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爾山》是一款根據當年轟動一時的“迪亞特洛夫”事件改編的第一人稱恐怖遊戲。
1959年1月23日,10名烏拉爾理工學院的學生踏上了前往Otorten山脈的滑雪探險之旅,但中途有1名學生因身體不适退出旅行,而他也是該事件唯一生還者。開始7天一切順利,但到了第8天天氣突然惡化,這迫使他們在名為Kholat Syakhl的山地斜坡上紮營,而這裡也成了他們旅途的終點。3周後,他們的家人因為沒有收到任何報平安的消息,于是請求當局派出了第一支救援隊。2月25号,救援隊發現了一座被遺棄的營地,帳篷被由裡向外切開,四處亂七八糟的腳印顯示他們正在匆忙離開,而且還光着腳。
之後是被陸續發現的9具屍體,其中2具在一個臨時性的火爐旁邊,他們穿着内褲躺着,四肢布滿了傷口和抓痕,顯示他們曾慌張地想爬上樹;還有3具屍體分散在事發現場大概數百米外的地方,其中一人出現了頭骨裂痕,卻沒有掙紮的迹象;最後4具被埋在厚厚的雪層中--這還是在春季解凍後才被救援隊發現的。他們在驗屍過程中發現了更多奇怪的東西,所有屍體生前都遭受了嚴重的内傷,造成原因不明,也沒有外部傷痕,此外還有一些詭異的現象,如一條從某個受害者口中撕裂的舌頭,以及一身奇怪的橙色皮膚。
這些讓人費解的事件至今仍是個謎,雖然有各式各樣的猜測--包括本地土著襲擊、大型動物(如雪人)的攻擊、軍隊實驗和雪崩等,但顯然沒有一個能讓人徹底信服。那天晚上帳篷裡究竟發生了什麼?或許真相還深埋在雪山之中等待着被挖掘,這就是本作玩家的任務了。
接下來回到正題,這款遊戲到底如何呢?經過長時間體驗後,個人感覺,該作僅僅适用于閑得無聊打發時間,硬核步行模拟器和遊戲裡的地圖簡直就是給人用來吐槽的嘛。雖然遊戲的氣氛渲染得不錯,畫質也很好,尤其是一開始的冰雪效果粒子效果做得很棒,身臨其境的感覺油然而生。而且并不太恐怖,适合大多數人玩,但是遊戲内容就是拿着地圖“到處走”,收集日志,但是即使全收集,再配合官方的漫畫,劇情依然難以理解。最主要的是,該作不僅是個遊戲,它的各種遊戲設定還需要玩家具備野外生存需要用到的一些技巧,譬如最基本的指南針和地圖的使用,還有一點讓玩家不爽的是,可能因為遊戲定位太過硬核,它的地圖有些畫得還不标準,這兒缺一個路,那兒缺一道橋......我不想吐槽了,有興趣的玩家試試就知道。
如果看完了上面的話,各位還是決定要玩,那就接着往下看看吧,下面這些内容結合了自身領悟、他人感受以及玩家分析,能有效幫助各位增強遊戲體驗,不至于因為上面提到的硬核步行模拟器和遊戲裡的地圖影響心情。
1.第一章,掉下去之後,會在一篇白茫茫的雪天裡,在那裡要朝着一個方向跑好久,才能看到帳篷。一定要堅定往一個方向走,并做好跑很久的心理準備。
2.指南針,紅色的頭是北,黑色指南。遊戲裡那個指南針寫的C和OH可能是俄羅斯版的指南針的原因。地圖上白色的小門是山洞口,虛線是山洞内,類似工字的圖标是橋。
3.遊戲一開始提示的在營地,進行标記後快速旅行的意思不是你在營地可以對地圖加标記,而且後面你營火多了之後可以在各個營火見快速旅行。
4.遊戲第二章一開始,你在初始營地能看到一個紅色的塔,一個發光的山。其實就是最南邊的信号塔,和最北邊的羊頭山。你走近了他就不發光了(相似的還有獵人小屋)。它發光一方面可能是制作組想表達什麼劇情,另一方面,應該也算是制作組可以留下的參照物。
5.不要卡着地形邊緣走,因為你99%過不去,而且有很高的概率被卡住。從高處跳下時注意高度,有可能摔死,另外往下跳的時候避開樹木,灌木,石頭堆,因為你落進去很可能卡住。遊戲隻能自動存檔,被卡住,摔死都隻能從最近的存檔重開。
6.主角妥妥的霍比特人,個子跟旁邊的小樹苗一樣。而且體質特别差,跑兩步就頭暈眼花,還不會蹦蹦跳跳,實在無語。
總而言之,《烏拉爾山》從一樁著名的未解之謎中尋找到了自己的靈感,也因為這個著名的謎團得到了許多額外的關注,但在踐行這份靈感的時候他們卻走了許多彎路和錯路。它或許有一個還算不錯的故事,可講故事的方法卻并不出色。一句話來講,未知就是恐懼,沒有目标,沒有方向,玩家甚至不知道下一步如何走,這就是這個恐怖遊戲的恐怖之處。
(注:2020年7月11日,俄羅斯總檢察長辦公室烏拉爾聯邦區副主任安德烈·庫裡亞科夫向媒體公布了迪亞特洛夫事件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959年造成9位滑雪登山者在烏拉爾山脈北部離奇死亡的原因是雪崩。由于當時能見度差,登山者們離開帳篷後無法返回帳篷,最終導緻死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