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五蓮教師事件持續發酵的時候,筆者從解字的角度,談談對“教”的理解。
中華文明生生不息,與中華民族悠久的教育傳統有關,而教育的核心内容,一是言傳,二是身教。言傳包括師者的諄諄教導,包括閱讀典籍帶來的心智啟迪。
實際上,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教育主要是通過身教來完成的。為什麼農村有很多沒有上過學的人,能夠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練達。這與長輩、鄰裡的言傳身教是離不開的。記得倪萍在《姥姥語錄》首發式上說,“姥姥年輕時說的那些話就像蘿蔔、白菜一樣,不值什麼錢,卻是最順口、最對胃的好東西,下到鍋裡就養命。”一個沒上過學的“姥姥”何以對倪萍産生這麼大的影響?筆者認為,關鍵在于姥姥所接受了太多的“無字書”教育,關鍵在于姥姥對周邊人情世故的洞察與思考。
筆者小時候常常聽到父母講私塾先生用戒尺懲戒學生的故事,戒尺什麼樣沒見過,小時候老師的教鞭倒是領教過,因為有了戒尺打腫手心或屁股的前車之鑒,對教鞭的滋味沒有産生過任何異議,感覺理所應當。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三個重要的教育場所,家庭是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教育陣地,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學校是第二個教育場所,雖然肩負着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任,但傳輸知識,增長智慧才是學校教育的主體。社會是第三個教育陣地,社會風氣、社會氛圍往往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當社會習俗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悖的時候,來自社會的“三觀”惡俗具有巨大的破壞力。
就五蓮老師體罰學生事件,背後一定有很多原因與細節。老師體罰學生被重罰,起因是學生遲到被罰站,學生卻溜出去玩了。
老師體罰學生當然不對,作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不能用老一輩的“棍棒教育”對待熊孩子,應講究技巧與方式,這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希望老師更具耐心、更有大愛之心。
家長報警,老師被處罰,孩子、孩子家長似乎能獲得一些心裡安慰。但從報道的情況看,家長是否應承擔相關責任。俗話說得好,“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如果是學生偶爾為之,相信老師不會采取過激行為。筆者未見到當事人的詳細報道,不便妄加評論。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的身教比言傳更為重要。父母不講規矩方圓,孩子很難遵章守紀;父母嬌慣縱容,孩子就會肆無忌憚;父母投機取巧,孩子就容易走歪門邪道。其間的因果,不難理解。
相關部門的處罰是否合理?筆者認為,因為這個偶發行為,而端了人家的飯碗,并且納入征信黑名單,也似乎不妥。教育部門也不能被輿論綁架,處罰不能簡單粗暴,要有法律依據,讓人信服。
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在專訪中曾引用一個說法“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完成的”。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共同的責任。
對五蓮事件的讨論,關系涉事老師的個人職業,更關系整個教育系統的風氣、整個民族的未來,這個話題需要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法律學者等多方面的探讨碰撞,明辨是非,為老師執教指路,為中國教育掃清障礙。
(壹點号 銳視角)
本文内容由壹點号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