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強化集體備課意識

強化集體備課意識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5-17 15:32:29

強化集體備課意識(學校集體備課需要四個轉型)1

提高學校教學質量,集體備課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一個教學管理規範的學校,不可能任由教師單打獨鬥,一定會采取集體備課的方式,形成以老帶新、以強帶弱的抱團協作機制。

集體備課的出發點是指向教學質量的整體優化;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常常跑偏走形,有些學校甚至演變成形式主義——

各備課組定時間、定地點、定内容、定主備人等要求,把老師們聚集到了一起,由牽頭負責人說一些紀律要求,再各個角度拍照,然後請幾個人不疼不癢地發言,由記錄人簡明扼要做個記錄,最後做個微信推送出來,便萬事大吉。

我見過的學校集體備課,大緻會因為以下幾“難”而影響活動的效率:

其一,人員召集難。如果學校沒有遲到、缺席扣錢之類的規定,集體備課時間到了,總會有一些老師會姗姗來遲,或者“千喚萬喚不出來”。老師們也有十分充足的理由:手頭上有比集體備課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

其二,擠出時間難。從周一到周五,很難找到一個同學科老師都空閑的時間段。有時通過調課方式,用一節課時間碰碰,難免不因時間倉促而草草收場。特别是課後延時服務後,過往的讓學生提前放學、教師集中備課的模式受到了挑戰。

其三,找人記錄難。上級檢查學校集體備課情況,慣用痕迹思維。沒有記錄、不認真記錄,就無法在上級的考核中獲得滿意的分。在不少備課組裡,通常想找個人做好記錄不容易,往往要麼組長靠個人交情找人記一下,要麼自己代勞,或事後補記。

其四,深度研讨難。相當多的集體備課往往因為參加人員懷揣等待、應付心理,隻參加活動而不參與貢獻觀點,變成了組長和個别業務骨幹一言堂。或者組内沒有業務上相對突出者,造成了“蘿蔔燒蘿蔔還是蘿蔔”的低水平徘徊狀況。

在提高課堂質量呼聲越來越高的大背景下,集體備課亟待同步整合優化。集體備課如何從“勞命傷财”式的應付折騰,轉向于“衆智成城”的積極參與?我認為,這需要實現四個方面的轉變:

01

在理念上

要變管理教師參加為引領教師參與

在管住教師的理念下,學校的集體備課呈現出強制性特征,教師基本上都是被動參加。集體備課的時間、規則等衆多要求都是由學校統一要求的,老師往往覺得集體備課是學校做給上面看的作秀,個體從中得不到任何收益,隻是在耗費時間而已,應付應付也就不足為怪。

有的學校明确規定,教師不得使用統一打印的教案,強調要全部手寫。據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少數教師偷懶。我認為這種做法是典型的因噎廢食、把教師管死的思維。

引領教師參與,貴在堅守解放教師、發展教師、成就教師的基本理念。所謂解放教師,就是減去老師們手頭上那些繁文缛節式無效的勞動,讓其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比如與其強迫老師們做教案的“抄寫工”,不如解放教師讓他們做各種優秀教學研究成果的“收集者”“加工師”。

所謂發展教師、成就教師,就是要讓老師們通過參與有效的思想碰撞,在相互交換思想的過程中獲更多的思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一樣,獨教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借助有效的集體備課,教師很容易在他人的經驗台階上拾級而上。人都具有趨利的特性。如果一項活動能夠給其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他一定會趨之若鹜。

如果學校在集體備課成果作品上,标注該作品原始人、重要觀點策略的貢獻者、學術把關人等之類的“被看見”的信息,就會讓教師享受到成功的愉悅。好學生是誇出來的,好老師也是如此。

強化集體備課意識(學校集體備課需要四個轉型)2

02

在立場上

要變教學設計為助學設計

高質量的課堂正在從“教堂”向“學堂”轉軌,如果集體備課仍然帶着老師們在“如何教”上打轉轉,隻不過是在重複昨天的故事,既不可能推動課堂轉型,也是容易導緻老師們因為老生常談而心生倦怠。

多年來,備課、集體備課把很多精力花在如何教上,市面上充斥着很多教案之類的材料信息,其中不乏特級、名師們的教學設計方案。可以說,在教的設計上已經出現了信息冗餘。如果隻關注教,沒有必要興師動衆地把老師聚集一起集體備課,隻要多提供一些參考信息,供其修修補補足矣。其實,當下相當多的集體備課就是這個套路。

一些參與過課堂變革研究的老師慨歎:教案好寫,但助學案難做。之所以難是因為可供借鑒的資料實在太少,且因為不同班級、同一班級不同學生的學情千變萬化。如何根據學生發展需求設置适切的學習目标、學習任務、學習情境,對于絕大多數老師來說,一片茫然。新的集體備課的任務,就是要帶領老師們在“助學案”設計這片正待開墾的原野上踏出一條新路來。

一個促進學習真正發生的助學案,應主要包含以下幾個要件:可檢測的學習目标,而不是諸如“理解課文内容内容”之類的概念化表達;少而精的學習任務,包含課前預習單、課中學習單和課後續學單,任務與任務之間形成從低級認識向高級認知攀升的階梯;豐富的學習資源集成,這些資源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背景材料,可以是視頻 、音頻、圖片、文檔等;清晰的助學流程,對預學、課中學、續學任務完成的步驟、時長、方法等進行前置規劃。

這樣的助學案設計,絕大多數老師是完全陌生的,沒有團隊力量的加持,很難行穩緻遠。集體備課應當把着力點聚焦到從研究教案設計到研究助學案的設計上來,使集體備課成為推動課堂變革的引擎。當老師們帶着站在學的立場建構的助學案走進課堂後,課堂的基本結構就能夠實現“以學為主”的保底性變化。

03

在時空上

要變定時定點為靈活出入

集體備課能夠實現“定時間”“定地點”固然很好,那樣可以面對面地”眉目傳情“,深度溝通。但是現實中偶爾集中一兩次還不算難,但是如果參與集體備課的人數較多、組織頻次較高,把所有人召集在一起就特别難。強制老師參與,他們會在心裡強烈反感。

特别是在縣域範圍内,随着農村學校辦學規模越來越小,單軌學校自身無法組織集體備課的背景下,由一所龍頭學校牽頭,多所學校締結成集體備課聯盟,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在這種組織形态,再強調線下面對面集體備課,顯然很不經濟。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騰訊、釘釘、小鵝通、cctlak等網絡交流工具,已經為人際溝通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信息化技術平台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讓溝通随時随地發生。集體備課如果不懂得分享信息化的紅利,真是十分可惜。

我以為理想的線上集體備課場景應該是這樣的:全體成員進駐“飛書”平台(羅胖語:世界上最先進的組織都在用飛書),由主備人準備一個用于集體讨論的超鍊接文檔(該文檔可以集文字、圖表、音視頻、網址鍊接、問卷調查等于一體),并開放該文檔的共同編輯功能。如果有共創的任務,可在文檔中插入@的對象。接受任務的對象,可以自由選擇時間,進入文檔提供自己的材料、觀點。如有集中讨論的必要,可以約定時間同時在線,利用飛書會議組織線上讨論,并由飛書妙記同步完成視頻和文字的記錄。共創任務完成了,所有成員也就同步獲得了可以共享的集體備課成果。

人類社會發展史表明,工具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集體備課如果不在工具革命上有所突破,就難以打破低效高耗的天花闆。

強化集體備課意識(學校集體備課需要四個轉型)3

04

在内容上

要變零敲碎打為專題探究

通常,我們把集體備課固化在為上課而做準備的課前研究活動上,以為大家一起就是謀一謀上課的教案、作業等。這樣的集體備課,往往以教材的順序為經緯,彙聚零散的經驗、觀點,不會形成關于如何改進教,更不會形成如何優化學的系統化策略。

集體備課的目的指向于質量提升,而質量提升并非備課一個環節就能解決。如果将集體備課的視野放大到教學活動的全要素上思考,并以專題化的方式演進,和觀課議課的課例研讨融合在一起,這樣的集體備課就有更大的格局。

有效的集體備課,每次或每階段應突出一個專題,不求面上挖坑、面面俱到,但求點上打井、一備一得。比如,關于學習目标的設定,就可以設定為一個專題,以某個學習内容助學案為案例,讨論目标如何體現學科本質、單元要素,如何體現目标語言描述的學生語境,如何體現目标可檢測性的特性等。同時,後續還要跟進課例研讨,由上課教師講述對目标在課堂落地的情況等。經曆如此的一個個閉環式的主題式探究,集體備課就被賦予了學術研究的味道。

— END —

來源 | 轉載自“靜夜思享”公衆号

作者 | 林忠玲

強化集體備課意識(學校集體備課需要四個轉型)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