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這十年的奮進之路,綠色是發展底色,也是銀川人深愛的一抹暖色。“綠肺”般的城市公園,處處見綠的小微公園,一路鮮花相伴的騎行路,還有翔集而來的候鳥,都讓人們感覺到一座城市的美好。
城市“綠肺”中的閑适
銀川市民紅梅報春(網名)還記得2010年海寶公園剛建成時的情形。“開園那天去了好多人,海寶公園就是過去我們北塔村的地界,公園建成後,我用輪椅推着母親去逛,見到了好多熟人。”她笑着說,許多人是去看稀奇,10年前,大型開放式的海寶公園,在銀川的确是比較稀罕的。當時人們閑逛的地方,除了中山公園,就是唐徕渠邊了。2010年海寶公園的建成,的确給城北,乃至整個銀川市,都帶來了全新的感受,應了開園時的那句标語:海寶,讓城市更美好。
“沒有規劃建設前的北塔湖就是一處野湖,道路崎岖,也沒有路燈,人們想去逛也隻能在湖邊走走。公園建成後規劃整齊,各項配套設施齊全,特别美。”紅梅報春給記者看了幾張當初開園時她拍攝的照片,照片上的海寶公園張燈結彩,綠意盎然。
12年過去了,如今的海寶公園,俨然成了城市“綠肺”。而這十年來,銀川街頭的城市公園不斷新建、改造,海寶公園、麗景湖公園、鳳凰公園、寶湖公園、德馨公園、唐徕渠公園……也逐漸形成了一個個的公園文化“圈子”,比如秦腔圈子、象棋圈子、廣場舞圈子、運動圈子、音樂圈子……一座座公園,讓人們在這裡感受到了閑适,也培育出了人們樂在其中的文化圈層。
鋪就綠色銀川
如果說像海寶公園這樣的城市公園是一個個巨大“綠點”的話,那一座座小微公園,一排排行道樹,一塊塊草坪,就像是一個個小的“綠點”,這些大小“綠點”連起來,鋪就了一個綠色的銀川。
2014年,銀川拉開小微公園建設大幕,此後每年,銀川街頭的小微公園像雨後春筍般“鑽”出來,截至目前,銀川的小微公園已有80多座,遍布城市街頭。
這個時節,位于長城中路與靈芝巷交會處西南側的小微公園裡,人們悠閑地坐在長椅上曬着太陽,感受着秋日美好,運動區域内的乒乓球台旁、籃球場上,人們揮汗如雨,旁邊的沙坑裡,孩子拿着小鏟,提着桶子,玩得不亦樂乎。街頭的小微公園,讓附近沒有大型公園的人們,也有了休閑好去處。而時光倒回到幾年前,這裡卻還是破敗不堪的“城中村”。
附近修自行車的一位老師傅說,他在這裡修了十幾年自行車,親眼見證了這裡的變化。“我是2009年前後來到這裡的,剛來的時候,現在的小微公園處,還是盈南村的一座座平房。”王師傅說,後來随着村民搬離,這裡慢慢落敗,後來建成了一個木材市場,但還是顯得有些雜亂無章,直到政府将這塊土地重新規劃建設,這才有了如今美麗的小微公園。
湖畔嘉苑居民張桂芳說,以前小區周圍沒有大型公園,小微公園建成後,她每天飯後都會帶着小孫子去逛逛,孩子玩得高興,她也會在公園中走走,特别舒适。
随處可見的風景
秋日暖陽中,背一個雙肩包,騎一輛單車,說走便走,說停便停,想想都覺得自在。而這樣的騎行生活,已成為許多銀川人生活的一部分,除了鍛煉,他們說,還能看到滿目的風景,銀川的每條騎行路,都是一道風景。
9月22日,記者在閱海邊遇到一位70歲的騎行者,他約了幾個老友,一大早從銀川市區出發,騎了半個多小時到了閱海,他們會繞湖騎行一圈,然後繼續騎到蘇峪口,之後再返回銀川。老人說,他騎行始于2015年。因為退休後一直沒事做,那年幾個老友約他騎行,自那之後,就一直堅持到現在。“其實也不是‘堅持’,騎行已經成了一種習慣,這些年來,我發現銀川的騎行環境越來越好,騎行道兩邊的風景,也越來越美,出來既能鍛煉身體,也能看風景,何樂不為?”老人笑着說,尤其這10年來,他發現銀川建成了多條騎行道,越來越适合騎行。
的确如此。有細心的網友還專門統計、推薦了多條騎行道路。如今騎行在這些道路上,無一例外,我們能感受到,它們都延伸向綠色。
厚植生态底色
銀川市民紅梅報春拍了十幾年的鳥,因此她對鳥特别敏感,鳥的種類、數量,以及來到銀川的年份等等,了如指掌,說到這10年來的變化,她感觸頗多。
“我印象最深的還要數紅嘴鷗,2010年開始,銀川的紅嘴鷗多起來了,剛開始在燕鴿湖,後來海寶公園也有了,如今全市有湖的地方幾乎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紅梅報春說,吸引這些鳥兒前來的,自然是銀川日益向好的生态環境,是這座城市越來越多的綠色。
這些前來的候鳥,帶給銀川一份靈動,一份生氣,而此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拍鳥的行列中來,這10年來,銀川“鳥友圈”的人數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拍鳥、觀鳥、保護鳥類,他們組建了微信群、QQ群,為鳥友拍到一張美好的照片欣喜,也互相交流鳥兒的種類、習性,以及探讨建設鳥類保護區。而更多市民,也開始重視鳥類、野生動物保護,如今在北塔湖、黃河濕地、閱海公園,都能看到人鳥和諧的美好畫卷。
采訪中,許多市民都表示,銀川随處可見的綠色,讓人感覺到舒适。這些年來厚植的生态底色,讓一座城市,變得溫暖而美好。(來源:銀川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