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或許是這個世界上最令人感到厭煩的東西,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寄生蟲對宿主都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不管是精神層面的寄生,還是肉體上的侵占,寄生蟲從概念上就決定了它不會是友善的生物。
在醫學條件尚不發達的年代,全球每年因寄生蟲感染死亡的案例高達數百萬。
寄生蟲感染案例中,最經典也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線蟲動物門下的寄生蟲。
這種假體腔動物,絕大多數個體微小,并呈圓柱形,因而也有圓蟲的稱呼。
線蟲的物種較難區分,已知的物種超過25000種,其中超過一半都是寄生性的。
不局限于人體,包括動物、植物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
經過億萬年的進化,線蟲幾乎已經适應了地球的所有生态系統,從鹹水到淡水,土壤、極地、赤道。
又或者是缺氧的高海拔地區,甚至更極端的深海海溝、沙漠等都能追尋到線蟲的存在。
不同動物糞便中的蟲卵
線蟲在自然狀态下主要食用細菌、藻類、真菌及原生動物,也有部分是濾食性。
它們的排洩器官結構特殊,也沒有纖毛的存在。線蟲大緻可分為腺型和管型兩種,腺型排洩器官屬原始類型。
對于生殖繁育來講,線蟲一般進行有性生殖,雄性通常會比雌性小,并且差異十分巨大。
線蟲尾端呈彎曲狀,這樣便能在交配的過程中将雌性牢牢抓住。
類似變形蟲一樣的精子會順着雄性的針狀體爬入雌性蟲體。
當完成受精後,卵便被雌性排出體外,此時蟲卵就能進行胚化,如此循環往複,線蟲的生命得到延續。
人類的線蟲感染常見于蛔蟲,幾乎每個生活在80、90年代的小夥伴或許都對寶塔糖有印象。
曾經這種怪異的糖果便是針對驅蟲制作的藥物。
蛔蟲主要依靠糞口途徑感染人類,成年雌性釋放的蟲卵會在糞便中脫落。
此時蟲卵還處于未胚化狀态,不具備幹擾性。
但經過數天的發育,蛔蟲蟲卵便會完成胚化,具備較強的傳染性。
人類糞便中的蛔蟲卵
隻要經過蛔蟲蟲卵污染過的地方都會被傳染,當人類吞下被胚化蟲卵污染的水或者食物時,感染就會發生。
同樣的情況可以發生在動物身上,因此人畜共患也是蛔蟲病發展迅速,傳染能力強大的一個因素。
進入感染狀态後,十二指腸中會孵化出杆狀的幼蟲,此時它會穿透胃腸道,并在粘膜和黏膜下層處進入小靜脈或淋巴管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全身。
人蛔蟲的生命周期
蛔蟲的一生在幼蟲發育的初步階段,通過血液循環它們可以進入到肺循環并在肺泡中利用毛細血管獲得空氣空間。
這一過程在感染初期可能會引發急性組織反應,為此需要注意感染的初期症狀。
當完成肺部發育後,幼蟲便會從肺部爬向呼吸道到達咽部。
人體受到刺激後會出現咳嗽的症狀,幼蟲被咳出後,經過咽喉吞咽到達胃部。
蛔蟲的循環
最後通過胃部,來到小腸,蛔蟲便會完成成蟲蛻化,并在這裡吸收人體營養進行繁殖活動。
成為成蟲後的蛔蟲,也就是在完成二次吞咽後的60~65天後會開始産卵受精。
雌性能在12~18個月内每天生産多達200000個蟲卵。
蠕蟲在人體内外的生命周期
這樣的循環決定了蛔蟲幾乎無處不在,并且不清潔的衛生會極大增加蛔蟲感染風險。
相比其他線蟲,蛔蟲的特點是體積大,雄性直徑在2~4毫米,長度在15~31厘米。
正如前面所說,雌雄體型差異巨大,雌性蛔蟲體長在20~49厘米,直徑大約在3~6毫米。
在流行病學中,過去全世界估計有10億人都感染過蛔蟲,雖然蛔蟲病在全球都有案例,但主要集中在南非洲、美洲、東亞和中國。
由于蛔蟲卵擁有極強的抵抗能力,對強化學物質、幹燥和低溫都有耐受力。
這便賦予它們在土壤中存活數月甚至數年之久的能力,過去曾在土壤化石中發現過來自24000年前的蛔蟲卵化石。
雌性與雄性的差異巨大
中國在過去因衛生條件較差,人們普遍的衛生意識不夠強,因此忽略了蛔蟲感染的風險。
尤其在農村地區,在城市自來水尚未完成普及,消殺工作不夠廣泛。
農村用水、食用食物具有高風險的蛔蟲病獲得率。
蛔蟲病在感染初期并不明顯,但是一旦發展嚴重便會出現帶血的痰、咳嗽、發燒、腹部不适、腸潰瘍等一系列問題。
常見的伴發症狀還有肺部浸潤、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導緻哮喘和過敏反應出現。
蛔蟲病的感染性來自蛔蟲卵,病發率最高的人群則是兒童和老人,嬰幼兒因實際接觸并不多,因此相對兒童來講,嬰幼兒的發病率不及兒童。
貧困地區兒童感染率更高
蛔蟲卵不耐高溫、加熱到65℃時,隻需要5分鐘就能殺死蟲卵。過去俗話常說,“不幹不淨,吃了沒病”。
事實上,正是因為這種錯誤的世俗觀念導緻國内早期感染蛔蟲病的人群忽略了消毒工作和蒸煮的重要性。
另外則是衛生條件問題,如果廁所不符合衛生要求,以糞口傳播的蛔蟲病可以通過家畜、蒼蠅,或者黏附在鞋底、淤泥從而進入人們的居住環境。
不良的衛生習慣也是感染原因
預防比處理更重要我國曾是寄生蟲病流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并且寄生蟲病種類多、分布廣,公共衛生不達标是寄生蟲病多發的重要原因。
國家衛生部曾在1988~1992年和2001~2004年期間展開過兩次全國人體寄生蟲病調查。
第三次寄生蟲病調查在2018年已經公布出結果,與前兩次的調查結果相比,國内重點篩查的寄生蟲病感染人群顯著下降,全國總感染率降至6%以下。
絕大部分地區已經處于低流行或散發狀态,蛔蟲病這種食源性寄生蟲病感染也顯著下降。
江蘇省的寄生蟲現場調查
土源性線蟲感染相比第二次調查來看,降幅達到了80%以上。
主要原因在于,國内經濟水平的提升,曾經感染最嚴重的農村地區得到改善,自來水供應、無害化衛生廁所取代了傳統的旱廁,包括衛生知識的宣傳工作。
國内的防治水平提升的同時,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深入人心,因而寄生蟲病得到了有效改善。
當然,在個别十分貧困且偏遠的地區仍有感染風險和相對較高的感染率。
但總體來看,全國蛔蟲病感染率下降明顯,控制工作得到體現。
防患于未然對于蛔蟲病預防至關重要,對于那些半生不熟的食物處理,應當進行徹底的清潔和洗手。
兒童蛔蟲的基本預防
生食蔬菜水果前應該清洗幹淨,盡可能剝皮或煮熟食用,尤其是使用人類或者牲畜糞便作為肥料的地區種植農作物更應如此。
污水處理工作和廁所清潔也需要時刻注意,保證清潔衛生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蛔蟲病的出現。
如果感染了蛔蟲病也不要驚慌失措,現代藥物能夠很好地根治蛔蟲病,比如寶塔糖、腸蟲清等都是不錯的驅蟲藥物。
寶塔糖中的山道年能夠麻痹蟲體,使其從腸壁上滑落。
阿苯達唑及其亞砜的一般代謝
針對線蟲驅除較好的藥物主要成分為丙硫咪唑、噻嘧啶、左旋咪唑等,其中以左旋咪唑、阿苯達唑這兩種驅蟲藥物使用最多。
另外在服用驅蟲藥的時候最好選在空腹使用,這樣可以保證藥力發揮最大化。
但對于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最好應避免服用驅蟲藥,這會增加他們的内髒藥物代謝壓力。
總得來講,隻要從預防的源頭開始,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蛔蟲病的感染,幹幹淨淨,吃了才沒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