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才女之所有是才女是有理由的”,那麼成就千古才女李清照的又是哪些理由呢?總有人念叨着:“她是名門望族的大小姐,爹是蘇轼的門生,老公是大學士,不管是娘家還是婆家都是書香門第”,這些話背後的意思無非就是她成才女是理所當然的。對于這樣的說法,小編不敢苟同。上下五千年間,大家閨秀那麼多,我們卻隻得了這麼一個李清照。
在小編看來,造就李易安的才女之路的,除了天賦,不過就是一個癡字!落魄一生的唐寅《桃花庵歌》中寫道:“别人笑我太瘋癫,我笑别人看不穿”,這一點用在李清照身上正合适。
當其它大家閨秀都忙于手紅,一門心思想着将來嫁個好夫婿時,她和好友們湖邊泛舟玩成了個野丫頭;婚後其他女子三從四德時,她卻與丈夫趙明誠談了一場再平等不過的戀愛;南渡後,其它女子忙于随夫逃難,而她卻偏要吟出一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她的癡并不隻限于男女間的癡情,是一份屬于才女特有的“傻”。
如果時光能停住,多想讓它停1099年,那一年李清照寫了兩首《如夢令》,一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其中第一首至今仍在各版本宋詞十大金曲中屹立不倒。事實上,李清照有一生有過兩次頗有意義的遊湖之行,成就其兩首經典之作,除了16歲時作的這首“争渡”,還有一首是51歲時所作《武陵春》。
一首是滿滿的少女心,一首是濃到化不開的愁,不同的美卻同樣經典,都驚豔了世人近千年。讓我們再一起來品一品:
一、16歲的那次“争渡”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争渡,争渡,驚起一灘鷗鹭。
從寫詞的手法來看,這首詞其實算不得是多高明,不用典也太過直白,但這就是其最難得之處,用最簡單的字寫出最有詩意的格調一向就是李易安的拿手好戲,這是天賦。全詞抓住了瞬間的動作、瞬間的表情、瞬間的畫面,最輕快地節奏,為我們描繪了一次再浪漫不過的遊湖之旅。
詞的第一句突出一個“沉醉”,這也是找不到歸路的原因,到底是美酒醉了人,還是美景令人沉醉都不重要了。後兩句并不寫景,而是繼續叙事,美景全留給讀者自己去想象。“誤入藕花深處”可見荷葉之密,荷花之多。最後一句是全詞最妙的一句,調皮的少女加上受驚的鷗鹭就是一幅動态畫。
這首詞一問世,就在詞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李易安一詞成名。當時衆人的感歎歸納起來不外乎:原來凄凄婉婉的宋詞也能如此清麗快意!
二、51歲那“載不動的愁”
《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拟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距離上一次遊湖詞已過了35年,此時的李清照經曆了丈夫過世,靖康之恥,在各種流離漂泊後此時的她居住在金華,孑然一身。詞的開篇就道出了她心中的苦,“風住塵香花已盡”的暮春季節最讓人傷感,詞人無心打扮。第二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是流傳千古的名句,物是人非令人傷感,若非親身經曆,又怎會欲語淚先流。
詞的下片是虛寫,聽說雙溪的春景還不錯,就想去泛舟散心,但想到那舴艋小船,怕是載不動自己的一身的愁。昔日李後主以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一江春水向東流“名垂千古,但李清照偏不用舟下的水來形容愁,她的愁就在自己心裡裝着,化不了也揮不去,更載不動。如此形象而又新穎的比喻,除此一篇,再無其他。
這兩首遊湖小詞,一首是盡興而歸,一首是不一定成行了,但都帶上李易安特有的印記,是千年來難以超越的經典。讀懂了它們,或許就懂了她的一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