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2年一整年,給我們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各色回憶,也有着相當的特别。
這邊智能手機市場止不住收縮态勢,然而高端市場卻引來各家廠商争相布局,那邊汽車行業迎來了真正的新能源和智能化大轉型,飛速洗牌的同時又有新入場者站穩腳跟。華為消費者業務正是在高端手機和新能源車上,繼續釋放着自己的能量。
華為手機等待着盛大歸來走過這一年回過頭來看,隻支持到4G網絡似乎成了遭遇風波後又再度重振旗鼓的華為手機,在當下的最大短闆。時隔兩年問世的Mate50系列,重申了華為打造旗艦智能手機的實力,市場表現也反映出華為品牌留存至今的号召力。雖然從麒麟芯換到高通平台,性能卻依舊頂級。
就目前的産品體驗,4G暫時還不是個問題,不過随着各大運營商網絡建設推進,5G網絡優越性越發凸顯,成為5G通信殼配件也無法滿足的需求。新旗艦上未恢複絕對領先的那些部分,也會暴露出類似問題。至少在今天,華為仍保有尊嚴,仍能持續創造“昆侖玻璃”等技術價值。
(圖源:雷科技)
作為最早進入折疊屏領域的廠商,華為在這個“新世界”的品牌高度暫未發生改變。2022年,華為有着更多樣的折疊屏産品形态,有僅此一家的外折式産品Mate Xs 2以及橫向内折Mate X2,P50 Pocket之後還有了定價下探的縱向折疊屏Pocket S,聲量和關注度始終是第一梯隊。
相對的,其他手機廠商都在折疊屏産品上奮起直追,從機身輕薄到系統交互都有了可圈可點之處,提起折疊屏也不再有絕對的“王者”。全新形态手機的新鮮感退潮後,華為将如何在折疊屏賽道上保持領先和獨特價值,會是這家廠商在打造高端和超高端産品時,最值得期待的部分。
(圖源:華為)
在受沖擊相對不那麼大的智慧屏、平闆、耳機、手表、PC和其他産品上,華為如往日般展現着其他消費電子廠商難以達成的“壯舉”:為改善生産力體驗,竟直接将Linux版本的WPS帶到平闆上;行業大都止步不前,華為讓智能手表可以換殼使用,或是能藏入真無線耳機帶走。
最重要的是,華為這套通過鴻蒙系統和互聯能力進行相互通信的産品陣容,在2022年仍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在跨設備體驗上與蘋果有來有回的生态。華為用強大的産品規劃和執行能力,打造出了相對完善且可用性不錯的多終端智能體驗,而且還在年複一年地不斷改進。
影響力飛速膨脹的華為汽車業務1、華為“不造車”卻創造變革
賽力斯汽車公布的數據顯示,這家車企在2022年銷售了13.5萬輛汽車,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的問界品牌更是達成了7.5萬輛的累計交付。要知道該品牌首款車型問界M5發布至今其實不過一年有餘,短短的數個月間又發布了問界M7、問界M5 EV等車型,節奏快過大多車企。
(圖源:賽力斯)
很顯然,餘承東主導的華為智選汽車産品路線,給如今的賽力斯(原小康股份)在新能源汽車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華為也用車主真金白銀認可換來的銷量證實了一件事,拆分榮耀後仍有強大的消費者終端勢能,是未來中國智能汽車市場不容忽視的力量,就如曾經的手機行業競争。
華為親自下場決定外觀設計和座艙體驗等的華為智選模式,在中國汽車行業無異于注入強大外力,也讓華為以相對小的成本帶來有競争力的高淨值新品,維持住了銷售體系和合作夥伴的利益。據稱未來有來自多個車企的合作車型,會使用問界品牌發布,“華為汽車”越發熱鬧了。
2、HI模式車型落地,未來還有更多果實
在資源充沛的超大型企業中,多個團隊内部賽馬來試錯,尋找更優的商業模式已經屢見不鮮。華為迄今為止的汽車行業曆程中,作為供應商為車企提供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HI模式(HUAWEI Inside),恰是華為智選路線的一面明鏡,展現實力的同時讓人看到了更多。
(圖源:阿維塔)
在2022年,曾經以一段複雜路段城市自動駕駛演示驚豔衆人的HI模式車型,北汽極狐合作的阿爾法S全新HI版終于在數次延期後迎來了正式交付。然而這款車型的銷量難言理想,從側面說明,縱使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的優越性一再得到驗證,也不能在更高層面決定整車市場表現。
“含華量”更濃郁的阿維塔11,于長安造車基礎上引入了甯德時代電池創新和華為DriveOne 雙電機四驅系統,但沒能如預期般上市即爆款。HI模式下,車企對于産品定位和銷售運營把控,來得比華為技術支持重要得多。行業對華為技術仍信心十足,2023年将有數款HI車型即将上市。
3、車企用鴻蒙系統得名也獲利
任正非明确強調“華為不造車”的同時,華為車BU拿出了作為Tier1供應商向車企銷售零部件的商業路線,現在看來車企們眼中最有價值的華為元素,是關系到智能座艙體驗基礎的鴻蒙系統。在2022年,有北京汽車魔方、吉利幾何G6/M6三款車型,在車機中搭載了鴻蒙系統。
(圖源:吉利)
與視覺和交互都跟華為手機一脈相承的華為智選、HI模式車型不同,這些車型都或多或少地基于鴻蒙做了二次開發,因此除了名字消費者很難一眼就看出車機跟華為之間的關系。不過華為做智能終端最關鍵的性能和軟件基礎,以及跨設備的終端體驗,都在這些車輛上有所體現。
對于車企而言選擇鴻蒙系統是一箭雙雕的好事,既能通過鴻蒙達成智能座艙體驗的飛速進步,又能借華為的名号把産品推出去。吉利幾何就在2022年銷量穩增,不過車機系統轉用鴻蒙的舉措,在幾何品牌純電動車銷量增長過程中起到了多少積極作用,可能還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華為技術創新薪火仍續Mate系列回歸着實令人開心,但我們仍要關心華為手機未來在哪。僅剩下頭部手機廠商留在牌桌上的行業環境,需要所有玩家都在高端産品上高強度競争,若一直束手束腳不能全功率輸出,就算是昔日的王者也會被追趕者超越,這個勢頭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
具體産品之外華為在2022年有個标志性的動作,在跟相機品牌的跨界合作結束後選擇推出獨立的華為影像XMAGE品牌,試圖借助華為手機影像能力在曆代産品中的延續,在用戶心中樹立起全新認知。華為影像邁出了第一步,不過手機影像“核戰争”綿綿不絕,生存仍要從長計議。
(圖源:雷科技)
一個消息正不胫而走,羽翼漸豐的國産化供應鍊即将帶回5G網絡,甚至是睽違已久的麒麟芯。這對于華為手機和其他個人終端産品而言無異于強心劑,暫且不提這些變化會對輿論産生多少影響,能夠深入軟硬件更底層意味着可以把握更多産品能力,而這恰好是華為更擅長的。
“含華量”概念出現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華為什麼時候會全身心地投入汽車事業,用百分之百的華為車給這塊轉型中的市場帶去更大影響。綜合餘承東對外釋放的信号以及行業客觀規律,目前多方合作的狀态還将保持三五年,華為還不會那麼快地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車企。
新能源給行業創造變革,但始終離不開巨額投入和同樣巨大的風險,即便是新勢力中的新星,也可能因為單款車型在2022年遭遇不順。華為更可能會長期采用輕資産造車模式,自己來把握最關鍵的電機、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最終制造相關的重資産部分依舊交由合作車企持有。
(圖源:華為)
至于未來華為合作車型的體驗,大可以抱着樂觀的态度去期待。在并非從平台開始完全重新開發的車型上,華為造車的理念和技術加持小試牛刀,待到進一步釋放能力的産品問世或又是一場“腥風血雨”。自動駕駛能力亦是如此,随着車型和覆蓋範圍增加,特别之處将越發凸顯。
對于這家曆經磨難的企業來說,消費者持續不斷地認可華為的創新實力和産品體驗,是它能收獲的最大财富。我們總說這世間沒有永恒的王者,但若是能像華為這般在進入手機、智能設備、新能源汽車後,快速把握要點占領市場高低,也不失為現代商業社會的一段佳話。
至暗時刻留下的陰霾似乎散去,而希望的火苗從未斷絕,華為已經在2022年展現出了重振旗鼓的種種端倪,接下來或許就将再度吹響大舉前進的号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