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畫意的體現一半以上在山水田園範疇之内,在畫家裡,畫不得山水田園就不能算是稱格的畫家,因為他筆下表現不了最接近自然的美,他的畫就沒有核心價值之美;善詩者無論他是帝王将相還是平民布衣,無論他的詩是以豪放著稱還是以婉約著稱,在他一生的詩作裡,必有山水田園類的作品,因為最樸素自然的美能震撼每一顆火熱的詩心。沃野盎然,小橋流水邊三三兩兩的茅檐小屋點綴其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時光無論怎麼輪回,日夕也罷四季也好,山水田園總是緊随時光之韶,在每個時段都有恰到好處的美。
村居
宋代:張舜民
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
夕陽牛背無人卧,帶得寒鴉兩兩歸。(陂bei一聲)
張舜民 ,北宋著名文學家、畫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齋。邠州(今陝西彬縣)人。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祐初年做過監察禦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谏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在元祐殘酷的黨争中,被牽連治罪,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具體生卒年宋史沒有記載,現已不可考據。這首《村居》是他個人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也是山水田園詩裡的佼佼者。
“水繞陂田竹繞籬”一條清澈的小溪環繞着田野人家,茅舍籬笆外種滿了竹子。開頭見水,生機無限,風竹清華,炊煙袅袅,歡聲笑語,充滿了祥和靜穆的氣氛。雖然此句僅寫了村居外圍,而村居本身即可由此想象。作者好像深知每一位讀者心中都有清晰的村居影像,所以他避開直描細畫,大寫意般一筆掠過,此句有水墨清韻無限飄逸的感覺。
“榆錢落盡槿花稀”槿花,夏秋之交開花,花冠為紫紅色或白色。“榆錢落盡”不能表明作者詩情引以何時,純屬墊筆牽來,萬樹寒無色時也可說“榆錢落盡”。唯“槿花稀”三字,表明作者寫作此文在清秋時分。“希”大有“履霜堅冰至”之感,籬外殘存的幾朵木槿花,喻示着寒冬即将來臨,這不免引起詩人遲暮之感,清寂之意在“落盡花稀”裡表現得淋漓盡緻。
“夕陽牛背無人卧,帶得寒鴉兩兩歸。”這兩句是千古傳頌的田園名句。夕陽西下,最美不過夕陽紅,原野舍居處處有溫情的夕輝塗地,作者把此情此景高度濃縮在一隻牛背上,表述之奇,令人稱絕!你看那悠閑的牛兒,在夕陽中不慌不忙地邁着碎步往村裡走,牛背上,雙雙伫立的烏鴉也同牛兒一樣悠閑自在,“牛背馱寒鴉”這物物和諧的畫面直指人的心靈深處,大自然生靈的靈性光輝,如夕陽的光輝一樣,暖暖的讓人心動。
全詩以小景抒情,空間轉移上僅在村居之内,主題把握十分精到,所選的景物,都帶有村居的典型性。山水田園詩浩如煙海,千篇一律的直描細刻之作很難寫出新意來,這首詩以大寫意的手法,将屋舍田園明暗在了飄逸,再用工筆細畫“牛背寒鴉”,意外有工、靜外有動,張舜民用寥寥不足三十字的七絕把景、情、畫融成一體,細品之真是回味隽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