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上元節七首:燈光恰似月,人面并如春
過年什麼時候最熱鬧?有人說是除夕,因為阖家守歲,燃放鞭炮,有人說是初七,因為基本上是開市的日子,頭幾天是親戚間的聚會拜訪,此時更多的是朋友之間沒有約束的遊玩。
但在唐朝,過年最熱鬧的是正月十五,因為人煙積聚的大城市,長安洛陽,有三天燈節,既然是燈節,就意味着晚上比白天熱鬧。而這三天是城門開啟,不實行夜晚宵禁管制的。也就是說,平常哪怕是中秋,你最大的可能就是站在城市的高樓上和幾個朋友看月亮,而且夜晚管制的時候,你隻能留宿在朋友家,但是元宵節這三天三夜,你可以在城市内穿行,通宵達旦。這是比過新年還熱鬧的狂歡啊。
就不說城市外的農村,舞龍燈,迎送神。
正月十五為何有這樣的魅力?
一,這是新一年的第一次月圓,從上古開始,人們相信太陽給人帶來光明,但月神是帶來水和繁殖的。所以月圓之時,有祭拜月神的風俗,何況一年最初的圓月,寓意豐收和圓滿。
二,上古火神的崇拜。漢朝仍舊維持大量的燧木取火方式,尤其是春天,人們祭祀火神。
三,這是傳統中國的送年,也就是從臘月初到正月十五,盛大的年節正式結束,生活工作即将步入正軌,農民開始春耕,圍繞農業基礎而設立的各種配套制度,社會體系開始新一輪緊張有序地運行。用盛大的儀式送年收心。
四,唐朝道教立國,官方系統性地弘揚道教,定上元節是官方法定節日,祭祀各路神仙,除了白天各種法事,通常神仙顯靈都在半夜,比如唐朝著名的迎接紫姑神的活動就在半夜。另外唐朝同時佛教盛行,而自漢朝皇室就有正月十五燃燈供佛的重要儀式,到了唐朝,武則天時代更是大興佛教,自然燈火隆重。
五,難得的燈火節日是大唐全民嘉年華盛會。
“洛城三五夜,天子萬年春。
彩仗移雙阙,瓊筵會九賓。
舞成倉颉字,燈做法王輪。
不覺東方曉,遙垂禦藻新。”孫逖《正月十五日夜應制》
有人說是沈佺期的作品。沈佺期是武則天時代重要的文臣,洛陽和長安是唐朝雙都,可以看到以皇帝為主的元宵節是追古加上重佛都有,洛陽宮城通宵達旦舉行歌舞和法會,直到第二天太陽出來。
孫逖則橫跨武則天和唐玄宗兩朝。這裡寫的是早唐時代上元節在宮廷之隆重。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秾李,行歌徑落梅。
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是武則天時代的人,上元節火樹銀花,這是燈籠和煙火的盛會。星橋,是指通向天上的橋,實際也是也皇宮也大開大門,天子出來與民同樂。路上到處都是看燈過節的人馬,那些歌女盛裝打扮,在明月下行走。這天晚上,沒有宵禁,人們自由全城遊玩,燈月交輝,歌舞處處,所以不必和往常一樣在意時間,到點回家。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内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唐朝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這是晚唐的燈節。張祜沒有做過官,但是他如何看到三百宮女在跳舞,其實這也是唐朝的繁華和開放,在這天晚上,皇帝和宮人也會在城頭看燈,奉獻給市民的是浩大隆重的宮廷歌舞,為節日助興。
“九陌連燈影,千門度月華。
傾城出寶騎,匝路轉香車。
爛熳惟愁曉,周遊不問家。
更逢清管發,處處落梅花。“[唐]郭利貞《上元》
這裡可以看到上元節的熱鬧,九天主幹道上都是花燈,而所有的城門和府邸都打開并挂上燈籠,滿城都是寶馬香車在出動,人山人海,也就是這天晚上,無論男女都可以上街,有的是誠心去宗教場所,更多的是沉醉在燈火熱鬧裡。
這樣的浪漫簡直是不夜天,到處遊玩根本不需要像原來那樣到點回家。更是許多人在路上就吹奏音樂,唱歌跳舞,在梅花樹下,看梅花在夜晚處處飄花。
”今夜可憐春,河橋多麗人。
寶馬金為絡,香車玉作輪。
連手窺潘掾,分頭看洛神。
重城自不掩,出向小平津“。陳嘉言《上元夜效小庾體》
上元節是個宗教的日子更是民俗的日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思和樂趣。這天也特别寬容。唐朝女孩子是沒有被限制戶外行動的,但是燈月裡看成群結隊的麗人,一年真的隻有正月十五這天晚上。河邊有很多盛裝麗人。
她們有的出自高門大戶,有的是小家碧玉,但節日使人人平等,都可以出來看花看燈看月。
難得集體出遊的女孩子坐在寶馬香車裡,吸引她們的是路上英俊男子的身姿和容顔,而男性則更自由,哪裡美女多,就去哪裡。
正月十五其實也是男女戀愛結緣的好日子。燈月那麼美,人又那麼近,且節日所有的一切都是愛情的布景和道路。
”初年三五夜,相知一兩人。
連镳出巷口,飛毂下池漘。
燈光恰似月,人面并如春。
遨遊終未已,相歡待日輪。'高瑾《上元夜效小庾體》
這不,有朋友特地三兩人約着去看燈。這元宵燈節也是友誼的聚會。騎着高頭大馬,出了巷子,直接就奔向人最多的曲江曲池。一路上燈光是無數的月亮,那紅紅的燈火,将人的臉色照得分外好看。
唐朝的燈節肯定伴随各樣的娛樂,我相信絕對這中間少不了吃喝。有人遊玩,肯定有人做遊客生意,所以這幾個人興緻不減,一直要看正月十六的日出。這是通宵達旦啊!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唐]李商隐《正月十五聞京有燈恨不得觀》
雖然李商隐這年沒有在京城裡,他因為母親病故回鄉丁憂,但是每年長安的燈節是那麼熱鬧和絢爛,讓他身在山野而心不由自主飛了過去。
這種有距離的回味,反而如同圖畫一樣将長安的上元節整體那種氣氛勾畫了出來。
那長安此夜是月的華美,燈的燦爛,燈月交輝,讓長安成為人間仙境,而燈月之下,是路上阻塞的車流,它們構成元宵節的歡樂和華美。
這句詩成為唐朝元宵節經典的詩句。
當然,李商隐對長安的濃情,當然還因為一個人,那個紫陽仙人号寶燈的紫姑道姑,自然還在長安城,她此時必定也在上元節最美麗華美的燈火裡,盛裝做着法事,那是他心裡的愛人和仙女。
上元節對普通人的重要,依然是感情,無論是春的激情還是思念,在這個狂歡的日子,顯得特别的美。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