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互聯網給人一種假裝了解的錯覺

互聯網給人一種假裝了解的錯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5 02:17:08

互聯網給人一種假裝了解的錯覺?作者:孤舟大學老師近日遭到撤職,什麼原因?愛打問号,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互聯網給人一種假裝了解的錯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互聯網給人一種假裝了解的錯覺(互聯網正在重建一種社交禮儀)1

互聯網給人一種假裝了解的錯覺

作者:孤舟

大學老師近日遭到撤職,什麼原因?愛打問号!

據媒體報道,英國一所大學物理學系有位老師,同時兼任一宿舍管理員長達18年,去年3月,他因給學生或工作人員的短信中問号過多,被開除宿舍管理員身份。短信内容例如“你必須留下來吃晚飯麼????”“你為什麼不聽話??????”等。該老師随後上訴,法院判定學校應賠償他1.5萬英鎊。但法官認為他“罪有應得”,法官說,“使用多個符号使原本中立的文字令人生畏”。

一場問号引發的官司,讓我們看到了網上社交規則對網下産生的影響。這在網絡高速發展的中國尤為常見。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網絡作為人們溝通交流的工具,具有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等優勢,疫情之下,無接觸的網絡社交進一步發展,在現代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而在網絡社交中,标點符号、表情包、語氣詞等作為一種常規的表達方式,既是跨越不同年齡層、不同地域的通用語言,也在不斷制造出分歧、衍生出特殊涵義。

頗具代表性的就是神秘的“微笑”表情。對于網絡環境浸泡下的年輕一代來說,“微笑”表情通常等同于“呵呵”,是一種嘲諷,而對于很多年齡較大的人來說,則是禮貌的微笑。網上流傳的2020年鄭州市高中骨幹教師培訓課件上也列着,在老師眼裡,“微笑”表情=微笑、鼓勵;在學生眼裡,“微笑”表情=面對蠢貨,隻能尴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對同一個表情産生不同解讀、不同認知,背後常常是年齡代溝、群體差異。在現實社交中,語言、表情、神态、動作等承載着人們的喜怒哀樂、傳遞着态度觀點。在網絡社交中,标點、表情包、語氣詞等網絡符号成為人的延伸,對方可以從這些符号中“察言觀色”。

互聯網作為一個虛拟空間,相對包容、多元,但也在廣泛認同基礎上、在不斷強化運用中,催生出了新的社交禮儀。這本身是一個對人重新社會化的過程,一個人若想生活在互聯網上,就必須掌握各種各樣的網絡“潛規則”。

在網絡中,年輕群體掌握着話語權,他們的認識形成了主流的認同,這要求其他群體在網絡社交中多點網感,入“網”随俗。使用表情包等符号能夠達到“拈花微笑”的效果,需要的是一種高度默契、深度融入。

無論是友好地結束對話,幽默地表達訴求,真誠地表示感謝,這些符号都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線上的禮儀到不到位,也影響着線下的關系。發什麼表情,用不用問号,不能不慎重。

也要注意,這些符号不能代替一切,它更多是文字、語音等的一個補充。拿“OK”表情來說,寫一個方案給領導審,領導回複了個“OK”表情,是“可以”的意思,還是“收到”的意思?媒體也曾報道,在已公布的一些判決書中,“OK”表情被解釋出了“不認可”和“無異議”兩種含義,産生了相反的法律效果。

可見,遵守網絡社交禮儀,不僅可以提高溝通效果,還能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和麻煩。認真學、好好用,OK?

來源: 光明日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