位子上,權利會被濫用,事業可能蒙受災難,人民會被禍殃,因此選人用人的腐敗,是危害社會的最嚴重的腐敗形态。《易經》對此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在《系辭下傳》中生動描繪出了選人用人腐敗導緻官員德不配位的醜陋現象的亂象圖景:“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道德修養淺薄而地位高貴,智慧學識短小而去謀大求大,能力魄力不足卻居高任重,“鮮不及矣”,因為先天與後天不足不僅達不到居位成事的目标,還必然因此毀滅了事業,禍害了人民。《系辭》再次強調,《易》中鼎卦九四爻描述的就是這一事實。“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 “鼎”,國之重器,是權利地位的象征,是公權利的代表,鼎折斷一足,必是司掌鼎器之人的德能不足造成的,鼎為盛具,鼎折一足,站立不穩,必然導緻傾倒,鼎倒就會傾翻鼎中盛裝的食物,所以“鼎折足”的後果是“覆公餗”,把大家賴以食用的食物毀壞倒在了地上,并且傾倒出的食物四濺,既渥壞弄髒鼎的外形,毀了形象口碑,同時還會傷及到人民的安全,斷送大家生存的食糧。折足覆餗是大兇之事,是選人用人的大兇根源。無德無能之人,屍位素餐,陳屍權利地位之上,必然導緻折鼎之足,覆公之餗,結局是其害無窮。
無論是曆史還是現實,成也在人,敗也在人,人與用人是創造曆史譜寫現實的關鍵。《易經》正是認識到這一點,用《鼎卦●九四爻》做警策,道已明,理已清,人不可不猛醒。
《易經》是清醒的現實主義,是批判現實主義,現實不能再蒙墨糊塗了,惟願“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這種“官場現形記”盡可能少的一而再再而三上演。
作者:天聲人語
延伸閱讀:
能力最平庸、官運最亨通的官員
1880年夏,在崎岖不平的中國西北部地區,中俄兩國的士兵發生了沖突;千裡之外,沙皇的海軍艦隊進入了中國的海域,數千中國士兵被派往天津布防,這是一場清廷不願卷入的戰争。此前,中俄雙方剛剛就一項條約進行了談判,談判進行得并不順利。
在北京,這一切都歸咎于時年54歲的完顔崇厚,此人是一位富有的貴族,曾經的皇家心腹。不過崇厚此時已被判處死刑,正在獄中等待執行,他的罪名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國有史以來最無能的外交官。因為他被派往俄國就中俄條約進行談判,非但沒能促使沙皇做出讓步,反而給人家送了份“大禮”。
此前,清朝已經談判并簽署了數個屈辱的不平等條約,不過,那些都是城下之盟。而這次,卻是因為外交官員的無能和天真而喪權辱國,慈禧太後(此時已經是她第二次掌權)拒絕承認該條約,并将完顔崇厚斥為賣國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