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安徽淮南因出現大批“萬元房”引發關注,單價最低的房子房價僅600元/平米起,甚至四五萬元能買一套建築面積為54平方米的房子。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所謂的"萬元房"位于淮南曾經的礦區,随着産業的凋敝,出現了人随産業走、房價"鶴崗化"的情況。
淮南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而在長三角,像淮南這樣的資源型城市數量其實比我們想象中要多,在國務院的資源型城市名單中,共有江蘇的徐州、宿遷,浙江的湖州,以及安徽的宿州、淮北、亳州、淮南、滁州、馬鞍山、銅陵、池州和宣城12個城市。
這幾年,這些城市紛紛踏上了轉型的道路。
轉型難在哪裡
先來說說淮南。
淮南位于安徽中部,2021年,淮南全市生産總值1457.1億元,同比增長5.7%,兩年平均增長4.3%。這個增速在安徽排倒數第三,比蚌埠和淮北略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12個資源型城市中,淮南和淮北、銅陵,近三年的GDP增速都相對緩慢。
這三個城市都在安徽,共同點是土地面積較小、人口較少,尤其淮北,是安徽面積最小的地級市,且處于在安徽也相對不發達的豫皖淮北平原,離長三角核心發達地區距離較遠。
銅陵是銅都,淮南和淮北則是煤城。淮北和銅陵都屬于“資源枯竭型城市”,即累計采出儲量已達到可采儲量的70%以上的城市。而淮南目前仍是華東地區重要的電力基地,累計查明煤資源儲量還有138.07億噸,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産品産量中,原煤和洗煤的産量仍占壓倒性的比重。
為何這三座城市近三年發展都較慢?從産業結構可以看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是第二産業産值仍顯著高于第三産業,直到2019年,第三産業占比才剛剛超過第二産業,初步形成"三二一"的産業結構。
實際上,這三座城市近年也都緻力于産業轉型,比如淮南發展大數據、智能顯示、汽車及零部件等非煤産業;銅陵則緻力改造傳統銅産業,發展新材料、信息技術和高端裝備制造業;淮北提出構建“綠金經濟引擎”與“綠金支柱産業”,推進城市由資源消耗型向綠金生态型轉型。但由于起步較晚,加上後備資源不足、整體技術落後、基礎設施薄弱等諸多問題,轉型帶來的效應尚未顯現。
以銅陵為例,2020年,銅陵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數達196個,比2015年增加109個,增長125.3%。這一方面說明,轉型取得了不錯的開局,但這些企業大多處于剛起步階段,尚未能孵化出能起支柱作用的明星企業。因此,在新興産業企業數增長一倍以上的情況下,銅陵的工業總産值相比2015年僅增長了35%。2020年,銅陵重工業的占比仍高達96.8%。
轉型如何突破天花闆
從2021年的GDP及增速來看,長三角這12個資源型城市的發展情況已經出現了分化:
可以看到,徐州以超過8000億元的GDP和高于全國平均的增長,在資源型城市中“一騎絕塵”。在整個長三角地區,徐州的GDP也能排進了前十,在江蘇省内超越了蘇中的揚州、鹽城、泰州等城市,排名全省第六。
而十年前,以化工、冶金為支柱産業的徐州,還陷于資源枯竭、産能過剩、生态“告急”的轉型關鍵節點,可以說肩負着城市轉型的雙重任務:一是國家老工業城市振興,二是資源型城市轉型。但在轉型中,徐州沒有抛棄自己過去在重工業上積累的産業優勢,而是通過技改推動升級,在“工業立市、産業強市”戰略引領下,實體為本、制造為根,推進工業企業實現智能化改造、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成功突破了發展天花闆。
緊随徐州的是江蘇北部另一個城市宿遷,原來是農林業大市,後以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為突破口,推動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産業轉型升級,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不僅GDP增速達到9.1%,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用電量、工業投資分别增長16.5%、17.2%、22%,分别列江蘇全省第一、二、三位。
GDP總量與宿遷差不多的湖州,居然也是資源型城市,也是浙江省唯一一個。湖州有豐富的礦業資源,帶動建築石料開采加工、水泥生産、粉體和膨潤土加工等産業,但其轉型路徑和徐州、宿遷不同,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源地,湖州以綠色為底色,以全域美麗為目标,徹底重構了生态文明建設與高質量發展協調的空間體系。2021年,湖州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364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5%,增速居浙江省第二。
另外,令人意外的黑馬是2017年GDP僅有624億元的池州,在近兩年逐漸發力,2021年GDP突破千億,增速達到10.2%。池州通過引進發展半導體全産業鍊,引領新興産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成效開始顯現。
從總量看,宣城、馬鞍山、亳州、宿州等城市的GDP,和淮南淮北銅陵差距不大,但近五年,這些城市保持了較高的增速。其共有的特點都是加快産業新舊動能轉換,高端制造、信息等相關新産業發展較快。
這一個梯隊裡,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GDP增速達到10.1%的宣城,這座城市在安徽省地理位置最靠東,也是安徽最接近“長三角”腹地、距離上海最近的地級市。近年宣城以“長三角地理中心”自居,抓住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機遇,加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成為南京都市圈成員、杭州都市圈觀察員城市,強化制度創新,深化區域合作,以區位優勢盤活了自身的資源,其80%以上的省外投資項目都來自滬蘇浙區域。
另一個利用區位優勢的城市是滁州,近年來經濟發展勢頭強勁,自2019年跨級站上安徽“第三城”後,已經連續兩年穩坐這一位次,多項經濟指标也領跑安徽全省。從區位角度看,滁州連接着合肥和南京兩大省會,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雙圈籍”城市。近年來,滁州把對接南京江北新區作為突破點,承接滬、蘇、浙的智能設備、智能家居、新材料等部件供應環節,僅僅2020年,滁州就承接滬蘇浙轉移或合作項目240個,占全市新簽約項目的50%以上。
長三角地區資源型城市不同的轉型現狀,既有不同區位優劣、曆史禀賦帶來的轉型成本原因,也有城市多元化目标等宏觀戰略層面的原因,當然還包括轉型路徑選擇的差異。作為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其資源型城市的轉型,不管成敗,在全國都具有标杆意義。
欄目主編:尤莼潔 文字編輯:何書瑤
來源:作者:何書瑤 狄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