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般人買哪種天文望遠鏡好

一般人買哪種天文望遠鏡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9:49:23

剛剛開始玩望遠鏡的人往往看着一幫子高手拍的絢麗照片贊歎不已,希望自己也能用自己的器材至少是先能看到點啥。所以便開始很積極的準備買各種各樣的器材。似乎有了一台望遠鏡就可以打開一扇通向星空的大門。而實際上呢?

折射、反射、普消、ED、馬卡、施卡……還有什麼APO!

天,這是什麼節奏,完全搞不懂。

有人說,口徑大的好;有人說,焦距長的好;有人說,牛反是王道;有人說,折射鏡最适合初學者……這可怎麼選?

一般人買哪種天文望遠鏡好(天文初學者如何選擇天文望遠鏡)1

好吧,這裡就和大家梳理一下思路。

天文望遠鏡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把更多的來自遙遠天體的光彙集在一起,然後使用者就可以通過目鏡觀察到天體的景象。因此,望遠鏡的口徑越大望遠鏡的分辨率就越高。

分辨率是神馬?簡單的說,分辨率就是望遠鏡分辨出物體的能力。舉個例子,當兩個人相距1米,觀察者能夠清晰的看清對象的鼻子眉毛眼睛。因為人眼的分辨率達到分辨這個距離上鼻子眉毛眼睛的能力。但當兩個人距離100米呢?兩個人彼此就很難看清楚鼻子眉毛眼睛了,再不考慮衣着身高發型等明顯特征,恐怕連對方是誰都難以分辨。那麼如果兩個人的距離遠到一公裡之外呢?在不告訴你準确的對象位置的情況下,恐怕很多人連人都找不到。因為目标的視角太小,超過了人眼的分辨極限。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依靠外部的工具來提升人眼的分辨率,這個工具就是天文望遠鏡。但望遠鏡的分辨率也是有限的。理論上,望遠鏡的分辨率與望遠鏡的口徑有關。也就是說,望遠鏡物鏡的口徑越大望遠鏡的分辨率越高,越能分辨出視角很小的物體也就能看得越清楚。所以,第一個原則就是要看清天體大口徑肯定有優勢。

但這種優勢也不是絕對的。

望遠鏡的加工精度與分辨率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望遠鏡光學鏡片的精度越高,越能使望遠鏡的分辨率接近理論設計值。當然,價格也會越高。這種影響有多大呢?高精度80毫米口徑的望遠鏡秒殺低精度150毫米口徑的望遠鏡在圈子裡已經不是新聞。所以,一切口徑優勢都是在光學精度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得到的。

另一個重要的參數,焦距。

焦距是望遠鏡的另一個重要的物理參數。雖然焦距不會直接影響望遠鏡的分辨率但卻影響另一個我們非常關心的參數“焦比”。焦比是望遠鏡焦距與口徑的比值。這個定義類似于攝影中的光圈。我們知道,光圈數值越大,相對通光孔徑越小,也就是說進的光更小。而望遠鏡沒有控制調整光圈的部件,因此望遠鏡可以理解成一個定焦、定光圈的照相機鏡頭。這種情況下,焦距越長就意味着焦(光)比(圈)越大,那麼同樣的目标看起來就會顯得暗淡。所以,當你要觀察暗淡的目标,比如星雲、星系之類的時候,你肯定希望你的望遠鏡焦比越小越好。比如F5,F6這類焦距達到望遠鏡口徑直徑5、6倍的望遠鏡。但是不是對于所有的天體目标都是越短焦越好呢?别忘記我們前面說的前提,這是針對亮度比較低的目标。實際上當我們觀察月球、行星之類天體的時候,這些天體的亮度足以滿足觀察需求。而大焦比望遠鏡更容易獲得較好的成像質量和較高的放大倍率。因此我們往往會使用焦比達到F10甚至F12這樣焦距達到口徑直徑10倍甚至12倍的望遠鏡。所以,第二個原則就是觀察星雲與觀察行星對天文望遠鏡焦距的要求是不同的。

倍率肯定是初學者最關心的參數。而實際上,望遠鏡倍率是可以“變”的。天文望遠鏡的放大倍率是望遠鏡物鏡與目鏡焦距的比值。也就是說,當一台望遠鏡物鏡的焦距是1米,目鏡的焦距是1厘米,那望遠鏡的放大倍率就是100倍。一套天文望遠鏡往往配置了兩個以上的目鏡,這樣就使得天文望遠鏡可以獲得多種倍率。那麼是不是我們使用焦距最短倍率最大的目鏡就好了呢?其實不盡然。由于目鏡的視場是有限的,目鏡的焦距越短,獲得的倍率雖然更大,但視場也越小。所謂視場就是你通過望遠鏡看到的範圍。所以當人們使用高倍率觀察月球的時候,很難看到月球的全貌就是這個道理。要看到比較大範圍的内容就必須選擇焦距較長視場較大的目鏡。同時,低倍率情況下視場中目标的反差會比較大,因此長焦距低倍率的目鏡相對比較适合觀察星雲星系這樣的暗淡天體。所以,第三個原則就是望遠鏡的目鏡一定要根據目标來選擇配置,不能貪圖高倍率。

一般人買哪種天文望遠鏡好(天文初學者如何選擇天文望遠鏡)2

當我們辛辛苦苦把望遠鏡,好不容易對準目标,一陣妖風襲來,目标不見了。這可能是很多初學者遇到過的問題。望遠鏡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地平經緯儀還是赤道儀,晃晃悠悠的架子永遠不可能給你帶來良好的觀察體驗。所以,第四個原則就是千萬别在望遠鏡的下半身省錢。

前面我們介紹了天文望遠鏡的一些物理參數對于觀測的影響。那麼,折射、反射、折反射那種光學結構更好呢?

其實能夠把上面三個原則搞清楚,你心裡應該對望遠鏡有了初步的了解。三種光學結構說到底隻是結構的不同,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劣勢。并不能簡單的說那種更好。

折射望遠鏡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有普通消色差望遠鏡、ED望遠鏡以及APO望遠鏡等。普通消色差望遠鏡是利用兩塊不同材料的玻璃磨制的鏡片實現降低折射望遠鏡色差從而提升分辨率的目的。這種方式消除色差的效果有限,後來人們開始采用超低色散玻璃來制作鏡片。這就是ED望遠鏡。ED望遠鏡相比普通消色差望遠鏡色差控制的更好,因此很多天文愛好者将其作為入門級的攝影裝備。當然,人們的追求是無止境的。更高端的複消色差望遠鏡也被人們所采用,這便是APO望遠鏡。APO望遠鏡對于色差控制的更好,成像也更加銳利,分辨率達到甚至超過口徑大出其一倍的普通消色差望遠鏡。當然色差控制的好也是有代價的。要獲得更好的色差控制效果,不僅僅需要更好的光學材料還需要更高的制造精度。因此,同樣口徑的折射望遠鏡,ED望遠鏡的價格可能要比普通消色差望遠鏡貴四倍甚至更多,而APO望遠鏡則比ED還要貴上不少。而且,折射望遠鏡口徑的增加價格也會增加非常多。加上各種因素也使得我們通常使用的的折射望遠鏡通常不會超過15厘米口徑。

相比之下,反射望遠鏡要經濟實惠的多。

反射望遠鏡物鏡的加工面隻有一個,而且不需要使用昂貴的光學玻璃,所以綜合制造成本要比折射望遠鏡低不少。但反射望遠鏡的劣勢也很明顯。由于成像原理的關系,反射望遠鏡中心視場以外的部分成像效果欠佳。因此用反射望遠鏡觀察可視面積較大的目标的時候,視場中心以外的部分成像會比較差。但由于綜合成本相比要低很多,而且反射鏡片比較容易制造比較大,所以大口徑的天文望遠鏡更多是采用反射鏡的方式來做。目前市場上從114毫米口徑的反射望遠鏡到150毫米、200毫米、300毫米甚至更大的都有。價格相對也比較經濟。有朋友覺得反射望遠鏡使用起來比較麻煩,小編覺得這是一個學習和了解的過程問題。使用麻煩主要是因為反射望遠鏡有一個調整光軸的問題。這個其實經過幾次操作都可以方便上手的。并不是非常困難。至于說反射望遠鏡需要鍍膜的問題,因為現在反射鏡片上都有保護層,因此有限時間内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真到鍍膜都影響觀測的時候,恐怕整套鏡子都會考慮更新了。

折反射望遠鏡是取折射望遠鏡和反射望遠鏡優勢于一身。它可以做的比較大,市面上常見的口徑有152毫米、203毫米甚至350毫米乃至400毫米。常見折射望遠鏡的光學結構有馬卡和施卡,區别在于前面改正鏡的不同。而馬卡結構由于改正闆很厚所以不會做的很大。科普領域折反射望遠鏡的焦比通常會做的比較大,一般是F10起,甚至有做到F18的。在改正鏡的幫助下,折反射望遠鏡優良視場相比反射望遠鏡要大很多。因此,科普級折反射望遠鏡更适合進行行星和月球的觀察。當然,市面上也有銷售折射望遠鏡專用的減焦鏡的。使得他們也有機會進行一些深空天體的觀測,但效果相比折射鏡還有差距。由于折反射望遠鏡比反射望遠鏡多了一塊大口徑的改正鏡,制造成比要比反射望遠鏡高出不少。因此折反射望遠鏡的價格相比反射望遠鏡也會貴不少。但相比同口徑比較好的折射望遠鏡還是經濟實惠的。

看完上面這些,相信大家應該明白了。如果要觀察行星,那麼大口徑的折反射望遠鏡是比較好的選擇。但如果要觀察深空天體,那麼可以盡量選擇口徑較大焦距較短的折射望遠鏡。如果口袋裡銀子不夠多,那麼反射望遠鏡将是非常适合的選擇,當然也要根據目标來選擇不同的焦距。此外就是,想看的更清楚最好是擁有口徑更大的天文望遠鏡。對天文台是這樣,以及諸位這樣的天文愛好者也是這樣。但小編覺得這還是有一個問題需要平衡,就是行動能力。

一般人買哪種天文望遠鏡好(天文初學者如何選擇天文望遠鏡)3

相信多數看這篇文章的朋友都生活在城市中,周圍的環境除了看月亮和行星外觀察其他天體很難獲得預期的效果。除了和湯版一樣喜歡觀察太陽的朋友外,大多數時候需要将望遠鏡搬運到郊區甚至更遠的山區進行觀測。這時候搬運器材就是一樁非常痛苦的事情。要知道,望遠鏡的重量與行動的範圍是成反比的。一套80ED望遠鏡配上EQ3赤道儀加上配重錘以及必要的裝備,一個成年人剛剛好全部擔負起來——健美教練不計。因此,如果你沒有足夠多的幫手,家裡車子的後備箱和小編家的一樣淩亂那麼在選擇大口徑望遠鏡的時候還是慎重一些比較好。

望遠鏡是我們觀察星空的幫手。它就像一架鋼琴,隻有你在它身上花更多的時間,它才會給你更大的回報。所以,小編覺得利用率高的器材才是最适合你的器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