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三,與今人争商鞅行政之是非:
王安石七絕《商鞅》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注:
商鞅(前390一前338),公孫鞅,戰國時秦國的思想家,政治家。他搞變法,為秦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他最後被誣謀反,遭車裂而死。自古二句,言自古以來,驅使百姓就在于誠信,說一句話就要具有百金的份量。《史記商君列傳》載有商鞅立木示誠的事,今人二句,現在的人不能诋商鞅,商鞅推行法令,都是言出必行的。
譯:
自古以來驅使百姓靠信與誠,
一句說出份量比百金還更重。
當下的人不能輕易否定高鞅,
商鞅能讓政策法令必然實行。
評:
王安石的詠古詩,對曆史人物常常都有自己的獨特看法。
商鞅是位極具争議的政治家,曆來對他的評價都是負面多于正面。賈誼在《過秦論》中說他佐孝公“内立法度,務耕供,修守戰之具,外連橫而鬥諸侯”,為秦滅六國奠定了基礎。但他立的那些“仁義不施”的繁文苛法,也為秦的暴政提供了理論根據,因此一直為人垢病。而且商鞅最後也因觸自己制定的條令而遭車裂酷刑,成語“作法自斃”說的就是這件事。
王安石變法秉承商鞅變法之意,守舊派官員範純仁便說他:“尚法令則稱商鞅,言财利則背孟子”。王安石在這首七絕中,旗幟鮮明地提出“今人未可非商鞅”,對商鞅作出了肯定。
王安石肯定商鞅的理由就是“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能讓政令推行下去,這是一種實用主義的态度,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過程中也是如此任用官員的,誰能把新法推行下去,就重用誰。因此那些汲汲求官的小人逐漸聚集在他的周圍了。禦史台的舒亶,何正臣,李定,張璪,政府的呂惠卿,鄧绾,蔡京蔡卞兄弟,章惇都是這樣的小人。蔡卞還是王安石的女婿,其兄蔡京弄得北宋亡國,在當時就受萬人唾罵。宋劉子翚詩曰:春風楊柳太師橋,骨朽人間罵未銷。鄧绾更有一句名言:“笑罵由汝笑罵,好官我自為之”。靠這班人推行新法,必然弊端百出,效果可想而知。最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他親自提拔重用的呂惠卿,最後也出賣了他,使他被罷相。他退居金陵時,還整天為此此懊惱不已。商鞅最後死于自己所立的法條,王安石最後則失相位于自己所重用的人。真是“何其相似乃爾”。
今人高克勤《王安石詩文選注》評曰:
這是一首詠史詩,詩中一反傳統定評,充分肯定了商鞅的曆史功績,反映了效法商鞅,堅持改革的決心。
其實,王安石失相退隐,變法最後失敗,也與他的“令政必行”的實用主義用人政策有着很大的關系。
附: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