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普通心理學如何控制焦慮情緒

普通心理學如何控制焦慮情緒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6 22:16:16
一個案例引發的思考

一位中年男性,有一家規模較大的公司,終日忙碌。激烈的市場競争,讓他無法懈怠,不容自己有絲毫喘息機會。

高強度的工作,導緻他開始失眠,即使躺在床上,大腦依然不停運轉。關于明天的日程安排,年度指标、計劃完成情況等。

他像一個高速運轉的陀螺,不敢讓自己停下來。

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狀況?焦慮情緒已成為現代人的标配,成為普遍現象、常态。

普通心理學如何控制焦慮情緒(焦慮情緒不是洪水猛獸)1

焦慮的社會,誰人能夠不焦慮?在社會的大熔爐裡,這種情緒如影随形,貫穿你我的生活,成為生命的底色。

人們将焦慮定性為負面情緒,甚至“污名化”。為了驅趕、戰勝它,學習各種方法,與之抗衡。

逐漸成為一種強迫性思維越控制越失控。如:為了确認自己的工作已完成,需反複審核;家門是否鎖好,需回去再三檢查......

其實,情緒無正負、好壞之分。隻是我們人為将焦慮情緒貼上負面标簽,與之形成敵對狀态。

焦慮是生而為人的正常情緒,無需控制。允許它的産生、發展,與之為伍,才能得償所願。

為什麼現代人有嚴重的焦慮情緒,成為共性普遍社會現象

焦慮情緒産生的原因

1.社會文化因素。

美國的心理學博士羅爾•克肖和比爾•韋德合著了《反焦慮思維》一書,他們認為: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面臨各種生存危機,因此需具備“假想威脅”能力,以便在危險到來之前,就能逃離險境,或提前做好戰鬥準備,從而提高存活概率。

這種早期生存經曆,使人類為獲得安全感,習慣處于過度警戒狀态。大腦往往會先查看環境,是否存在危險,即使處在相對安全的狀态,大腦也會帶有恐懼、懷疑情緒,依然會去探尋可能存在的各種負面信息。

即大腦總是處在應激狀态,這就是大腦先焦慮後思考的負面傾向。

普通心理學如何控制焦慮情緒(焦慮情緒不是洪水猛獸)2

這種認知,成為集體無意識,深植于心,成為一種壓力心态。現代社會,當人處于各種壓力情境(壓力源),如:升學、就業,各種關系沖突,職場競争時,原始的恐懼情緒,會被激發出來,産生較強烈的焦慮情緒。

當有應激事件發生時,集體無意識中的死亡恐懼,會呈現為焦慮情緒,是我們無法控制的。

2.認知模式。

a.“禁果效應”。

人們往往不允許、不接受,自己正常的焦慮情緒與之對抗,反而更加焦慮,随之産生的“絕對化思維”、“糟糕至極”等認知,導緻被焦慮感吞噬。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在這種情緒中沉浮。

“禁果效應”,越禁止自己不去焦慮,不能胡思亂想,意識層面反而越會不由自主與之抗争,成為對壘雙方。形成強迫性思維,強迫---反強迫,控制---反控制。

如:失眠時,我們常常會告訴自己,趕緊睡覺,明天還有重要的事等着自己去做,如果睡不好覺,明天會萎靡不振,影響工作效率。

強迫自己不去想各種瑣事,安心睡覺,潛意識卻并不接受否定的認知、觀念,形成意識與潛意識的對立抗衡。

無論你數多少頭羊,或其他動物,都于事無補。反而更加清醒,失眠是注定的事。

b.刻闆認知。

曾獲“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的蔣昌建,是耶魯大學博士後,複旦大學副教授,因主持央視節目《最強大腦》,被觀衆熟知。

普通心理學如何控制焦慮情緒(焦慮情緒不是洪水猛獸)3

優秀如他,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談到自己曾患上重度焦慮症

最嚴重時,閉門不出,無法與家人一起吃飯,隻能将卧室窗簾放下來,躲在角落裡吃;乘飛機時,在艙門關閉的那一刻,他甚至想跳機奪門而逃。

妥妥的“别人家孩子”,自帶光環,極度自律。追求完美、極緻,不允許自己出任何差錯。

過度的自我要求,時刻關注自身不足的刻闆認知,導緻焦慮情緒的産生。

3.特定事件。

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當我們遇到挫折,重大生活事件,如:升職加薪,考試,失戀、結婚、離婚等,焦慮情緒會如影随形。

人們往往在面臨選擇時,會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唯恐選擇失誤,導緻人生受挫影響前途

因此,心理層面會糾結、矛盾,加劇焦慮情緒。

朋友的孩子在高考報志願時,父母希望他報考醫學院,像父輩一樣,畢業後當醫生。而他希望學新聞,将來做記者。

他既想不違背父母意願,做醫生,有一份穩定、高薪工作,又不想放棄自己的理想,因此出現了嚴重的焦慮,開始失眠,食欲下降,甚至出現脫發現象。

填報志願成為特定事件,引發焦慮。若沒有此事件,焦慮情緒至少不會如此強烈。

人們若将焦慮情緒視為洪水猛獸,試圖消滅它,是圖勞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打壓隻會使它反彈、破壞性更大。

普通心理學如何控制焦慮情緒(焦慮情緒不是洪水猛獸)4

嘗試與焦慮做朋友,感謝它,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擁抱、接納它,成為人生的引領者。

如何與焦慮情緒和平共處、合作共赢

1. 改變認知,與焦慮情緒合作。

心理學家說:情緒是“送信的天使”,情緒中包含着重要信息,如果你不接受、不解讀,它就會反複出現,提醒我們看見。

允許焦慮情緒的出現,而不是強勢壓抑本能。情緒易疏不易堵,讓情感流動,這是人的一種表達方式,無可厚非。接納、認可它,握手言合,才能與之成為合作者,合作共赢。

使之成為人生助力,通過自然的情緒流露,可以了解未知的自我

普通心理學如何控制焦慮情緒(焦慮情緒不是洪水猛獸)5

2. 看到焦慮背後的需求、動機。

上文中因報志願而焦慮的男孩,若能看到情緒後面的心理需求,是想成為自己,如自己所是,而非父母所願,體現人生價值。

那麼,勇敢去實現理想,給自己一個機會,還自己、周圍人一個驚喜。

若違背自己意願,順從父母的安排,可能往後餘生都會糾結、痛苦,因為沒有成為自己,愧恨、遺憾會伴随終生。嚴重時會導緻身體出現病變,即“軀體化”,影響人生質量。

與焦慮情緒在一起,感受它提供給你的信息,它想告訴你什麼?從而發現一個嶄新自我,重新認識自己。

因為這封信裡,包含着我們内心的重要需要

3. 冥想

現在網絡有各種冥想課程,跟随、堅持練習,都會收到良好效果。

它能達到心身合一,頭腦放空,身體放松,心靈歸于平靜,擁抱自己的“内在小孩”,聽Ta說說心裡話,放下虛假面具,做真實自我。

普通心理學如何控制焦慮情緒(焦慮情緒不是洪水猛獸)6

聽從心聲,知道何去何從,放下“應該”、“必須”等絕對化思維,改變刻闆認知,允許自己的不完美。

接受我們的焦慮情緒,是放過自己,不再受情緒控制,不必刻意驅逐它,當作合作夥伴,相談盡歡。

你會驚喜發現,生活重新步入正軌,念頭一變,人生會發生意想不到改變,好運不斷,幸福感增強,生命得已重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