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岩層兩側受到擠壓,便會發生彎曲,形成背斜和向斜。背斜、向斜的判斷,主要有兩種方法:
①根據岩層的形态。岩層向上凸起為背斜,向下凹陷為向斜(注意,是根據岩層形态,而不是地表地貌形态);
②根據岩層的年代。中間老、兩側新的為背斜,中間新兩側老的為向斜(這裡說的中間,即為下圖中的“核部”;兩側,即為下圖中的“兩翼”)。
在【理想狀況】下,背斜發育成山峰,向斜發育成山谷,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圖1 背斜和向斜
在【自然狀态】下,背斜經常會發育為山谷,向斜發育成山峰,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形成的原因為:
①背斜成谷:背斜向上拱起,頂部受到較大的張力,容易被風化和侵蝕,最終成為山谷;
②向斜成山:向斜向下凹陷,核部受到較大的擠壓力,更加耐侵蝕,最終成為山峰。
另外,背斜是良好的儲油結構,向斜是良好的儲水結構,即“背斜儲油、向斜儲水”。
圖2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下圖為某區域地質剖面簡圖,讀圖回答5~6題。
5、甲、乙、丙三處的地質構造分别是( )
A.斷層、背斜、向斜
B.斷層、向斜、背斜
C.向斜、背斜、背斜
D.斷層、背斜、背斜
6、圖中丙地( )
A.槽部堅實抗侵蝕,因而成山
B.頂部裂隙侵蝕,因而成山
C.可修建隧道
D.可勘探開采石油
答案:A、A
精講精析:(1)分析三地的地質構造。①從圖中可以看出,甲處的岩層發生了斷裂,左側和右側的岩層不對應(即發生了相對移動),因此為斷層;②乙地的岩層向上凸起,因此為背斜(地表也向上凸起成山,即背斜成山);③丙地的岩層向下凹陷,因此為向斜(地表向上凸起成山,即向斜成山),因此三地依次為:斷層、背斜、向斜,選項A正确。
(2)分析向斜山的成因。①丙地為向斜,向斜的兩翼逐漸被侵蝕,而向斜的槽部受到擠壓,更耐侵蝕,因此随着時間的流逝,隻剩下耐侵蝕的槽部,向上凸出,形成山峰,即向斜成山,選項A正确;②“背斜儲油、向斜儲水”,因此丙地地表下方可能會有積水,不适宜修建隧道,選項C錯誤;背斜是較好的儲油構造,而不是向斜,選項D錯誤。
本節例題的難度适中,解題思路為:①根據岩層的形态(斷裂、凸起、凹陷),分析三地的地質構造;②根據丙地的地質構造(向斜成山),分析向斜山的成因,并根據“向斜儲水”判斷丙地不适宜修建隧道,根據“背斜儲油”判斷丙地是否适宜開采石油。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