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軌電車有幾條線路?“這麼晚了,還有這麼多人”4日晚7點多,從南京地鐵2号線馬群站中轉前往麒麟科創城的市民,一撥撥湧向麒麟有軌電車,讓電車調度員喜上眉梢這個雙休日,麒麟有軌電車全天客流量達近萬人次,開通5日已壓過運營多年的南京河西有軌電車,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南京有軌電車有幾條線路?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這麼晚了,還有這麼多人!”4日晚7點多,從南京地鐵2号線馬群站中轉前往麒麟科創城的市民,一撥撥湧向麒麟有軌電車,讓電車調度員喜上眉梢。這個雙休日,麒麟有軌電車全天客流量達近萬人次,開通5日已壓過運營多年的南京河西有軌電車。
麒麟有軌電車“開門紅”,為南京發展中低運量軌道交通增強了信心。記者5日獲悉,南京正研究布局20多條有軌電車線,加密織補地鐵交通網,誓讓軌道交通成為城市交通的“骨幹和主體”。
麒麟電車迎近萬人“大客流”
電車駛出馬群站,跨過繞城公路劃過一道弧形,身下的甯杭公路車流滾滾,背後的地鐵2号線繼續拖着長列駛向仙林——記者随同返程客流乘上麒麟有軌電車,不僅體驗到了電車的便捷舒适,還感受到軌道交通驅動城市發展的一股豪情。
由于是雙休日,乘客中好多市民提着大包小包。從馬群站到南灣營站,電車經過百水芊城、花港城兩個保障房小區,客流量較大,過道裡站滿了人。“太方便了,咱們麒麟也通軌道車,車子很寬敞,電子報站,不比地鐵差!”家住富力城的郭永增老人,每天去南灣營小學接送孫女,過去坐公交,家人很不放心,有軌電車開通後,他每天坐電車。
“電車開通5日,每天有五六千人以上的客流量,雙休更是迎來近萬人的大客流,早晚高峰班次要加密,運營比我們預期的好。”電車運保部主任劉雨桐開心地說。麒麟科創城規劃國土處丁聖友介紹,麒麟處在主城到仙林、南部新城兩條客流走廊之間,過去是軌道交通的“死角”,如今通過有軌電車1号線兩頭接上地鐵2号線、10号線,還規劃有軌電車2号線接通甯句城際,無縫融入南京軌道交通網。
有軌電車密織城市軌道網
從河西奧南到麒麟科創城,南京着手在次級交通走廊和軌交空白地區規劃中低運量軌交系統。南京市規劃局市政處工程師陳麒介紹,南京總共要布局20多條有軌電車線,串聯銜接地鐵交通,增強公交吸引力。
陳麒介紹,合理的公共交通布局,應是大運量的地鐵、中低運量的軌交、常規公交有機級配、梯次分布,但南京公共交通呈“啞鈴型”,“兩頭強、中間弱”,這樣的結構帶來兩方面問題:一是地鐵“單騎突進”,缺少中低運量軌交銜接,距城區越遠輻射力越弱;二是常規公交由于道路擁堵,運行能力尚待提升。
為補上這個“短闆”,南京在主城和栖霞、江甯、江北等新區布局有軌電車線,通過軌道專行、信号優先,進一步放大公共交通“話語權”。主城河西有軌電車1号線、江心洲有軌電車線選址新區中軸線,切向連接地鐵線。新區有軌電車作為軌道交通的延伸、過渡和增密,成為所在片區公交骨幹系統。江甯5條地鐵線猶如主城撐開的五指,但各“手指”間缺少橫向連接,一口氣規劃9條有軌電車線。栖霞區2号、4号兩條地鐵線通向主城,但是仙林、新港、燕子矶等闆塊“互不軌通”,規劃4條有軌電車線銜接串聯。
發展軌交應放眼長遠和全局
多達20多條有軌電車線,将和17條地鐵線在南京織就四通八達、密如蛛網的軌交網絡。“如果把地鐵比作鮮花,中低運量交通、常規公交就是綠葉,花紅還需綠葉扶,公交體系才是完整的。”南京城交院董事長楊濤提醒,對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地鐵無疑是“排洪走廊”,但作為“次級走廊”,中低運量交通選擇哪種載具,還要深入研究。
專家介紹,城市軌道交通依據承擔功能和客流量,可分為市域快線、城區地鐵、輕軌、有軌電車或BRT(快速公交),南京地鐵中“S”打頭的城際和郊區鐵路,應向市域快線轉變,以小編組、長站距、快車速滿足區間交通,控制運行成本。地鐵、輕軌、有軌電車和BRT運力分别為3萬-6萬人、1萬-3萬人、1萬人次/小時,相對于地鐵建設的高投資、長周期,有軌電車、BRT是“短平快”項目。除南京外,上海松江區、蘇州高新區、吳中太湖新城均規劃6條有軌電車,淮安有軌電車通車不到兩年,日客流量已穩定在2萬人以上。常州、鹽城、連雲港等市選擇BRT,鹽城BRT系統每天乘客8萬人次,承擔全市30%以上的公交出行。
麒麟有軌電車長9公裡,投資13億元,每公裡建設成本僅為地鐵的1/4。BRT投資更省,隻需3000萬元—6000萬元/公裡。但蘇州高新區有軌電車公司綜合部趙丁認為,城市選擇哪類軌交系統不能光看投資成本和眼前客流量,更應着眼長遠和全局,把軌道交通作為驅動新區發展、提升新城品質的“推進器”。相對于BRT,有軌電車乘坐更舒适、更節能,樣式也更時尚、更現代,是城市流動的風景線。因此對于南京河西、蘇州高新區這類城市新區來說,有軌電車應是中低運量軌交的首選,除了投入運營的有軌電車1号線,蘇州高新區又上馬2号線、3号線,堅信軌交先行帶動城市發展,不愁将來客流量上不來。(顧巍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