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命十句話

生命十句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8 12:39:15

生命的感悟和修行用四字概括就是“小,靜,掌,悅”,“小”是感悟,“靜”是境界,“掌”是修行,“悅”是結果。“小”的感悟會貫穿所有。隻修不悟,難以通透。隻悟不修,難以穩固。這就是生命的“四字真言”

生命十句話(生命回顧四字真言)1

“小“的感悟

當人一直生活在空氣中,不會感知到空氣的存在,正如魚兒一直生活在水中,不會感知到水的存在。正常情況下,人感悟不到生命之“小”,但三種情況例外。

一是對世界的認知,這一點通過現代科技容易獲得。在前文《生命之小》講到過宇宙的認知,人的存在相對于數十萬億顆恒星,就是浩瀚宇宙中的一滴塵埃。通過世界的認知會讓人覺得生命之小。但是沒有經過思考的認知,最多隻帶來一絲短暫的感慨,并不會對你的生命之小的感悟有更多的提升,感慨過後,該幹嘛幹嘛。

二是對世界規則的認知。這需要對世界運行的敏銳洞察和深度思考才能獲得。在前文《從世界觀開始說起》講到過世界的本質和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則。生命是規則的産物,個體生命同樣如此。在規則面前,你我皆是蝼蟻。在這種生命深度認知的基礎上,生命之小的感悟會從根本上提升,刻入你的心靈。這會對以後生命境界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是修行的逆感悟。

生命過滿則苦,生命過滿則欲念過滿,欲念過滿,則痛苦得不到宣洩,于是人總會感覺到生命的痛苦。生命的痛苦若不能主動感知,則精神很難喚醒,精神不能喚醒将無法感知你的欲念,精神不能感知欲念,則精神很難和欲念分離,精神不能和欲念分離,則很難去除欲念所帶來的痛苦。當欲念所産生的痛苦侵噬内心時,生命便陷入黑暗。

修行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精神喚醒,精神分離,精神防護,精神圓滿,精神超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精神會産生内視,内視你的痛苦,你的欲念。當精神足夠強大時,精神會獨立于生命之外,形成精神之眼。這時不僅可以内視你的生命,還可以外視諸天萬物。此時,你的生命會越來越小,精神會越來越大。這便是修行的逆感悟。

和世界規則的認知一樣,通過修行的逆感悟來體會“生命之小”也是非常之難,這需要悟性和機緣。這也是為什麼世人很難真正明白生命之“小“的奧義,一直活在欲望痛苦的深淵當中無法自拔。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道理的明白與否并不是靠閱讀和理解,這不是做語文題,更多是靠自身去實踐和體悟。

“小“的感悟與否對生命的感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為”小“的感悟會貫穿整個生命,對”靜“”掌“”“悅”都會産生深遠的影響,正因為其難,所有其價值巨大。

生命十句話(生命回顧四字真言)2

““靜”是境界

靜有三重境——心靜之境,意靜之境,神靜之境。每重境界都有明确的判定。心靜要達到斷舍,意靜要達到無缺,神靜要達到超脫。“靜”的境界決定生命的境界,生命的層次。生命層次越低的人,本能的欲念越大。

心靜之境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主要是單純的精神與外界的分離,并不涉及到欲念本身,可以通過生命認知和精神修煉就能達到。作為入門之境,其實最合适所有人修煉,并且對人生非常有益。如果從生命認知入手,體會了生命之“小”,會對你生命格局有本質提升,你所擁有的自信将永不磨滅,伴随你的一生,人際交往中的畏縮,自卑,羞怯,拘謹将不複存在,生命認知的提升對人生的改變是無與倫比的。如果從精神修煉入手,着重提升精神專注能力和精神隔絕能力。精神專注能力的提升對你的學業,事業的發展非常有裨益。精神隔離能力的提升對你的心态,情緒的控制非常有裨益。學業、事業、心态、情緒是一個人進入社會的核心競争力。

心靜之境相對而言比較獨立,意靜之境則不同,與欲念和痛苦息息相關,屬于生命層面的境界,與生命之掌緊密相連。生命的痛苦來于欲念,要想脫離生命的痛苦隻有兩種方法,一是隔離,一是超越。意靜之境講的就是欲念的隔離,神靜之境是“靜”的最高境界,講的是精神的超越。從隔離到超越,是維度的差别。神靜之境已經超脫了個體生命的束縛。

生命十句話(生命回顧四字真言)3

“掌”是修行

生命之掌就是修行的過程,從生命痛苦開始,到生命痛苦被隔離或被超越結束,整個過程就是生命之掌。生命的痛苦就是欲念的痛苦,自然狀态下,生命在,欲念在,痛苦在,人很難去除痛苦,隻有通過生命的修行和感悟才有能做到。話雖如此,但真正做到很難,不是單單修行就能達到。

修行本身有其局限性,為了修行而修行意義并不大。修行的過程上文有講,主要是精神喚醒,精神分離,精神防護,精神圓滿,精神超越,如果用心查看,你會發現精神喚醒和精神分離這兩個關鍵環節并不是刻意修行能達到的,它們需要生命的痛苦和感悟來催生。你的生命會遭受什麼痛苦,遭受多大的痛苦,你的痛苦感知如何,你是否有悟性,有洞察都是未知數。如果連最開始的精神喚醒,精神分離都不能做到,談何修行?主動修行從精神防護開始,精神防護的強化一是欲念的感知,一是精神的内守,這些都可以通過修煉來完成。

有生命就有痛苦,身處生命痛苦中就是修行,不要畏懼痛苦,回避痛苦,生命的痛苦就是生命的機緣。早期修行更多的是被動修行,如果在被動修行中能夠完成精神喚醒和精神分離,這是一場莫大的造化。

“悅”是結果。追求生命之悅,既是生命的初心也是生命的歸宿,欲念的滿足帶有空虛和沉迷,讓人越陷越深,生命的滿足帶有甯靜和喜悅。讓人越發超脫,這世上沒有比生命之悅更讓人喜悅的。

作品簡介:

生命之道一共20篇,每篇并不是孤立存在,有感知,有悟道,有認知,有修煉,是一個完整的認知體系,并不是泛泛閱讀就可領會,也不是随機閱讀就能收獲,需要系統去讀,用心去體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