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台灣做的一個催淚節目,主持人分别采訪了十幾個媽媽和孩子,隻問一個問題,如果給媽媽/孩子打分,以10分為滿分的話,你覺得你的孩子/媽媽會是多少分?
所有的媽媽,給孩子的分數都低于10分,比如媽媽給孩子打7分,她覺得如果孩子再聽話一點、學習再努力一點會更好。
而所有的孩子,毫無例外地都給媽媽打了滿分,甚至有一個孩子給媽媽打了12分,他覺得,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即便有時候會對他生氣,但是他很愛媽媽。
答案是不是很出乎意料。
我們都說,媽媽給孩子的愛是最無私的,其實,孩子對我們才是全無要求、毫無保留的愛啊。
01 媽媽再不好,我也愛媽媽最近看的一部小說,《舒克·貝恩》中的小男孩舒克,對媽媽毫無保留的愛就打動了我。
“我媽媽太漂亮了,不需要幹活。”“她會從水槽底下拿酒喝。但她是我媽媽,你不喜歡她也沒有關系。”“如果可以永遠保護她,那該有多好。”
他的媽媽,一個被出軌丈夫折磨得抑郁症的中年婦女,在她孩子的眼裡,依然像天使般的存在。
故事的背景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書中回憶了媽媽曾經是少女時的種種。
在成為媽媽之前,她也曾是嬌俏可人的少女,被父母捧在手心裡養大。
當然,被父母過分嬌養的她,也養成了驕縱的性格,比如她不喜歡父母介紹的男人,雖然結婚了,生了兩個孩子,但依然耐不住寂寞,和同樣是已婚男人,有四個孩子的新歡私奔了。
雙方離婚重組家庭,一開始可能是愛意缱绻,但是生活和時間消磨了激情,丈夫出軌,自己抑郁酗酒。
五歲的舒克,就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
他不在乎媽媽偶爾的歇斯裡地,他隻看到了媽媽對他的好。
雖然媽媽找不到爸爸的時候會“發瘋”,摔東西、大哭,但是媽媽開心的時候會拉着小舒克一起跳舞。
雖然媽媽會偷偷藏起酒喝,經常醉酒不省人事,但是媽媽清醒的時候還是會愛他、護他……
02 能成為媽媽,是你我的幸運小說中的故事讓我最動容的是,舒克從小男孩成長為小大人的過程中,充當起了照顧者的角色,去照顧和幫助媽媽。
在某種程度上,他更像是媽媽,而他的媽媽何其有幸有這樣一個孝順、乖巧的好孩子。
難道舒克隻記住了媽媽的好,記不住媽媽的壞嗎?
我們都說,孩子的忘性大。其實,這種說法還真有科學依據的,科學家認為孩子對于童年記憶的“忘性”來自于基因。
一方面,是因為孩子的成長發育,大腦細胞每天不斷地呈幾何倍數分裂,他們忙着學習走路、說話、拿筷子吃飯等等各種技能,忙得記不住那些不太重要的東西;
另一方面,也因為年幼的孩子需要維持父母孩子這份親密關系,才得以成長,這個成長來自生理上的吃飽穿暖,也來自于心理上所需要的安全感。
所以,孩子記住了媽媽的好,全身心地愛着媽媽,遠比我們愛他們更無私。
03 孩子,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雖然你會發現自己對于七八歲以前的記憶幾乎是沒有的,但它們沒有被忘記,隻是記憶被封印在了大腦深處。童年記憶是快樂還是悲傷的,會影響孩子一生的人格養成。
舒克就深受其害。在某種程度上,我是不喜歡《舒克·貝恩》這本書的媽媽的。
因為她把全身心都放在的不在愛她的丈夫身上,讓自己身心俱損,而浪費了太多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糟蹋了那些愛和被愛的瞬間。同時,也讓孩子的性格陰郁,對未來充滿了恐懼。
照我的劇本演,遭遇家庭危機的媽媽,也可以成為大女主。
她可以再次離婚,擺脫渣男;
她可以追求進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她沒有了男人,卻還有姐妹一起快樂……
不要讓“媽媽”這個稱呼成為我們人生中的分水嶺,在當媽媽之前,年輕的你如何朝氣蓬勃,在當媽媽之後,依然可以鬥志昂揚,和孩子一同成長。
其實,昨天母親節除了感謝母親之外,我也感謝了孩子。
因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讓我重新體驗了一遍歡樂童年,也讓我們不斷地修補自己的人格缺陷,去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比如作為一個“社恐”患者,因為孩子是“社牛”,我打開了新世界,獲得了很多新認知和新朋友。
所以,感謝你孩子,來到這世上,讓我成為你的媽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