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以來,粉絲媽媽們對于西區的教育需求愈發旺盛!作為時尚辣媽的貼心小導遊,是時候放出一波幹貨來邀邀功了。
沒錯,簡單粗暴,今天由太陽爸爸下廚,為大家烹饪一席中原區兒童英語 早教的大餐--安吉國際兒童發展中心。
Here we go!
直奔目的地,隴海路和桐柏路交叉口的睿海中心3層。
初入時竟有一絲毛坯感,一問才知中心在2016年底營業後,采取階梯入駐模式,前期優先教育類,後期再相繼進購物餐飲類。嗯,原來是還沒有全面美化完畢呀。
看吧!教育在哪都是經久不衰的話題。
良駒就該有片草原
采用暖黃大色塊的布置,搭配着橙、綠、紫、紅等色彩單元,讓整個中心顯得溫暖又友愛。
顯然,她們明白孩子們更喜歡什麼。
坐擁2000平的超大面積,這裡任性地布置着兒童英語教室、早教教室、烘焙室、休息區、圖書館、感統教室等等。
項目如此豐富,依然保留了海量空間供孩子氣喘籲籲地奔跑。
中心門口,老師微笑着歡迎每個孩子,用一顆愛心接納每一位家長和孩子,瞬間縮小了生活和教育的距離感。
圓形的開放前台,方便家長咨詢、溝通。每個孩子都需要測量體溫并洗手消毒,這裡是孩子們的第一站。
▲換鞋區
鞋襪更換齊備,就可以肆意奔跑了。
整個中心又根據孩子年齡,劃分出了兩大區域:兒童英語區和歡動早教區。
兒童英語區
七個全英文教室依次排開,為了滿足2-6歲孩子的幼兒園情節,還在公區裡布置了孩子心中的網紅區角“娃娃家”“超級市場”等模拟情景。
區域以學習為主,裝飾的更簡潔開朗,沒有大面積的歡動遊樂場或海洋球,取而代之的是别出心裁的公益圖書館。
這也是我最愛的一個地方,作為本邦出了名了評論控,我下文要仔細唠叨一下。
兒童英語區童趣的布置了室内樹形裝飾,等待孩子的家長們坐在樹下靜待花開,也是神韻依然。
親子早教區
這個區域分布着三間教室,并且搭配着活動場所,适應了低齡孩子的喜好。
▲家長休息之地
家長們陪課之餘還可以圍着小桌子聊一下孩子成長和趣事,也是十分應景的。
為了支持早教課程中的感統課程,專門的感統運動教室也在這兒。
現在家長們的意識也越來越科學,再也不是崇尚“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時代,經科學證實,四肢發達,頭腦才會更靈活。
難怪體能課程逐漸成為主流。
獨立的烘焙教室同時服務兩個年齡段的課程,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在課堂上實操一下,烘個面包、烤個披薩。
哎,想想我小時候的“泥巴和面”,又一次感到時代的不公了。
從無到有的英文熏陶
為了充分了解安吉招牌的英文課堂,我特意全程試聽了一節名師Angie的英文課。
說實話,離開了英文教學多年,再次重返戰場,感覺還是有點親切的。
一個助教搭配外教主講的标準模式大家一定司空見慣,但是兩位中教合作,全程都純英的教學模式還真算做一股清流。
記得很多教學模式都是純英的外教加略加中文輔助的助教組合,至于這種全程純英的中教玩法,孩子能接受多少,還真的值得一看。
課堂上,Angie依靠豐富的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開場問候,輕松打破孩子的拘謹。
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讓孩子們輕松get到純英環境下的成就感,更容易持續的位孩子的注意力充能。
随後,情景教學有序的展開。
從帽子的魔法起步→從帽子中變出母雞媽媽hen→進而由媽媽引出小雞chick→再切換場景到農場→見到新朋友鴨子duck、小豬pig。
一步步的把主題元素引薦出來。
角色相繼登場的過程中,通過和孩子的互動交流,讓孩子一次次的試錯、模仿、猜測,從而理解“否定”、“敲門”、“詢問”等常用語的使用和情景。
雖然是純英的環境,但是孩子在集體的參與和相互模仿中,很快的就明白了英文的意思。
對于孩子,這節課一定是一個從無到有的感觸,從一無所知,到通過觀察、模仿、實驗到确認。
孩子們一步步的習得了簡答的語言,但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他們消除了對英文的陌生和畏懼,這一點,就是值得為安吉打call的地方了。
讓孩子具備愛上語言的能力
能力這個詞我們常用,但是如果遷移到三歲孩子的身上,難免會略顯牽強吧。
但是,安吉的介紹中,“讓孩子具備愛上語言的能力”卻是她反複強調的重點。
的确,通過簡單的授課,我們無法也不應該苛求孩子記憶大量的詞彙或句法。但是在入學前,在體系壓力到來前,能夠讓他們正視語言的魅力,将語言看作是一門工具而非一個應試指标,才能讓語言來的更親和,更易接受。
如何能夠愛上語言?正如安吉老師所言,“就是不斷的讓孩子在英文接觸中實現成就感的疊加”。
安吉的英文課程通過幼少兒發展的八大智能入手,通過豐富的内容讓教學滲透到孩子的語言、邏輯、音樂、空間、運動、人際、内省、自然八大多元智能中。
為了曲線救國,讓孩子愛上英文,課程中特意設置了不同學科的融合:第二語言、藝術創作、奇妙烘焙、綜合領導、學科探索。
這些看似和英文息息不相關的門類,老師們統一都用英文去講解和說明。這樣一來,孩子想玩的轉,不好好揣摩語言,可真是要捉急!
把外教放在他該有的位置
師資方面,安吉的配置和别的教育模式也有差異。抛開了外教為主、中教為輔的模式,安吉采用的是中外教分工合作的模式。
周内的英文課程通篇是兩位中教老師的純英課堂,通過生動的情表和兒童小話劇的演繹,讓孩子在浸入的英文環境中感受語言的浸潤,通過自己的切身體會理解英文。
而在周末的英文課堂上,外教發揮自身語言标準的優勢,着重語言知識的複習和發音。
同時,借助外教擅長的遊戲課堂,讓孩子在遊戲互動中強化語言能力。
在安吉,外教再也不是教學的主要承載者,他們需要做的就是發揮自己的長處,讓孩子的語音語調更标準,課程更有趣。
而更理解本國孩子和教育的中教專才,也人盡其才,發揮更大的光和熱。
一樣的用心,不一樣的早教
如今時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逐漸被大部分家長所接受,來自美國的先進理念以各種形式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安吉也借助美國原版理念進行二次研發,順應孩子的認知和敏感期,通過肢體的溝通、語言的觸達、音樂和運動的融入,來讓寶寶在關鍵的頭三年科學地發育和成長。
于此同時,安吉國際兒童成長中心又配合自己在幼少兒行業十多年的教育經驗與心得,把早教理念彙聚成六大體系,更貼近中國孩子的需求。
親子互動、環球音樂
缤紛創意、感覺統合
奇妙烘焙、英文課程
在安吉,老師們通過形式多樣的課程,聚焦于精細動作和專注力,在大運動的基礎上,進而延伸小肢體的協調,讓發育更全面。
而專注力的聚焦,着實是孩子入園前的必備利器。
在親子關系被列為家庭必修課的今天,孩子需要的不但是課程,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陪伴和引導,而早教,就為每個家長和孩子搭建了理想的橋梁。
教育者關注的細節
除了整體的感受外,安吉國際兒童發展中心在細節處也有可圈可點之處,從整體的理念剝離出來,我更願意唠叨一下的,是“家長助教”和“公益圖書館”。
一改平常教育模式的家長等待制度,安吉的課堂定期會邀請家長參與到課堂上來,以助教老師的身份,協助一節課堂的完成的。
“我們希望家長可以更進一步的了解整節課的思路和習慣,真正的感受到課程的理念,同時,也可以給家長帶去更多的靈感,幫助他們在家庭親子互動中豐富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模式”。
在我心心念的圖書館中,安吉獨特的采用了公益模式,這裡再不是孩子們肆意取用的書籍堆砌室,無論是會員還是非會員,都要先分享再享受。
在圖書館自有藏書的基礎上,中心鼓勵孩子們分享捐贈自己的繪本或書籍,來換取借閱的資格。
隻要大家捐贈自己讀過的繪本,就可以通過圖書館推薦給更多小朋友。同時,自己也能在交互的借閱室中汲取更多的知識養分。
簡單的舉措,卻一步到位的幫助孩子養成了分享的意識。和快樂一樣,知識也是需要分享的,同樣一本書籍,自己閱讀完畢珍藏着,隻能逐漸陳舊,而分享出來,它的價值就變得無窮無盡,想到這裡,大家有沒有一點躍躍欲試?
教育:沒有正确的答案,隻有用心的實踐
接觸了太多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可以說是各有所長。有的側重知識、有的強調興趣、有的塑造環境...
但是無論哪一種教育,我們都應該從本真的情懷和理念考量。愛孩子的可以是一對父母,也可以是一位老師,甚至是一位路人。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信條,而對于我,我信奉的應該就是教育者對于這個事業的思考和付出。
安吉在教學上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卻也包含着大勢下的循規蹈矩。但是在細節上,安吉的理念卻為教育描繪出了點睛之筆。
“培養孩子愛上英語的能力”,是我本次深刻的體會,抛開了體制的壓力和應試的苛求,希望越來越多人都可以更去關注這句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