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真正修養高的人源于這三種境界

真正修養高的人源于這三種境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0 11:34:07

真正修養高的人源于這三種境界(一個人真正的修養)1

|全文共2000字,深度閱讀需8分鐘,受益終生|

真正修養高的人源于這三種境界(一個人真正的修養)2

生活中有些現象非常耐人尋味:

有人一門心思對别人好,換來的不是感恩,而是白眼狼;

有的關系一度非常親密,誰曾想沒多久便分道揚镳,變成了一場社交災難;

有人熱衷減肥,體重雖下降了,卻生病進了醫院……

我們慢慢發現,原來做什麼事,都要有個“度”,不然随心所欲的結果,隻會事與願違,傷害的是自己。

其實這些事情所揭示的核心道理,就是中國哲學史上的一個論題:中庸之道。

有句話說,“極高明而道中庸”。孔子也說,“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可見中庸智慧的境界之高。

那什麼是中庸之道呢?

很多人膚淺地從字面意思來解讀,認為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之謂中”,也就是走中間路線。

其實這是非常大的誤解,中庸之道,長久以來一直被扭曲、被誤解,因而造成很大的後遺症,讓不明真相的人更加迷惑,不知怎麼做。

今天我們就徹底把它說清楚,希望你能有所得。

1

中庸的美德好極了,可很少人能夠實踐它

《論語》中記載,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意思是:中庸這種美德,真是好極了!人們缺乏這種美德已經很久了。

孔子是在感歎很少有人能夠實踐中庸之道。

那“中庸”到底是什麼意思?“中”是合理,“庸”為平凡。

朱子早就說過:無一事不合理叫中庸。

把握恰到好處的度,原本是十分平凡的道理,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

真正修養高的人源于這三種境界(一個人真正的修養)3

是不是太平凡了,反而不容易引起大家的重視?

求得平衡點,聽起來并不難。實施起來,由于變數實在太多,所以十分困難。

自然界無過與不及,便稱為正常。若是太多或太少,太盛或太衰,太熱或太冷,那就不正常,不合适了。

人事也一樣,凡事恰到好處,大家都歡喜。

如果過分或不及,便會有人歡樂有人愁,得不到普遍的歡迎。

言行合理,避免兩極化的思維。兼顧并重,多方面考慮,有原則地變通,站在不同的立場評鑒,即是中庸的道理。

所以,每個人都要培養言行合理的良好習慣,多多反省,力求改進。

2

“中”,不是中間,不是兩端,而是合理

我們中國人一直講太極,講了好幾千年,但是許多人并不知道什麼叫作“太”。

其實它是兩個字合在一起的,一個是“大”,一個是“小”。

中國人一說太極,一方面就是大極了,另一方面就是小極了。

而“中”,是整全的,但是我們不可能同時掌握整全的,所以中就變成合理。

當它大才合理的時候,這個中就代表大;當它小才合理的時候,這個中就代表小;當它極端才合理的時候,中就代表極端。

孟子講:“自反而不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意思是說雖然千萬人都反對我,都用眼睛瞪着我,我照樣去做。這是中國人的道德勇氣。

但現在許多中國人不是這樣了,常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什麼都不行,就變成孔子最讨厭的“鄉願”了。

什麼事情都走在中間,那是不可能長進的。

比方說投資,投資總有風險性,那怎麼辦?投資一半就等于零,因此要麼去冒險,要麼就不投資了。

道,是沒有極端的。有“端”就表示很小,道是無邊無際的,哪裡有“端”呢?

隻要有“端”就有中間,但中國人向來不走中間路線。

真正修養高的人源于這三種境界(一個人真正的修養)4

我們以前一直認為“中”就是中間路線,就是“騎牆派”的意思,那還得了。

什麼東西都是A加B除以二,都折中,那就完了。

中庸之道,就是沒有邊際,沒有中間點,旨在讓我們找一個合理點。

中道就是合理點,隻要合理就是“中”。

中庸之道是合理化主義,不是中間點,不是騎牆派,不是不敢走極端,這才是正确的認知。

3

凡事恰到好處,便是中庸

學過《易經》的道理我們就會知道,陰極成陽,陽極成陰,物極必反。

一件事做到極端,就會往相反的方向發展,造成事于願違的後果。

孔子依據這種觀點,才說出“過猶不及”的判斷。過不中,不及也不中。

不中就是不合理,不合用,效果不良好,所以兩者是一樣的。

凡事不宜過分,也不能不夠。不做便罷,要做便應該盡心盡力,設法做得恰到好處,以求合理合宜。

把一件事情徹頭徹尾做好,就是完成一件大事,不要好高骛遠,也不要過分拘謹保守,以緻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所以,凡事恰到好處,便是中庸。

真正修養高的人源于這三種境界(一個人真正的修養)5

可我們經常過分,要麼就不及。所以我們歸納成一個字,這個字大家非常熟悉,就叫“度”。

一切都是“度”的問題,不是會不會、有沒有、好不好,隻要“度”合理,你就可以做。

當然,“度”的拿捏沒有那麼簡單。

你對人太客氣是虛僞,對人不客氣是驕傲;你對人太好是讨好,對人不好是有成見。

你做得太快,人家就懷疑你得到了好處;你做得太慢,人家就懷疑你心不甘情不願。

什麼話都對,但是什麼話都不全對,如何拿捏到恰到好處,做到中庸之道,這就是人生修養的功夫了。

總之,大道至簡,中庸之道并不是什高深的學問,就是時時求合理,尋求此時此地最恰當的因應方式。

雖然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做到是非常不容易的

這就需要平時多修養自己的品德,把自身的不良習慣,壞毛病一個個去除。

久而久之,随着人格的完善,做人做事就會熟能生巧,自然而然地随機應變,合理以對了。

中庸之道,源自《易經》的道理,備受先賢推崇,又把這個道理成書《中庸》,可謂是中華文化核心智慧。

當今社會追求自由,人人随心所欲,更需要中庸之道來導正、來自律。

所以,每個人,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開始想想别人,就是踐行中庸之道的第一步。

真正修養高的人源于這三種境界(一個人真正的修養)6

本文策劃:賈歐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彙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