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思念故鄉的柿子

思念故鄉的柿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11:02:35

趙利民

思念故鄉的柿子(故鄉的柿餅散文)1

前幾天,農曆十月初一日,寒衣節,我回了趟老家。在我的印象中,霜降過後的深秋時節,故鄉的人們,早已把熟透的柿子旋成了柿餅,晾曬在房前屋後、街巷,陽光能夠照射的空曠地方,故鄉一定是一幅幅滿眼金色曬秋忙的場景。然而,卻令我大失所望。深秋的故鄉,消退了炙熱的陽光,瑟瑟的寒風,飄零的落葉,枯萎的野草,無不訴說着故鄉深秋的蕭條和凋零。公路旁邊,柿子樹上,卻挂滿了燈籠似的紅彤彤的柿子,在飒飒秋風中搖曳起舞,無人問津。我有些疑惑不得其解。回到家裡,鄉親們告訴我,地裡的柿子之所以“待字閨中”,主要原因是,現在是商品經濟時代,村裡強壯勞力大多出去打工,一天少說也能掙個一二百元錢,而靠旋柿餅賣錢,利潤有限,遠沒有打工合算。加上今年雨水較多,遇到連陰雨天,柿餅爛掉,不僅不掙錢,功夫全搭配上了。細一想,鄉親們說得不無道理。

我的故鄉——山西省稷山縣,位于山西西南部,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北部呂梁南麓,山勢陡峻。南部峨嵋台地橫貫,海拔在500米上下,是臨汾盆地的一部分。一方水土有一方特産,盡管士地較為瘠薄,柿子樹卻紮根其中,茁壯成長。在故鄉的田間地頭,路邊院角,溝溝畔畔,坡坡腦腦,都是柿子樹的天下。“金桂飄香柿子紅,霜降采摘正秋風,潤肺甯咳稱佳品,健膽統攝誠良種,常人但羨甘澀味,豈知花蒂教治功,最應葉片烹茶飲,他年喜添鶴齡翁”。這首不知道出自何人筆下的七言八句,對柿子的贊頌,實事求是,絕不誇張,正是故鄉父老鄉親們對柿子引以為傲的真實寫照。

走到田野,到處都可以看到柿子樹冠蓋巨大,果實累累的身影,故鄉的柿子樹是祖祖輩輩種植的澀柿樹品種。成熟的柿子,金紅圓潤看起來美極了,但因為是澀柿,不能立即鮮食,它像香蕉一樣要經過加工後才能食用,但它是制作美味柿餅的上好原料,這大概就是老家人偏愛種植澀柿的原因吧。

秋意濃濃,漫步鄉間,凝望着滿樹火紅的柿子,頓感蕭瑟的寒秋有了暖意,縷縷鄉愁襲上心頭。是啊,在這彌漫着輕愁的秋天裡,望着紅燈籠似的柿子,我想起小時候我們家下柿子的情景;我想起那遠去的平和而溫馨的鄉村生活;我想起天寒地凍的夜晚,我們一家人圍坐在煤油燈下,其樂融融,一遍品嘗着母親做的柿餅,一遍傾聽着父親談古論今,整個屋裡,氤氲着柿子淡淡的香味兒;我想起童年屋外的秋夜格外靜美,皎潔的月光映在院子裡,那份親切、那份溫馨,靜靜地彌漫開來,像笛聲一樣遙遠,悠長……

我們小時候,地裡的柿子樹分兩種。一種是社員們的自留樹(每家幾棵樹不等),歸各個家庭所有;一種是隊裡的集體樹,歸生産隊所有。在當時,不論是自留樹,還是集體樹,都屬于大隊統一管理。下柿子時間,由大隊決定。每年中秋節後,即将成熟的柿子挂在枝頭,柿子顔色由青變黃,由黃變紅,就像一簇簇火紅的燈籠,正是制做柿餅的最佳季節。人常說“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按照我們這兒的習俗,每年過了霜降節氣,柿子才算熟透了。這時候,大隊幹部就在高音喇叭廣播,準備下柿子。有自留樹的到大隊領牌(一棵樹一個牌。主要怕是下集體樹時,把自留樹上的柿子摘了)。然後,社員們頭一天先下集體樹,下回來的柿子,生産隊按隊裡的人口分斤過秤;集體樹下完後,社員各家下自留樹。下柿子并不容易,平地上的好摘,崖畔的就要上樹,倚靠着樹的枝杈去摘卸。一面勞動,一面還須注意安全 。因此,下柿子,多為身手敏捷的男孩子、小夥子爬上樹,蹲在枝桠間,将夠得着的柿子摘入腰間系着的袋子裡。後再用繩子放下來。有些柿子長在很高的枝頭上,倔地翹于枝巅。因此,下柿子對有些家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下柿子那天,學校統一給學生們放一天假,學生們手腳靈活,大多是樹幫助家裡下柿子。

柿子運回家,勤勞的鄉親們知道,柿子隻有加工成柿餅,才能使它的商業價值最大化。故鄉的婦女和老人都是旋柿餅的能手。這時候柿子已經熟透,要抓緊時間旋柿餅。大人們用種簡易的手工削皮機(車),先要削皮。右手搖動手把,左手把刀刃擱在柿子上;轉右手,左手的柿子皮就徐徐而出,一次隻能削一個。而下回來的等着削的柿子堆得像小山。因為柿子已經熟透,各家各戶連夜開始旋柿餅(不旋,柿子很快就軟了);旋柿餅的同時,就開始晾曬。孩子們不會旋柿餅,幹些輔助勞動。農家曬柿餅離不開一種工具箔子,箔子是用高梁稈編織的席狀物。晾曬時,地上支凳子,凳子上架木棍,木棍上把箔子攤開。這樣做是為了透風。削了皮的新鮮柿子有一-層粘液,粘乎乎的。要趕快放在箔上暴曬,同時不要讓它們粘在一起。經過幾天晾曬,柿子變軟變蔫變小皮緊身束。這時人們能松口氣。但工作還沒完,還要繼續翻動、晾曬,晚上用席或麥草簾子蓋住。我印象中,這是段提心吊膽的日子, 有時要把柿餅倒來倒去;還要經常翻動翻動讓它出霜均勻 ;經常看天氣,推想未來的天氣狀況以決定如何應對。有時,半夜裡,正睡着,下雨了,就得趕緊爬起來去收柿餅,或加固遮蓋物,以防它被雨淋風刮。這段時間,曬柿餅成了家裡的中心工作。每年霜降過後,晾曬在房前屋後曬架上的柿餅,經過日曬霜沁,形成含糖量極高的營養佳品,紅彤彤的柿餅,在農家院落,形成一副副美麗的曬秋圖。也成了當時農村一道火紅而又殷實的風景。

架子上的柿餅經過半月左右的風幹,由紅變褐變幹癟,内瓤也糖化的差不多了,就要暫時收下來。主人把下了架的癟柿餅埋放到屋裡的粗缸裡,叫捂柿子。這也要十天半月的,幹癟的柿子變軟又泛紅了,像一隻隻剛出生而沒有毛翼的麻雀和小老鼠。天更冷了,趁着個好晴天,擺放在陽光裡曬。料峭的冷風一吹,紅而軟的柿餅立馬就變白了,像飛雪落霜一樣神奇。然後再收下來,再放進大缸裡,如是者三,白乎乎軟騰騰的好柿餅就曬成了。這樣,二三十天以後,經過秋風和秋陽的洗禮,柿子周身漸漸出了霜,這時候,柿餅就做成了。大家留足自家吃用外,剩餘的全部賣給供銷社,換些零花錢,才算大功告成。

那時候,柿餅真正成了故鄉人牽腸挂肚的寵物。在金秋歲月,走進農家,誰家院子裡不晾曬着一箔箔柿餅?秋風刮起,草木凋落,土地一片凄清,故鄉的人們正用他們勤勞而粗糙的雙手編織着美好的生活。也許,這些紅紅火火的柿餅正是他們填補生活蒼白的好顔料。但這個過程複雜而慢長,其中甘苦,絕非柿餅的味道那樣甜蜜可愛。

1992年,我要照顧剛生完孩子不久的愛人,向單位請了長假。當時,家裡剛蓋了新宅院,緊接着愛人生孩子,經濟非常緊張,捉襟見肘,舉步維艱。俗話說:“辦法總比困難多”,中秋過後,我有了旋柿餅掙錢的想法。說幹就幹,過完霜降,方圓各村陸陸續續開始下柿子,我開着農用三輪車到方圓各村村口(社員們下柿子回來經過村口)收柿子。收回來後,召集巷子裡婦女們旋柿餅,因為出的價錢較為合理,婦女們旋柿餅的積極性很高。一般頭一天收回的柿子,第二天前半天就能旋完。恰巧,我家的新宅基地緊靠生産隊的打麥場,晾曬場地具備;晾曬工具,當時,家裡有蓋房用的木椽,做曬柿餅的架子;我到磚場買了兩千多塊磚(墊柿餅架子);我嶽父在修善集市買了30卷蓋房用的葦箔代替箔子,攤開晾曬柿餅;後來,因為怕天氣下雨,我又到太陽供銷社門市部買了幾百米塑料布,用來下雨天遮蓋柿餅。經過一個月的艱苦勞動,總共出售成品柿餅八千餘斤,除去各種開銷,純利潤掙了兩千餘元,相當于當時農村技術工一年的收入。解決了我家的燃眉之急,幫助我們家庭度過了困難階段。也許當時,因為柿子做柿餅細碎、繁瑣、費力,我隻感到賺錢的辛苦,感覺不到柿餅的香甜!

“色勝金衣美,甘逾玉液清”。我們小時候,普遍家庭困難。我記得,冬天上學的時候,因為天氣短,中午在學校有一個小時的吃馍時間,同學們大多拿着柿餅就馍當菜吃。星期天、下雪天的晚上,我們常常到有火爐的地方,烤柿餅吃。其實,好柿餅不在長相。雖然,那些柿餅遠沒有現在超市裡禮盒裝的柿餅漂亮,“個頭”不大,模樣也不周正。可就是它們的醜模醜樣讓我頓感親切。咬上一口,肉質黑,果肉甜,細膩蜜甜的滋味在舌尖上、齒頰間蕩漾開去;那時的柿餅,是大家飯後的甜點,因其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具有健胃清腸和清熱解毒的功效。雖然不是煮餅,但在老百姓看來,美味遠遠賽過煮餅。是當時饋贈親友的佳品。我大姨一家遠在甘肅徽縣工作(大姨夫給外祖母頂門立戶),那時候,交通不便。我外祖母在世的時候,幾乎每年冬天,柿餅做成後,都要讓我父親通過郵局給大姨家郵寄些柿餅。因為路途遙遠,當時交通不便,盡管郵費算下來,有時比在徽縣買柿餅還貴,但我外祖母年複一年,樂此不彼。可謂“千裡送鵝毛”,代表着外祖母對大姨一家的一片深情厚誼。而今天的柿餅,已經成為一種商品,走出家鄉,銷往全國乃至國外;我們村有個鄰村,據民間傳說,日本鬼子當年侵華時,曾駐紮在這個村,非常愛吃這個村的柿餅。其中,一個鬼子的兒子後來當上了日本首相,首相在我國進行友好訪問時,曾點名想吃這個村的柿餅。後來,這個村的柿餅,多次出口日本。為國家換來不少外彙。

可以說,柿餅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霜的質量。霜是柿餅加工最關鍵因素,關系到成品的品質。而每個柿餅上覆蓋着的那一層白霜。甜還是不甜,全在那身“白衣服”。把晾曬好的柿餅裝入缸内或堆在闆上,用塑料布蓋住,柿餅回軟捂好後,在清冷的早晨,取出放在通風陰涼處進行攤幹,果面一幹,便有柿霜出來。如此反複兩三次,直至每個柿子渾身布滿白白的柿霜,柿餅才算做成。柿霜是柿餅經過曬制後析出的結晶體,是柿予裡的糖分滲出與霜凝結而成。制作好的柿餅上才覆銀霜,肉厚而軟,醬紅色的柿餅透過白霜隐約的顯現出來。你會體驗到什麼是“白裡透紅,與衆不同。”柿餅裝袋密封,能保存到來年三四月份。柿餅,要銷售好,外觀有沒有霜,霜多霜少很關鍵。直接影響銷售價格。一些不良商販,抓住人們心裡,投機取巧,以次充好,大大損害了柿餅的聲譽。聽說,有一位商販,向外地販運柿餅,路上柿餅淋了雨,沒有霜,柿餅面相不好,于是,這位商販,買了兩袋面粉,粘在柿餅上,以次充好,違心買了出去,賺了昧心錢;更有甚者,有些不法商人,尤為可恨,為了柿餅面相好看,好銷售,竟然在柿餅表皮沾了滑石粉,欺騙消費者,真是不講公德,利欲熏心,違法害人,喪盡天良。

在外工作期間,我時常懷念着家鄉美味可口的柿餅,因為它陪我們走過一段難忘的歲月。而今,每當想起故鄉的柿餅,就不由自主地檢索着我童年的記憶,浮現着小時候的快樂往事,媽媽的音容笑貌、“吱吱呀呀”歌唱的紡車、爸爸的談笑風生、對柴米油鹽的精打細算、昏黃的煤油燈,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一切的一切,都曆曆在目。尤其是家裡過年時,那一盤盤雪白的柿餅,讓我倍感溫馨難忘。這種甜,已融入了爸爸、媽媽對兒女們千絲萬縷的摯愛和真情、為兒女們付出的一切和偉大的愛,也增添了我對民風淳樸故鄉的濃濃思念之情!

我在大同工作的時候,幾乎買不到家鄉的柿餅。有一個星期天我去逛超市,看到了貨架上擺放着柿餅,一看,柿餅竟然出自我們稷山縣。在遠離家鄉,空自念想的時候,看到家鄉的柿餅,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我接連買了幾次。吃柿餅時,先将柿餅掰開,去柿柄,紅亮的果肉垂涎欲滴。輕輕的送餅入口,感覺一股冰甜沁入心中,輕輕的咀嚼,柿餅的香味、甜味,鼓滿雙頰,甘甜可口,那種悠悠的甜香,久久在齒頰裡萦繞,濃濃的鄉土特有的風味氣息撲鼻而來。真正體會柿餅“聚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形成的可口美味。吃着家鄉的柿餅,一種鄉情的薄霧慢慢浮起在心頭。細細品味、體會着家鄉柿餅的甘甜!仿佛我吃的并不是柿餅,而是回憶,是對故鄉難以割舍的感情!

故鄉的氣候,故鄉的品種,故鄉的人,成就了故鄉的柿餅。我對故鄉的柿餅有一種特殊的喜愛,那包裹着銀霜的柿餅,圓圓溜溜,惹人口饞。即使遠在他鄉,品嘗着故鄉的柿餅,仿佛就像回到兒時的家鄉,因為它承載了我的過去,承載了那個艱苦年代裡,我的享受和口福;濃濃的親情、友情、鄉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就在這樣的美味中延續、升華、成長……

2021年11月10日 夜 寫于侯馬

作者簡介

思念故鄉的柿子(故鄉的柿餅散文)2

趙利民,男,漢族,1963年生,山西省稷山縣人,愛好寫作。多次在《作家》《山西日報》《作家聯盟》《咱們村》《今日頭條》《東方文藝》《簡書》《鄉土作家》《南國紅豆詩刊》《生活晨報》《山西農民報》《山西作家文苑》《當代文藝》《老家山西》《作家新幹線》《百家号》《郁江文藝》《古運新城》《三晉文學》《新邊塞》《金石文學》《新田》《汾河家園》《绛州文學》《山西人口報》《大同礦工報》《洛陽人口報》《棗花報》《後稷文苑》《侯馬報》《侯馬作協》《稷人說稷》《稷山文藝》《今日侯馬》等報刊、公衆平台發表小小說、散文、報告文學、詩歌等文學作品。現任山西省侯馬市城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