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法德歐洲一體化

法德歐洲一體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2 19:14:13

法德歐洲一體化?自俄烏沖突發生以來,出于種種原因,德國和法國在若幹領域出現矛盾,主要表現在能源和防務領域從能源領域看,德國試圖說服歐盟各成員支持從北非經伊比利亞半島延伸至歐洲腹地的天然氣管道Midcat,但法國主張建立輸送氫能的地中海海底管道BarMar另外,在未經協商情況下,德國政府最近獨自推出本國達2000億歐元的能源補貼計劃,并反對對進口天然氣進行限價,這些都為法國所诟詈從防務領域看,德國在俄烏沖突後加緊實施國防裝備的升級換代,加緊訂購了一批美國F-35戰鬥機,卻未能支持法國等所主導的歐洲本土戰鬥機項目FCAS;德國在排除法國的情況下,和歐盟内部分北約夥伴共同建構反導系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法德歐洲一體化?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法德歐洲一體化(近來德法矛盾不斷)1

法德歐洲一體化

自俄烏沖突發生以來,出于種種原因,德國和法國在若幹領域出現矛盾,主要表現在能源和防務領域。從能源領域看,德國試圖說服歐盟各成員支持從北非經伊比利亞半島延伸至歐洲腹地的天然氣管道Midcat,但法國主張建立輸送氫能的地中海海底管道BarMar。另外,在未經協商情況下,德國政府最近獨自推出本國達2000億歐元的能源補貼計劃,并反對對進口天然氣進行限價,這些都為法國所诟詈。從防務領域看,德國在俄烏沖突後加緊實施國防裝備的升級換代,加緊訂購了一批美國F-35戰鬥機,卻未能支持法國等所主導的歐洲本土戰鬥機項目FCAS;德國在排除法國的情況下,和歐盟内部分北約夥伴共同建構反導系統。

除上述矛盾外,法國政府對德國朔爾茨政府近期對華舉措不滿。上述矛盾的存在,導緻德法雙方近期本應舉行的雙邊部長級會議意外延期,且雙邊首腦巴黎峰會後也未能舉行慣常應有的記者招待會。種種迹象表明,在俄烏沖突等國際局勢發生重大演變後,德法關系逐漸出現了較大的裂痕。

從歐洲一體化角度來看,默克爾和朔爾茨時代的德法關系有何重要變化?目前法德間矛盾會長期存在還是能很快找到解決辦法?在對待歐洲一體化問題上,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創立政治共同體,德國總理朔爾茨提出改革歐盟理事會投票機制,這兩個不同建議誰更具有建設性?在德法關系之外,歐盟内有沒有“第三極”?在對外關系,尤其是對美、對華政策上,兩國立場如何?圍繞上述問題,複旦大學中歐關系研究中心組織召開了一場圓桌讨論,具體内容如下。

主持人:

簡軍波:複旦大學中歐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

受邀嘉賓(排名不分先後):

忻華: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大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薛晟:上海外國語大學法語系講師,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别研究院法國與法語國家研究中心智庫研究員

嚴少華:複旦大學中歐關系研究中心青年副研究員

張骥: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教授

張亞甯: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青年副研究員

德法軸心正向法德軸心轉變?

簡軍波: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德法兩國都經曆了大選,德國執政黨從聯盟黨變成了社民黨主導的“紅綠黃”三黨聯合,法國總統馬克龍雖繼續執政,但其對國民議會的掌控能力下降。在歐洲能源危機和俄烏沖突背景下,德法之間沖突增加,雙邊關系正經曆微妙變化。過去所謂“法國貢獻思想,德國提供領導力”的德法關系是不是正在瓦解?所謂默克爾時代德國占主導的“德法關系”正向法國占主導的“法德關系”演化嗎?這又意味着什麼?

忻華:法國和德國在歐盟的運作和整個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曆史地和整體地看,法德地位一直并駕齊驅,兩者并不存在誰強誰弱的問題,不能說兩國關系在默克爾時代是德國占主導,朔爾茨政府執政時是法國占主導。不過在歐元區内,德國确實在某些時候占優,尤其是在2008-2012年歐洲債務危機處于比較緊急的狀态時,德國的貨币政策确實在相當程度上支配了希臘這樣的國家的财政,但德國缺乏法國那樣的思想貢獻,比如沒有法國,“歐洲戰略自主”觀念可能就不容易産生。二者的領導力各有優劣。

就目前來看,歐洲内部存在南北矛盾和東西矛盾,基于德國在财政上對南歐國家的苛刻及其在戰略安全等領域對俄的綏靖,使其在歐洲廣受诟病。目前德國總理朔爾茨是弱勢領導人,民意基礎不牢,國内所受掣肘很多,法國馬克龍政府相對而言執政地位要牢固一些,馬克龍對歐盟總體運行、歐洲一體化大方向和歐洲總體對外關系的處理,相比朔爾茨有更多戰略性考量和闡述,因而法國在今後一段時間裡在歐洲地區事務和歐洲對外關系中可能會表現得比德國更活躍。當然,目前德國領導人在遭遇形勢劇變和輿論巨大壓力時,可能會出現重大政策轉變,比如朔爾茨在針對俄烏沖突的軍備問題上出現了重要政策調整,從而影響歐洲局勢演化。

薛晟:德法之間關系的變化更多是基于兩國國内政治生态變化以及俄烏沖突後兩國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當前俄烏沖突使法德自《愛麗舍條約》簽訂以來構建的擱置争議、共同促進歐洲一體化發展的态勢徹底改變。法德兩國基于自身國内穩定及政治生态穩定的考量越來越重。且法德同時出現了“弱勢領導人”(法國馬克龍所在的複興黨未能拿下國民議會多數,德國三黨聯合執政導緻德國的政策更多是三黨之間的妥協),是二戰後未有的狀況,這也導緻了法德之間要擱置争議的難度增大。

嚴少華:最近法德關系的龃龉更多來自朔爾茨政府和馬克龍政府在能源、防務和外交政策上的自行其是,這對目前危機四伏的歐盟和法德關系而言都不是好征兆。從某種程度而言,法德兩國關系就是歐盟内部一體化的縮影。歐盟的重要議程往往都是法德兩國首先達成共識,然後才在歐盟層面推進。盡管這招緻一些中小國家诟病,卻是歐盟開展有效決策的前提。所謂“德法軸心”就是這個含義。在德法軸心問題上,法國與德國既合作又競争,雙邊關系呈現動态演進趨勢,因此,德法關系是否變成法德關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法國和德國都無法抛開對方而單獨引領歐盟發展。

張骥:從歐洲一體化的宏觀曆史進程角度看,法德兩國的相對權力地位是一個不斷流變的過程。在一體化初期,法國相比德國處于更加主導的地位。但是,默克爾執政時期,特别是歐債危機爆發後,德國在法德軸心中的優勢地位凸顯。但近期歐盟政治發展有德法軸心向法德軸心轉變的趨勢。從法國角度分析,自2017年馬克龍入主愛麗舍宮後,法國雖然面臨國内極右翼勢力挑戰,依然秉持堅定的親歐洲立場。此外,馬克龍對歐盟未來政治與外交的發展提出了一套構想,例如“歐盟戰略自主”以及近期的“歐洲政治共同體”。法國想以此扮演歐盟政治與外交領頭羊的角色。

從德國的角度看,首先,朔爾茨領導的是三黨聯合政府,受政策協調束縛,執政基礎并不穩固。其次,與默克爾相比,朔爾茨缺乏政治魄力,是一個相對弱勢的領導人。第三,朔爾茨政府目前尚未能提出歐盟政治發展願景,一時還無法發揮默克爾時期對歐盟的引領作用。

因此,最近歐盟政治的平衡正逐漸向法國一側傾斜。但是,考慮到德國自身的實力地位,德國依然在歐盟政治中發揮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張亞甯:德法兩個國家的相對權力地位沒有發生某種翻轉。這可以從歐盟自身性質來理解。歐盟在本質上仍是一個以共同市場為基礎的規制行為體,其治理邏輯的核心與權力源泉均圍繞歐盟的統一大市場。從這個視角看,歐盟經濟及其增長模式的領導者即為歐盟權力的核心。在這方面,德國毫無疑問仍然是歐盟政治的中心,這一趨勢在歐債危機後一直在加強。不可否認,在個别時期或個别事件中,不同成員國的“能見度”略有起伏。但是,這并不改變歐盟政治也是實力政治的現實。

此外,即便法德的相對實力地位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但法德軸心在歐盟政治中的整體地位在下降。特别是烏克蘭危機後,東歐及波羅的海三國在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上的話語權急劇提升。法德在烏克蘭問題上甚至處于被東歐成員國“領導”的尴尬位置。

法德矛盾能否調和,還是會不斷加劇?

簡軍波:目前法德之間的矛盾涵蓋多個領域,有些議題如防務問題可能會長期存在,有些議題可能會拿到歐盟層面去處理并解決,比如天然氣限價問題等。這是不是意味着法德之間現有矛盾有的可以短期内解決,有的卻會長期存在?

忻華:法德之間的矛盾是始終存在的。法德戰略文化不同,經濟結構和政治運行機制存在差異,對整個歐洲地區事務和對外關系關注焦點也有不同。在對外關系上,在歐洲本位主義和對美戰略依賴之間,法國始終更偏向歐洲本位主義那一端,尋找更能凸顯歐洲“主體性”和歐洲相對于美國的“獨特性(或獨立性)”的平衡點,有時不惜與美國強硬對抗;德國雖然也有過“新東方政策”,但始終更偏向對美戰略依賴那一端,注重維持美歐關系穩定。

在能源管道問題上,雙方可能會相對較快地找到解決辦法,一方面這是相對不太重要的技術性問題,另一方面由于當前能源問題對整個歐洲都帶來了強烈沖擊,法德都會傾向在這個問題上彌合分歧。不過防務合作涉及對美關系和雙方戰略文化差異,彼此可能還會繼續磨合,尋找最大公約數。在當前俄烏沖突背景下,法國清楚通過與德國合作,維護歐洲安全是目前最緊迫任務,而軍事與防務領域的歐洲自主體系建設,隻能徐徐圖之。

薛晟:當前法德均有緩解雙方矛盾的意願,能否解決,會否成為長期問題還有待觀察。在短期内,法德矛盾看不到解決的希望。目前在新能源應用上,法國依然占有優勢,法德之間的差異或将進一步顯現。在防務問題上,德國深受美國及北約影響,雙方若不能達成一定的妥協并擱置當前争議,法德防務矛盾将始終存在。

嚴少華:在能源問題上,法德矛盾并非不可調和。目前雙方對能源問題采取危機管理模式,更多考慮短期利益和目标,而法德能源結構和經濟結構有着很大不同,因此在危機應對上各自采取針對性的應急措施也在預料之中。一旦危機緩解,法德矛盾會得到調和,也有更大空間尋求歐盟層面的解決辦法。防務問題涉及到更敏感的國家主權與安全,而法德之間有着不同的戰略文化與取向,盡管歐盟《戰略指南針》提出加強成員國之間的防務合作,但武器研發和防務系統合作需要很長時間,短期内法德在防務合作問題上恐難取得突破。

張骥:當前,法德矛盾還在不斷加大,而這一趨勢很大程度上受國際局勢影響。在烏克蘭問題上,雖然法國口頭上強硬表态,但實際上一直想扮演一個調停者角色。反觀德國政府,受制于三黨聯盟特别是綠黨的激進立場,在烏克蘭問題上處于進退維谷的境地。甚至默克爾本人也站出來呼籲通過外交方式尋求歐洲和平。

在歐盟内部治理問題上,德國在為歐盟提供有力的政治領導力方面大不如前。在這一背景下,馬克龍不得不尋求領導力的其他來源。例如,在法德近期因能源問題發生龃龉後,馬克龍旋即訪問意大利,成為第一位會見意大利新任總理梅洛尼的外國領導人,其中用意不言而明。

張亞甯:法德軸心在歐洲一體化曆史上一直都是合作與鬥争并存,甚至可以說法德之間的鬥争與妥協才是歐洲一體化發展的真正動力。也是由于這個原因,歐洲曆史學家在概括歐盟發展曆程時表示“歐洲一體化就是向前走兩步,再後退一步,再走偏一步的過程”。展望未來,法德還是會找到相互妥協的辦法,畢竟雙方必須互相借重才能真正領導歐盟,而法德團結領導下的歐盟才能成為國際政治中發揮影響力的一極。

法德不同的改革願景對歐洲一體化有何影響?

簡軍波:法德是歐盟内兩個最大的國家,它們在對待歐洲一體化或歐盟改革問題上各有看法。最近馬克龍提出推動建立歐洲政治共同體,朔爾茨則多次呼籲改革歐盟内投票機制。這兩個不同的歐洲一體化改革方案,哪一種更能夠真正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更符合實際,也更有希望落實?

忻華:馬克龍提出的政治共同體一定程度上是一個政治宣言,目前僅提供了一個比較模糊的遠景設想,其主要目的是讓那些面臨俄羅斯“安全威脅”的北歐、波羅的海沿岸和中東歐國家,特别是還未進入歐盟架構的歐洲國家能與歐盟和法德建立起較為密切的安全聯系。歐盟架構裡的“三駕馬車”的決策架構和“歐洲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CFSP)等架構,本身已包含了推動歐盟各成員國在政治上和戰略上趨于一緻的意圖。朔爾茨意圖推動投票機制改革,涉及歐盟運作的基本制度架構改動,在歐盟各成員國沒有認可、未達成一緻的情況下,也很難推行,它尤其會削弱乃至損害中小成員國對歐盟決策的影響力,必然會遭遇很多反對。

目前來看,這兩者都不能對歐洲一體化進程提供實質性的推動力。在俄烏沖突背景下,歐盟内部政治力量格局和歐盟周邊地緣政治格局更趨碎片化,德法目前主要精力必然聚焦于由俄烏沖突引起的種種問題,尤其是應對當前的安全問題和能源危機引發的經濟問題。

薛晟:法國提出的政治共同體起因是将烏克蘭等無法短期内加入歐盟的國家納入歐洲的安全事務協調進程。但其作用有待觀察。德法兩國均試圖基于自身利益引領歐洲一體化發展,這對歐洲一體化進程是不利的。

嚴少華:法國和德國都是歐洲一體化的積極推動者,但在推動一體化的動因和方向上有一些深層次差别。法國視歐洲一體化為擴展其影響力的一種途徑,而德國則主要視歐洲一體化為一個擴展和平的過程。因此,法德對歐洲一體化的方向也有不同偏好。法國傾向于深化歐洲一體化,藉此擴大法國影響力,而德國則更傾向于歐盟的擴大,想借擴大鞏固歐洲和平。因此,法國對歐盟進一步擴大并不十分熱情。馬克龍提出的歐洲政治共同體實際上是法國為應對烏克蘭等周邊和候選成員國入盟呼聲而提出的替代方案。

張骥:總的來看,當今世界處于大變局之中,特别是大國政治、地緣政治回歸。在這一背景下,歐盟比任何時候都迫切地需要一個穩定的政治領導力。恰恰在這方面,法德軸心的政治領導力卻在不斷下降。雖然英國脫歐後法國一直躍躍欲試,希望成為歐盟政治的領導者,但由于德國新政府對歐政策的變動,馬克龍政府一直有心無力。未來歐盟政治的發展,一方面取決于法德軸心能否重啟,另一方面也看法國能否在歐盟内部找到除德國外提供政治領導力的第三極。

張亞甯:法國呼籲的“歐洲政治共同體”實際上就是在烏克蘭短期内加入歐盟無望的情況下,給烏克蘭、摩爾多瓦及支持二者加入歐盟的東歐成員國的“安慰獎”。此外,由于“改革投票機制”需要修改歐盟條約,因此朔爾茨的提案實際上也為烏克蘭加入歐盟設置了一個無法實現的政治障礙。從這個角度看,法德用兩種不同的方式隐晦地向烏克蘭短期内加入歐盟說不。

歐盟内第三極的出現或成為法德新的分歧點

簡軍波:在俄烏沖突背景下,歐盟内不同成員國體現出來的内外政策立場差距比較明顯。一些東歐國家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輿論領導作用。在今後處理歐洲一體化的問題上,歐盟内是不是有可能存在一個平衡德法影響力的“第三極”力量?

忻華:歐盟一體化當中,始終存在影響乃至制約德法的歐盟内部的第三方力量或“第三極”,但這個“第三極”并不穩定地存在于特定的某個國家,而是随着歐盟内部矛盾變化而轉移。如前所述,歐盟内部存在東西矛盾和南北矛盾兩個維度,在南北矛盾中的南歐國家中,其中意大利是體量最大的國家,意大利試圖舉債以解決自身内部問題,遭到主導歐元區的德國的強硬壓制,使之對德國和歐盟決策層強烈不滿。在東西矛盾中的東歐國家中,波蘭是體量最大的國家。在對俄關系問題上,中東歐對默克爾對俄的寬容态度和大力推動對俄經貿關系政策頗有微詞,對俄烏沖突爆發前後德國對俄的忍讓與斡旋強烈不滿,認為在戰略安全問題上法德和歐盟都靠不住,波蘭對德的批評尤其強烈。可以認為,意大利和波蘭都具有成為“第三極”的潛力,是否真的成為第三極,要看歐盟内部占主導位置的矛盾是什麼。

薛晟:在歐洲南北矛盾和東西矛盾基礎上,不論是在南部還是在東部出現第三極都會對當前歐洲一體化産生消極影響。在東歐出現第三極無疑将對傳統歐盟的權力體系産生巨大挑戰,原本的法德雙引擎影響力或被削弱。而出現在南歐,則歐盟内部法國的影響力無疑會增加。并且“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情況若出現在歐盟,其決策機制或将進一步削弱,導緻歐盟内部更難以達成一緻。對于歐盟來說,第三極的出現并不是一件好事。

然而,從當前情況來看,法德兩國都希望在歐盟内部構建所謂的“第三極”,以加強其自身在歐盟内部的影響力。第三極的建立或将成為法德之間新的分歧點。

嚴少華:在俄烏沖突中,由于法德兩國在援助烏克蘭問題時相對謹慎,其領導力在歐盟内部受到一定質疑。另一方面,俄烏沖突導緻了歐盟戰略重心東移,中東歐國家在歐盟決策中的影響力和戰略地位上升。安全與防務是歐盟當前和今後相當一段時間内的政策優先事項,而中東歐成員國在歐盟的戰略地位上升,它們可能成為推動歐盟一體化的第三極。由法國、德國與波蘭組成的“魏瑪三角”可能成為推動歐盟一體化,尤其是防務合作的新助力。

張亞甯:首先,東歐确實在此次烏克蘭危機中嶄露頭角。但是東歐的領導力僅僅體現在此次安全危機中,而安全政策并非歐盟的核心政策領域。此外,東歐在經濟上依賴西歐(特别是德國)、在安全戰略上相較德法更加依賴美國,它并非一支能領導歐盟的獨立力量。至于意大利,它在歐洲一體化曆史上從未扮演過實質意義上的第三極。特别是由于其經濟長期疲軟、政治不穩定,意大利一直以來都是歐盟大國中相對薄弱的一環。因此,中短期内歐盟一體化前景依然需要法德協調。個别成員國或成員國集團具備在個别議題上影響法德平衡的第三方力量,但是難以成為彌補或平衡法德軸心的、穩定的第三極。

德法在對美、對華立場存在差距

簡軍波:德法兩國在對外關系處理上,尤其是對美、對華立場上,實際上存在不同利益和政策偏好,當然也有共識。目前在經貿、安全和政治領域,德法兩國的對美、對華政策立場有何異同?今後雙方如何協調或處理各自在大國政策上的差異?

忻華:德法都離不開美國主導的北約的戰略安全支撐,再加上當前俄烏沖突的遷延及其對歐洲安全的威脅,德法在戰略安全領域目前是高度配合美國和北約的,德國更是追随美國政策。德國推出的1000億歐元國防基金中很大一部分将被用于購買美國武器,法國現在也降低了建設“歐洲共同防務體系”或“歐洲軍”的調子。不過另一方面,在經貿領域,法德與美國的矛盾焦點較多,彼此出現争吵乃至對抗的概率大一些。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時确立了針對歐盟輸美鋼鋁産品的懲罰性高關稅,美現總統拜登并未完全取消,隻是設立了免予征收高關稅的配額。雙方的經濟競争依然存在。

法德對華政策并不存在本質性差異,有時存在協調。但由于經濟結構差異,兩國對華态度有微妙差别。德國因其重工業較為發達并且大企業占主導,汽車和化工等産業在華投資較多,因而注重維護對華經濟關系,法國的經濟結構中一般的制造業的重要性不如德國,并且中小企業多,因而在對華經濟關系方面沒有德國那麼積極。

薛晟:從法美關系來看,拜登上台後雙方關系有緩和趨勢,但在美英澳三國集團(AUKUS)之後,法美關系惡化,短期内雙方關系改善趨勢并不明顯,法美之間競合關系,尤其在經貿領域,或将保持當前競争大于合作的趨勢。在法國曆史上,戴高樂曾經退出過北約,馬克龍在外交政策上高舉“戴高樂主義”大旗,國内和黨内“退出北約”的聲音也已出現,馬克龍也一直在歐盟内部希望通過“戰略自主”降低美國影響力,不過法國若退出北約,在防務上的負擔是馬克龍當前所不願承受的。因此,法國對于是否退出北約依然處于兩難境地。

俄烏沖突後,法國對華政策的“兩面性”沒有改變。在歐盟層面,法國或将更加強調“價值觀”等意識形态問題。但總體上法中、德中在經貿問題上與中國合作的大趨勢暫時不會改變,所謂“脫鈎”或更多體現在意識形态上,未來意識形态和經貿問題何者在對華政策上占上風或取決于當前歐洲通脹情況會持續到什麼時候。

嚴少華:關于雙方的對華政策,法德過去都注重對華經貿合作,在争取中國市場方面存在一定的競争關系,但近年來兩國對華政策體現出一些差異。德國是一個出口導向型國家,對中國出口占比較重,其對華政策也體現出明顯的經貿主導特征。法國在經貿上對中國的依賴相對較低,近年來又積極推動出台“印太”戰略,強調經濟和技術主權,因此其對華政策的地緣政治色彩更濃厚。随着俄烏沖突爆發,德國國内也在重新思考對華經依賴問題,在對華經貿合作上也體現出更多安全考量。因此,俄烏沖突後,法德對華政策可能體現出更多一緻性而非差異性。

簡軍波:德法是歐盟最重要的兩個大國,在歐洲處理各領域事務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兩國關系的協調或沖突将深刻影響歐盟内部政策決策和整個歐洲一體化前景,并對歐洲作為重要地區力量發揮國際影響力産生深遠影響。一個和諧的德法關系将有助于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并促進國際多極化發展,而具有沖突的德法關系将損害歐洲的國際地位。因此,關注德法關系是考察歐洲如何影響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的重要維度,值得後續繼續觀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