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車載中控屏,在終端客戶運行半年左右發生無顯示以及黑屏異常。通過對中控屏主闆的應力分析(對殼體、核心電子元器件及PCB實施壓力),初步鎖定主闆上的BGA封裝器件可能存在連接性失效。
2.分析過程
針對該樣品出現的問題,我們采取了X-Ray檢測、切片分析以及工藝分析的方式。具體的測試過程如下——
結果:eMMC檢出異常。
點位異常正常ab
結果:異常焊點與正常焊點的X-Ray圖像比對如下,由圖可見,存在虛焊的可能性。
說明:取異常品、正常品(功能)對比檢測。
結果:異常焊點a存在虛焊可能性。
X-Ray圖
功能圖
結果:異常焊點a為data功能,若虛焊,會造成直接影響;焊點b無功能作用。
結果:BGA枕焊不良。
說明:圖5所示間隙2.965μm。
截面積比較:異常點焊球截面積明顯小于正常焊球截面積。
斷面錫膏上錫寬度比較:異常點上錫寬度約正常焊點寬度67%。
斷面錫膏上錫寬度比較:焊盤上錫64.2%(截面),焊錫厚度僅0.034mm。結果:異常焊點a存在印刷錫少可能性。
結果:與正常的BGA焊球相比,焊球呈拉伸狀态。
說明:BGA焊點呈拉伸狀态原因,可能是焊接過程中BGA焊球未充分坍塌,即存在錫液相時間不足的可能性。
結果:BGA焊球與錫膏處于未熔合狀态,并伴有錫填充量不足的現象。異常焊點a的斷面SEM分析:IMC層
結果:
①IMC有連續性;
②IMC層緻密性不足;
③IMC層厚度不均勻,且整體IMC層厚度偏小。
說明:
IMC層的形成與溫度、錫液相時間直接相關。常規焊接情況下,BGA焊接形成的IMC層厚度主要在2.5μm左右,本樣品的IMC層厚度平均小于1μm,進一步說明回流時錫液相時間不足。
2.3.1 SPI錫膏檢測
結果:
調取對應批次eMMC位置SPI錫膏印刷數據統計分析(體積數據),如圖示,eMMC BGA 印錫過程能力CPK 0.75,說明印刷過程非常不穩定。從超範圍的區間分布判斷,16.5%的焊點存在很大的錫少風險。
說明:
前述分析的錫少可能性,通過該組數據的分析,可以确定确實存在。
結果:
eMMC BGA 開口面積寬厚比為0.52,遠小于标準0.66及以上,錫在PCB上的沉積量主要由開口寬厚比決定。雖然采用了納米工藝塗層,但面積比過小,還是會影響錫沉積效果,造成印錫的不穩定。
說明:
鋼網材質:納米鋼網
鋼網厚度:0.12mm
eMMC BGA開口:φ0.25mm
結果:
預熱時間(150℃-190℃)約60s→時間短
最高溫度、220℃以上時間:U1底部大于U1表面,不合理,數據有誤(接點與記錄不一緻)→BGA實際溫度未知
最高溫度:246.7℃ →無特别異常
220℃以上時間:BGA 47.5s→無特别異常
說明:測溫闆标本不是實際機型基闆,結構及器件布局上可能存在差異,闆的散熱結構也可能存在差異,不能準确地反映對象機型的溫度實況。
首先是錫少。具體表現在:沉錫能力CPK 0.75,錫量沉積不足;鋼網開口面積比0.52小于<0.66,對沉錫有影響 ;印刷參數:錫膏管理、鋼網清洗、關鍵參數(速度、清洗方式等)。
其次是回流錫液相時間不足。具體表現在:焊接IMC層厚度1.0μm左右;液相時間、溫度不足。預熱時間、液相時間較短,且溫度未達到230℃以上;由于錫液相時間不足,BGA焊球與錫未熔合,有裂隙存在。
錫膏印刷工程沉錫能力低,工程不穩定與鋼網及印刷參數的管理相關。回流焊接時,印刷錫膏先液化坍塌,BGA焊球後液化坍塌。從金相分析确認,由于溫度設定存在缺陷,BGA焊球未完全坍塌時,即發生降溫冷卻,形成拉升狀焊點。印刷錫少,焊點則出現錫膏與錫球未充分接觸而形成枕焊,造成BGA焊球與錫膏不能有效的接觸、作用。
因此,造成本次問題的原因是這兩個方面綜合導緻的——印刷錫少、回流時錫液相時間不足。
4.2 回流溫度制作實闆的測溫标本,每個BGA焊球溫度需監測;
回流溫度的設定建議:
溫度曲線類型:RTS。
4.3 管理建議加強車載産品的初期管理,從參數評估/過程管理評估到固化點檢,确保工藝及工程的穩定性。
說明:上述改善方案實施後,跟蹤該産品後續批次的生産,失效問題未在發生。
本篇文章介紹了車載中控屏核心闆開機不良分析,如需轉載,後台私信獲取授權即可。若未經授權轉載,我們将依法維護法定權利。原創不易,感謝支持!
新陽檢測中心将繼續分享關于PCB/PCBA、汽車電子及相關電子元器件失效分析、可靠性評價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點擊關注獲取更多知識分享與資訊信息,也可關注“新陽檢測中心”微信公衆号。
最後,如您有相關檢測需求,歡迎咨詢,我們将竭誠為您服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