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裡跳動的火光——讀董利榮《知己——瞿秋白與魯迅》有感
文/周保爾
《知己》出版了,我是最先得到書的讀者之一。之前多次聽董利榮提起過他對瞿秋白與魯迅的研究。《知己》的出版,竟然花了三十多年的時間,是一部真正厚積而薄發的精品力作。
瞿秋白與魯迅在短短幾年的親密接觸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譜寫了一曲文人相親的千古絕唱。在黑夜一樣的歲月裡,瞿秋白曾三次避難魯迅家中。他們在一起談論關于文學作品翻譯的“信、達、雅";談論關于中國的革命文藝,都當面直抒觀點,碰撞,交流,難能可貴。瞿秋白親自編輯《魯迅雜感選集》并寫了著名序言。魯迅則錄清朝何瓦琴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書贈瞿秋白。書名“知己"亦出自于此,并采用了魯迅的書法,封面散發出文雅高潔的氣韻。瞿秋白犧牲後,魯迅用生命最後的力量完成編輯出版瞿秋白譯文集《海上譯林》,并親自撰寫推介廣告。
《知己》作者以海量的曆史事實為依據,高位布局,精心落筆,以小說的手法架構起故事情節,讀來身臨其境,現場感撲面而來。下面這段對話印象尤為深刻:
“海嬰一邊吃着,一邊好奇地望着魯迅,又望望周建人,天真地說:‘阿爹和三爹長得真像。可有一點不同。’
“魯迅側着頭,微笑着問道:‘什麼不同呢?’一邊咀嚼着食物,濃厚的胡子随着一動一動。
“海嬰很認真地說:‘三爹的鼻子高高的,你的鼻子扁扁的。
"大家都笑了。
"魯迅笑得更歡。他摸着自己的鼻子對海嬰說:‘你不知道,在小的時候,我的鼻子也和你三爹的鼻子一般無二的。
“後來呢?"海嬰認真地問道。
魯迅也認真地答道:‘可是到了後來,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海嬰又認真地問:‘碰壁?怎麼會碰在牆壁上的呢?是不是走路不當心?
“魯迅又認真地答道:‘你想,四周都是黑洞洞的,因為太黑暗了,所以不就容易碰壁。
“海嬰似懂非懂地望着魯迅,又望着大家。
“瞿秋白接着他們的話說:‘是啊,隻有等天亮了,人才不會碰壁。”
引用這麼長一段,是想以原文來說明《知己》中人物的栩栩如生,讀來是如此的富有生活情趣和意味深長。這部近十萬字的小說,體量雖小,但信息量巨大。書中出場的中國革命早期人物就有十幾人,筆墨不多,卻個個鮮活可敬。可謂春秋筆法,微言大義。足見《知己》作者在信息提取、整合、提升上所下的工夫,亦充分展示出該書作者的文字功力和小說故事情節的架構能力。《知己》堪稱董利榮文學創作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個作品,也是桐廬文學界同類體裁創作的新起點。衆所周知,所謂文學作品,它本身絕不能太求實寫實。比如報告文學,基本上成不了文學的高端。真正的文學一定是虛構的,而它的虛構既要落實于現實,又要高拔于現實。一個優秀的文學作品一定是具有空靈意境的。沒有這種空靈意境,文學作品不可能走到高瑞。《知己》做到了。
瞿秋白,魯迅,兩個偉大的名字。董利榮筆下的瞿秋白與魯迅,他們在黑暗歲月中結為知己的故事,讀來感人至深,猶如黑暗中跳動的火光,照亮前程。
“是啊,隻有等天亮了,人才不會碰壁。”
終于,天亮了。人們可以昂首高挺着鼻子,做真正的自己。
2020.06.28
供稿:時代中國雜志、百年印社·樂石社
發布:何媒矩陣(何金德導演工作室、何媒通訊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