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高一必修3語文琵琶行

高一必修3語文琵琶行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7-20 21:19:25

高一必修3語文琵琶行?《琵琶行》教案教學目的,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高一必修3語文琵琶行?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一必修3語文琵琶行(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琵琶行教案)1

高一必修3語文琵琶行

《琵琶行》教案

教學目的

1、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

2、了解運用環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方法。

3.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現實。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是如何将樂曲的情調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了解有關文學常識和背景

1、簡介作者,教師補充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時期現實主義的偉大詩人。青年時期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讀書時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瘡。少年就以詩成,曾以《賦得古原草送别》(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詩人顧況,深得贊賞。29歲中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左拾遺、刑部尚書。白居易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揭露現實黑暗,反映勞動人民痛苦的詩篇,即被稱為的"諷喻詩"。白居易的詩通俗好懂,傳說"白傅作詩,老婦皆懂"。生活在由盛轉衰的中唐時期。青年時因戰亂曾四處漂泊,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有"兼濟天下"、"為民請命"的理想和信念,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長篇叙事詩有《琵琶行》、《長恨歌》。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嘲風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2、簡介寫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遺官職後,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歲被改職任太子左贊善大夫,次年由于上書皇帝,言辭急切,被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先被貶為江州刺史,又被貶為江州司馬,《琵琶行》就寫于第二年秋天。詩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鳴自身天涯淪落的不幸。

3、本文屬于樂府詩,簡介樂府:樂府本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任務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訓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采集民歌,供統治階級"觀風俗"。後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作的和采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的作品。這首詩屬于後者。

4.關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後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漢魏樂府,是樂府名曲之一。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富于變化,可多次換韻。

二、指導朗讀

1、聽配樂朗讀 2、誦讀提示 3、自由散讀

三、疏通小序,積累字詞(看注解,查工具書,和同學交流下列詞句意思)

四、作業:朗讀并翻譯小序

第二課時

一、把握梳理課文内容結構。

全詩按時間順序分為五段:

(一) 江頭送客聞琵琶

(二) 江上聆聽琵琶曲:(邀見歌女;演奏名曲;聽者陶醉)

(三) 歌女傾訴身世苦:(少年歡樂;晚年凄涼;悲苦心境)

(四) 同病相憐傷遷谪

(五) 重聞琵琶青衫濕

二、細節探讨

1、通過叙事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

明确:琵琶女和詩人自己。

2、詩人用哪兩句詩将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詩人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歎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麼共同的命運、遭遇?."淪落"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試做具體比較(引導學生用原詩文概括回答,齊讀相關詩句,感受"淪落"之情)

①讀序與第三節相關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與心境。

當年:豔蓋群芳,藝壓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歡笑;(色藝雙絕、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歡笑紅顔)

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飄零憔悴、飽受冷落)

京倡 商婦 怨

②借助注釋、序、第一節與第四節相關部分,了解詩人的遭遇與心境。

當年:詩酒流連,絲竹不絕,高朋滿座,其樂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祿、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動京師)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無樂,送客慘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涼落魄)

京官 谪官 恨

③"相逢何必曾相識",是什麼使素不相識、萍水相逢的詩人和琵琶女聯系在一起?

明确:音樂(琵琶聲)。

補充:一個獨守空船,借樂訴怨;一個送客江頭,有酒無樂。一個善彈,一個善聽(善寫),演繹出一出千古傳誦的知音故事。這正如浔陽樓楹聯所言:

楓葉四弦秋,枨(chéng,觸動)觸天涯遷谪恨;

浔陽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離情。

江西九江有一處名勝古迹——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對聯。寫白居易離開九江時,九江人民對他的深厚情誼,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襯托别離情之深)

3、誰解琵琶聲

[提問]讀了本詩,我們恐怕更多的是對琵琶女的命運掬一把同情淚。确實,琵琶女的命運令世人感歎。但是,我們是否能夠從琵琶曲調的起伏變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迹呢?

[明确]整個曲調可以分為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是"前奏曲":"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浔陽江邊,風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凄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抑郁。

強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對往昔生活的深情回憶,于是音樂進入

第二樂章"歡樂曲":"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莺語花底滑"這時歡快明朗、清脆悅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起伏生動的樂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紅的青年時代。青年時代的她,可謂色藝超群,名噪京華,"五陵年少争纏頭,一曲紅绡不知數",成功的榮譽與醉酒歡歌構成她生活的全部。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轉為清脆圓潤、輕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盤"更如往日盈盈笑語,讓人過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長,時光不再。"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顔色故",琵琶女"年長色衰",生活變故,門庭冷落。迫于生計,她"老大嫁作商人婦"。回憶到這兒,琵琶女怎不肝腸寸斷?所以旋律又進入

第三樂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生。"旋律變得"冷澀""凝絕",音樂之聲"暫歇"(由于心情沉痛,越來越低沉,以至于停頓),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

最後一樂章是

"悲憤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懑之情。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别",讓她時常空船獨守。這現實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樂之聲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人重色輕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憤怒控訴。收撥一劃,"四弦一聲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憤激的哀号,更是對不公平社會現實和命運的抗争!也和詩人無辜遭貶的憤懑不平相合。

總之,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變化(也和詩人的遭遇有相通之處,作者深深領悟其中的感情),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正如詩人所雲:"我聞琵琶已歎息。"悲憤的曲調,令普天下傷心人聞聲一哭!

4、誰解青衫淚

[提問]"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傷心時。"詩人白居易為何在一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呢?

[明确]詩人淚灑青衫,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①傷琵琶女:正如詩中雲:"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卿卿。"琵琶女憤激幽怨的曲調本引發詩人情感的共鳴,在聽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傾訴後,更是激起詩人深深的憐憫。(琵琶女也深深憐憫詩人)

②傷己:詩人才華橫溢,譽滿天下,然而今朝淪落,幽愁悲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難耐。

兩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淪落人"。傷人,傷己,兩重感傷交融一體,積累沉澱,詩人怎不悲怆滿懷,淚灑青衫?這"淚",既是詩人對被壓迫婦女的同情與尊重,又是對當時社會的控訴。

[闆書]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說明]通過這樣一個問題,能夠使學生了解"淚"的深沉含義,從而進一步把握本詩思想感情的另一側面。

5、誰解風物意

[提問]詩歌往往少不了風物的描寫,同樣,本詩歌前後貫穿了幾處風物描寫的文字。這些風物有什麼作用呢?

[明确]篇首的"浔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東送客時的環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構成清晰如畫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曲曲傳達出詩人凄涼愁慘的心情,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别時茫茫獎浸月",叙述别時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無不彌散着詩人的離愁别緒,仿佛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風物有了感應。

"唯見江心秋月白",寫音樂結束時寂靜的環境。音樂結束,但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繞船明月江水寒",寫琵琶女獨守空船時的環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涼的心情;"黃蘆苦竹繞宅生",寫詩人的生活環境,渲染詩人被貶後的孤寂悲涼。

總之,一枝一葉總關情。詩歌中的風物成了溢滿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個詩境恍若沉浸在浔陽江頭那一派憂郁的月光裡,凄美哀人。

[闆書]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附闆書設計: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第三課時 本課時學習重點;欣賞音樂描寫

一、誦讀第二節,理解内容:

調弦校音,情随聲出(序曲)

演奏名曲,傾訴悲情(總寫)

珠落玉盤,急切愉悅(第一樂段)

演奏琵琶曲 幽咽凝絕,幽愁暗恨(第二樂段)

鐵騎突出,激越雄壯(第三樂段)

曲終收撥,戛然而止(曲終)

江心月白,餘韻無窮(魅力)

二、師生共同分析、欣賞: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來描摹音樂?這些手法有何好處?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樂的什麼特點?并分析比喻描寫的好處。)

附:[奧地利]漢斯立克《論音樂的美》:對音樂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寫、性格刻畫和解釋性的說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語(親切細柔) (輕柔尖細、委婉纏綿)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錯落有緻、清脆圓潤)

間關莺語花底滑(婉轉優美)(悠揚婉轉、悅耳動聽)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凝澀)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高亢激昂)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凄厲)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莺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這裡寫樂曲旋律的變化是:.由舒徐流暢——逐漸沉咽——間歇停頓——激越雄壯

--好處:把抽象無形的音樂變成形象可感的實體。

2、疊詞和聯綿詞:

疊詞:弦弦、聲聲、續續、嘈嘈、切切

聯綿詞:間關(疊韻)、幽咽(雙聲)

--使音節悅耳動聽

3、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②側面烘托: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寫聽衆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藝術效果。

4、曲中帶情:

以聽者的感受襯托音樂的聲情并茂。 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彈奏之技藝高超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帶着感情了彈奏的,而詩人也是帶着感情來聽、來描摹的。(找出有關感情的詩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 未成曲調先有情 似訴平生不得志 說盡心中無限事

詩人以情繪聲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問:從中我們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詩人也從樂曲中聽出了其中的感情。詩人為何能聽出?

a、詩人是音樂大家。

b、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帶着感情去描摹音樂也是本詩描摹音樂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附:說一句題外話,古人有的責備白居易不該于谪居中夜入離婦之船,認為有違禮法。我們倒認為,白居易能沖破封建的等級觀念,平等地看待一個地位卑賤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為倡家女、今為商人婦的遭遇作類比,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我國古代詩人雖有自比美人芳草的傳統,但大都比的是純潔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貴婦,自比歌伎是較少見的。

5、小結: 描寫特色:

A、大量運用比喻,化抽象無形為形象可感;B、巧用拟聲詞和疊詞;

C、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結合; D、帶着感情去描摹音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