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讀者來說,燕窩是比較昂貴的中藥滋補品,一般人是消費不起的。但是有一種長得像燕窩一樣的東西,隻要你留意,甚至不花一分錢就能弄到。因為它的價格比燕窩便宜很多,而且是土生土長的東西,所以又叫被一些地方稱“土燕窩”。
去過桃園的讀者可能會留意到有的桃樹上長出的一種膠類物質,一般都會叫做桃膠,又名桃油,桃脂,桃花淚,桃樹膠,桃凝。桃膠一般指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等樹皮中分泌出來的樹脂。
桃膠是桃樹自然分泌,或在外力作用下産生傷口,而分泌桃膠有利于傷口自愈。比較粘稠的液體通過太陽曬蒸發,産生固體。幹的桃膠呈結晶石狀很硬,看着有點像琥珀。
桃膠一般在春末夏初的時候出現,所以常夏季采收,然後洗去雜質,曬幹。
和血益氣 最通津液與桃樹上的桃子、桃花、桃仁等常見中藥相比,桃膠似乎更顯低調,在臨床上幾乎很少用到。但是從曆代中醫古籍中,它卻一直存在着,而且有不少養生保健功效。比如約成書于漢末的《名醫别錄》中記載桃膠“主保中不饑,忍風寒。”
《唐本草》中記載桃膠可以“主下石淋,破血。”《本草綱目》中記載桃膠能“和血益氣,治下痢,止痛。”
《本經逢原》中還記載:“桃樹上膠,最通津液,能治血淋,石淋。痘瘡黑陷,必勝膏用之。”
桃膠在食品行業中廣泛應用于飲料、香精、果汁、啤酒、乳制品、巧克力、泡泡糖等産品。桃膠是天然的乳化劑、增稠劑、懸浮劑、膠粘劑。
桃樹上有桃膠,其實是桃樹患上了流膠病,它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病害,随着氣溫上升,樹體流膠點增多,流膠部位易被腐生菌侵染,還會使桃樹皮層和木質變褐、腐爛,嚴重時枝幹或全株枯死。
園丁為了保護桃樹一般會把桃膠刮掉,塗藥。雖然桃膠本身無毒,但有些無法考證來源或沾染了農藥的桃膠不一定安全,需要格外注意,不要輕易食用。
(圖片來源于網絡,食療藥用請遵醫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