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産弄虛造假、化肥質量不合格、研報傳播虛假信息、未給員工繳納社保惹官司……總部位于臨沂的化肥生産商史丹利(002588.SZ),最近因合規性問題頻出,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在信用中國(山東)官網日前公示的〔沭〕應急罰〔2021〕LS006号處罰書中看到,史丹利存在問題為“發現該公司存在安全設備的安裝、使用、檢測、改造和報廢不符合國家标準或者行業标準(氨化車間二層造粒機東側管式反應器西側機尾處設置氨氣洩漏檢測報警器覆蓋半徑不符合要求,設置數量不足及氨站空氣呼吸器報警未及時修複);生産經營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或者其他人員故意提供虛假情況(2019年1月滾筒4車間中毒事故處置演練方案與4月液氨洩漏現場處置演練方案現場兩張照片一緻)。”
據了解,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産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和《安全生産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對此,臨沂市臨沭縣應急管理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産法》第九十六條第(二)項和《安全生産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第四十五條第(六)項,對史丹利處以1.2萬元罰款。
上市前未給員工繳社保?從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查詢獲悉,被執行人名稱為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高文班。法院執行依據文号為“沭勞人仲案字2017第184号”,立案時間為2018年1月23日,發布時間為2018年2月27日。申請勞動仲裁的是史丹利集團員工班某某,理由是追索經濟補償金,以及在工作期間有未繳納的社保和年薪假工資等。
媒體報道《史丹利集團被列入“老賴”名單 因未給員工繳納社保被勞動仲裁》一文,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确定義務”,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被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俗稱“老賴”。
2018年3月6日午間,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予以回應。公告顯示,裁決公司與班某某自2003年10月至2017年5月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公司支付班某某經濟補償金30736.11元,支付班某某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4165元等。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對于未予執行臨沭縣仲裁委仲裁裁決的原因,史丹利公告表示,上述裁決書未明确列明公司應支付上述款項的具體期限(《勞動争議仲裁法》第51條,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公司也未收到當地法院的執行通知書,故導緻公司未能及時向班某某支付相關款項的事實。
而就在今年史丹利又曝出未給員工繳納社保而被員工楊化法訴至法院。
楊化法2001年就進入企業工作,2021年2月,史丹利通知楊化法,以他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為由終止了勞動關系。此後,楊化法到臨沭縣人社局辦理退休手續,才獲知史丹利從2009年3月才開始為他繳納社會保險。由于此前長達8年沒有繳納社保,楊化法工齡不滿15年,不能正常辦理退休及享受社保待遇,楊化法遂向臨沭縣勞動人事争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但未被受理。無奈之下楊化法訴至法院。
雖然此事尚無定論,但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史丹利于2011年6月在深交所中小闆上市,而為楊化法繳納社保的起始時間,是2009年3月份,屬于上市準備期。
研報曾被認定傳播虛假信息一方面是合規性問題不斷暴露,另一方面在資本市場也不太平。去年12月,山東某券商被山東證監局下達行政監督措施決定書,被處罰原因與一篇關于史丹利的研究報告有關。
據山東證監局通報,該券商在制作和發布關于史丹利研報《轉型農業服務商,打開成長新空間》過程中,未能遵循獨立、客觀、公平審慎原則,未對引用的重要信息和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進行核實,導緻該研報内容出現重大錯誤,客觀上傳播了虛假、不實、誤導性信息。
據了解,這份研報的發布時間是2020年5月,研報中最主要的争議部分在于“史丹利農業服務公司已經在東北、内蒙、山東和河北等地成立9家合資公司,流轉50多萬畝耕地,擁有庫容50多萬噸的糧倉,可實現産收銷一體化”。
據《投資者網》報道,早有投資者就此對史丹利進行問詢,史丹利方面也證實研報中此部分信息參考源為公司以前年度公開披露的信息。但是由于史丹利官方并未對數據做出更新與年份标注,導緻了分析師直接引用。
通過東方财富網搜索發現,有關史丹利的研報隻有3篇,均為上述被通報券商發布,其他兩篇題為《中報略超預期,繼續看好複合肥景氣》《三季度業績發布,公司盈利能力提升》,3份研報給出的評級都是“買入”。
投資企業近60次被“限消”據山東财經報道,史丹利持股20%的湖北中孚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湖北中孚”),近年來也陷入困境,已被10餘次列為失信人,累計被執行額度超過3.6億元。對于其是否将對上市公司業績産生影響,史丹利品牌部相關負責人回複采訪函時表示,湖北中孚能否正常生産經營,不影響公司的正常生産經營。
湖北中孚官網顯示,公司是一家集磷礦石采選、加工、運輸、經銷為一體的磷化工企業,擁有兩個磷礦和五個大型化工廠,主要生産化肥和硫酸等,可年産68萬噸P2O5≥16%以上磷礦石、50萬噸化學選礦、10萬噸鉀鈣鎂磷肥、30萬噸複合肥30等。
2015年底,史丹利曾出資4200萬元,通過增資方式受讓湖北中孚20%股權。對于收購目的,史丹利當時稱,将借助湖北中孚的資源和技術優勢,發揮資本聯合的效力,加快複合肥産業鍊的發展,提升公司技術水平,降低公司原材料成本,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綜合競争力。
但其後的5年湖北中孚并未像史丹利預想得那樣健康發展,而是出現了各種問題。天眼查顯示,2019年以來,湖北中孚58次被出具“限消令”,目前累計被執行金額超過3.6億元,并十多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湖北中孚被多次出具限制消費令
湖北中孚被多次出具限制消費令
對于湖北中孚陷入困境的原因,史丹利回應稱,自2017年開始,受一系列政策影響,湖北中孚被迫停産停工,企業前期的擴建項目采用銀行貸款融資,企業停産停工直接導緻現金流緊張,無法覆蓋貸款利息,因此生産經營逐漸陷入困境。
同時史丹利還稱,湖北中孚并非公司的主要原料供應商,從湖北中孚采購原料(磷酸一铵)的全年累計量,占史丹利原料全年總采購量的比例最高峰也未超過5%,因此湖北中孚能否正常生産經營,不影響上市公司的正常生産經營。
高文班,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人,十大化肥品牌企業領導人,現任山東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早在1992年,高文班建起了臨沭縣第一家複合肥生産企業——華豐化肥廠,實現了他的第一個夙願,讓農民兄弟用上了省心肥,并帶動了臨沭肥料産業群體的迅速崛起。他們認為競争并不可怕,在競争中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迎頭趕上,取得快速發展。至今史丹利已走過了近20年的輝煌曆程,談到企業的發展史,用高文班的話來诠釋就是:一年一個合作項目,一年一個創新理念,一年一個攀登标杆。目前的華豐化肥及史丹利化肥公司的生産規模和品牌影響力,與十幾年前相比,是曠世空前的騰飛與跨越。
目前,史丹利已發展成為注冊資金9000萬元,總資産11.5億元,擁有員工2000人,年生産能力200萬噸的全國超大型複合肥企業之一。史丹利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以縣級為單位的2000多個銷售網點,産品除暢銷國内市場外,還遠銷日本、朝鮮等國家和地區,其主導品牌“史丹利”、“施丹利”、“三安”全部榮獲“國家免檢産品”稱号。2020年10月,高文班家族以35億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0年胡潤百富榜》第1536位。
來源:綜合整理自大衆日報、山東财經報道、魯網等
轉載:臨沂壹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