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強金融支撐穩經濟增長

強金融支撐穩經濟增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4 11:04:08

7月11日,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出爐。央行公布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貸款13.6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192億元;新增社會融資規模21萬 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2萬億元。

在7月13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阮健弘表示,從上半年數據看,當前金融運行總體平穩,金融總量穩定增長,流動性合理充裕,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

資金“供血”

回歸服務實體的本源

相較于信貸規模數據,社會融資總規模是全面反映金融與經濟關系,以及金融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的總量指标。

強金融支撐穩經濟增長(跨越十年看經濟半年報)1

資料圖,新華社發

阮健弘表示,從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結構看,有三個突出的特點:一是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在加大。上半年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币貸款增加13.5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329億元。

二是企業直接融資規模平穩增長。上半年企業債券淨融資為1.9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913億元;股票融資為5028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73億元。

三是金融體系積極配合财政政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融資大幅增加。上半年政府債券淨融資4.6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萬億元,其中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淨融資為3.3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3萬億元。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回顧近十年,中國貨币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長率基本匹配,信貸總量增長穩定,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高。

2021年年底,衡量貨币供應的中國廣義貨币(M2)餘額238.29萬億元,而反映貨币總需求的社會融資規模存量達到314.13萬億元。

十年來,我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普惠型涉農貸款年均增速分别達到25.5%和14.9%;

十年來,債市規模增長444.3%,我國債券市場規模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二;

2012年至2021年,資本市場累計實現股權融資超過12.2萬億元。

金融回歸本源,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币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比例保持高位,2021年人民币貸款增加19.95萬億元,占同期社融的63.6%。

談及下半年我國新增信貸和社融規模将有哪些變化,阮健弘表示,下階段,人民銀行将适時靈活運用多種貨币政策工具,更好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預計信貸投放以及社會融資規模均保持平穩增長态勢。

技術賦能

金融數字化按下快進鍵

在我國近十年的經濟生活演變中,金融服務從來沒有缺席。大到宏觀杠杆,小到居民的支付習慣,金融正在沿着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不斷改革、叠代,金融一詞,也正在通過數字化的方式不斷縮近與人們的距離。

強金融支撐穩經濟增長(跨越十年看經濟半年報)2

6月1日,顧客在位于上海陸家嘴金融城的渣打銀行網點辦理業務。新華社記者 楊有宗 攝

2020年,我們常說危中有機,金融機構在疫情的影響下進入又一輪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期,銀行線下網點縮減已經不是新聞,取而代之的是向手機銀行的更新叠代。

中國銀行業協會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總額達2572.82萬億元;行業平均電子渠道分流率為90.29%。而2013年銀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則是63.23%。

各大銀行也都将月活量作為重要的績效考核指标。易觀千帆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工、農、中、建四大國有行APP月活量(MAU)均超5000萬,其中,工商銀行手機銀行APP的月活量在當年6月份突破1億大關。

資金投入是傳統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硬核”标志之一。2021年3月2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0年,銀行機構和保險機構信息科技資金總投入分别為2078億元和351億元,同比分别增長20%和27%。

銀行年報數據更為直觀:2021年,6家國有大行金融科技資金投入合計1074.93億元,同比增長10.77%。其中,工行金融科技投入排名第一,為259.87億元,占總營收比例為2.76%。

如今,當互聯網金融最終回歸本源,我們也恍然發現,金融服務早就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讓人們逐漸突破隻能在固定時間、固定場所、通過固定代理人才能辦業務的限制,無論是購買理财還是公共繳費,戳開APP都可以幫你實現。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金融機構的數字化仍在提速,而他們如何為數字經濟平添活力從而助力高質量發展,也将受到更多關注。

展望未來

數字人民币邁向星辰大海

除了向線上轉移的各大業務線之外,支付是金融服務中的重要一環。在國内,“掃一掃”從名不見經傳變為稀松平常,也不過就花了幾年時間。電腦屏幕上,地鐵海報上,飯店餐桌上,菜攤裡的商品标簽上,都有二維碼。

時間來到2019年,一種新的支付方式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數字人民币。

強金融支撐穩經濟增長(跨越十年看經濟半年報)3

2021年6月16日,在北京歡樂谷舉行的數字人民币體驗活動上,銀行工作人員引導遊客開通數字人民币錢包。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數字人民币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币,主要用于滿足國内零售支付需求,主要定位于現金類支付憑證(M0),将與實物人民币長期并存,具有高安全性、雙離線支付、可控匿名等優勢。

兩年多以來,數字人民币在大範圍的使用場景中迅猛發展,并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拓展數字人民币的應用廣度。目前,數字人民币研發試點地區已拓展到15個省市的23個地區。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5月31日,15個省市的試點地區通過數字人民币累計交易筆數大約是2.64億筆,金額大約是830億人民币,支持數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戶門店數量達到456.7萬個。

此前央行在2021年7月發布的《中國數字人民币的研發進展》白皮書中曾披露數據,“半年時間裡,數字人民币試點場景數量增長超過5倍,個人錢包數增長約11倍。”

央行行長易綱曾在去年11月9日的一次演講中表示,CBDC(央行數字貨币)使得央行可以在數字經濟時代繼續為公衆提供可信、安全的支付手段,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時維護支付體系穩定。

如今數字人民币已然邁入快車道,未來的潛力與市場空間巨大。在7月13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說,下一步,人民銀行将穩妥有序擴大數字人民币試點範圍,加強場景建設和應用創新,開展重大問題研究,深化國際交流合作。(闫雨昕/文)

來源: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