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内容是講估值,文章一問一答的方式,更方便大家理解,望好文幹貨分享有緣人。
那麼估值到底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用?
估值,簡單的理解就是給一項資産評定價格。大家都知道,物品,資産都是有價格的,價格有便宜也有昂貴。而股票做為資産的一種,自然也是有價格便宜跟貴的時候。在長線投資思維中,估值的高與低其實就是長線投資中買賣股票的重要依據。在投資的時候,我認為買的好,比買好的重要。很多人總認為市場那些好企業沒問題,于是不考慮價格就沖進去了,但最後到頭來還是虧錢。而将買的好放在第一位,其實是價格與企業基本面都考慮了,所以大樹把買的好放在第一位。
給股票估值,就是給股票定價。那這個估值跟我們買賣股票的價格之間有什麼關系呢?
其實,大樹接觸了很多新投資者,他們容易把股價的高與低就當成是定價的貴與便宜。可能一隻股票100塊,而另一隻股票5塊,他就認為買5塊的那一隻就是對的,因為便宜,這種對剛剛接觸股票投資的朋友是特别容易犯的常識錯誤。其實給股票定價,我們都要深入到每一隻股票的基本面研究中去,然後你給予一個認可的估值水平,在這基礎上,你制定策略在低估時對應的價格買入。一般而言,對比曆史估值在20%百分位時,可以說股價進入相對低估的區域,而這個估值對應的股價才算是股票相對便宜的定價。這裡面涉及到很多細節跟經驗,特别考驗投資者的功力。
我們買賣股票的時候需要參考這個估值?
在這裡,大樹将買股票跟買東西做類比。買東西,對于絕大多數朋友來說,肯定會做一些對比,最後挑性價比高的。對于股票也是一樣的,買股票就是買性價比,你覺得非常劃算的時候你才出手。在投資股票中,隻有你買得價格好,才是成功盈利的關鍵。太多的經驗告訴我們,同樣是買一隻股票,持股成本的低與高,心态完全不一樣。别人買的5塊錢成本 ,你可能持有成本是8塊,如果是漲到10塊錢,别人的收益是一倍,而你的收益隻有25%。為什麼别人可以買的這麼好,因為有經驗的長線投資者,他們會錨定這個股票的估值,來進行長線布局并持有,從而獲得豐厚的收益。
買入的價格不對,你買入好股也賺不到錢。投資的核心買的好,比買好的遠遠重要。那麼市場主要用什麼指标來評估股票價值的高與低呢?
在投資界,用來衡量估值指标的有多種,包括了PE市盈率,PB市淨率,PS市銷率以及PEG等各種方式,但最常用的投資估值方式是PE市盈率與PB市淨率,使用占比在80%以上。
今天我們重點普及一下最常見的估值指标——PE市盈率以及PB市淨率的知識。
什麼是市盈率?
先從公式入手,市盈率的計算方法,是總市值除以淨利潤。更簡單的理解,市盈率的市,其實就是市值;市盈率的盈,其實就是盈利,淨利潤。在這裡舉個例子,讓大家更好的理解,比如企業能賺一塊錢,你願意付十塊錢買他的股票,那麼市盈率就是十。經營企業就是要創造現金流實現盈利的,所以市盈率估值适用于任一行業。畢竟,企業業績持續增長才會有意義。
關于市盈率這塊就有三個不同的說法:市盈率(動)、市盈率(靜)、市盈率(TTM)。我具體要看哪個市盈率指标呢?
事實上,市盈率有三種,分别為靜态市盈率、動态市盈率(E)、滾動市盈率(TTM),這在軟件上都一一标識清楚的。
靜态市盈率,我們套用上面講的公式,總市值除以淨利潤,隻不過這個淨利潤是上一年度的淨利潤,如果現在是2019年,這個淨利潤就是2018年的淨利潤;(可以理解為過去已經發生的事),一般這種我們比較少用,因為投資是投預期,看的是未來,所以靜态市盈率一般也隻是參考的看。
動态市盈率,則是總市值除以動态預測的今年将産生的淨利潤;這是在我們對一家企業基本面分析透徹之後,會有一個業績預期,是我們對企業盈利能力的看法(可以理解為将來要發生的事),這是我們最常用的市盈率指标。
滾動市盈率,是當前總市值除以最近4個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過去發生的事,并且非完整年份)
在這裡,重點講一下,動态市盈率,前面已經說過,因為我們所有的股票投資都是投資企業的未來,所以當我們研究好一家企業時,你肯定會推算出一家企業在未來的一年甚至是幾年時間裡有盈利水平,由此來推算其對應的動态市盈率數值,從而進行比對,得出是否便宜到有足夠的性價比,并且制定策略來逐步買入布局。
那麼我們如何對比估值是否過高,過低?
我一般衡量估值的高與低,用三個維度來對比:
其一:當前估值水平與曆史相比較;
隻要企業上市時間夠長,主營業務不發生太大變化,資本市場對一家企業長期以來積累的數據的看法就有對比的意義。這就好像對一個相處以久人的認知,你對他的認知習性應該是相對固定的,不可能會有天天出乎意料的認知。比如,他性格平穩,你就認為他情緒不會經常波動特别大。而到資本市場上來,就好比買菜,一斤生菜,你對它的認知,最近這些年,可能是3塊錢到10塊每斤,但如果要到20塊甚至更高,你肯定是覺得非常意外。簡單的理解,當生菜的價格是3塊錢,你可以認為他是便宜的,你可以多吃一點,當生菜的價格是10塊錢,你覺得性價比不夠高或者認為是貴的,你可以選擇買其它菜品代替。
企業的市盈率也是存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區間的,超過這個區間,可能就出現了異常,要考慮買入或賣出了。
這裡還要注意一下企業發展其實有不同階段,有創業期,成長期,繁榮期,衰退期。不同階段,企業的估值可能會有比較大的變化。
一般而言,創業期與成長期,企業快速發展,在這個時候也是容易給予高估值的時候。很簡單,企業營業收入從無到有,基數低,增速相對就快,所以我們看到為什麼創業闆股給予高估就是這樣的道理。有時候,PE高有其邏輯。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定的高PE,事實上你也就排除了成長股的個股了。這類股确實是爆發力猛,十倍股往往從這其中出現,但大家也清楚,十倍股不是那麼好抓的,高收益潛力的背後,其實是高風險,這對個人的能力要求極高。
繁榮期,則對應的是企業的發展成熟階段,一般慢慢發展也成了行業的龍頭企業了。盈利穩定的情況下,市盈率可能會回落到20左右,甚至更低。比如,市場給與格力,美的就是10-15倍,這是中位值吧。
我們買股票實際上是投資預期,要将當前估值水平與未來預期的水平相比較,這是第二個維度。
投資是投預期,這一點大家都清楚。我們要買股票時,一定要買那些未來業績會預期增長的票,自然是估值越低,增速越高越好的票。這也是前面我們講的估值就是看未來,有一句話大樹一直信奉着,這句話話分享給大家——業績是支撐股價長期上漲的唯一動力。所以,很多新手投資者容易拿當前的估值比較低,就覺得他是好票。事實上并不是,在這裡要講一個價值陷阱的問題。
價值陷阱特别容易出現在周期股中。很多上遊原材料個股,因為原材料的漲價,業績連續一年甚至持續多年上漲,所以股價也飙的老高,市盈率看起來可能隻有個位數,很多人就認為估值低,可以買。但事實上,行業的反應可能往往令人大失所望,在這裡列一個邏輯:原材料持續上漲——有利可圖——很多人會去擴産——等到擴産産能出來之後——産品供大于求——價格開始出現下降——惡性競争持續——企業利潤出現下滑,利潤下滑之後——市盈率一算就跟之前不一樣了——可能變成市盈率大。
我們再講講生菜的問題。農研所今年新研發的生菜一号種子,種出來的生菜個大,葉綠,吃起來非常甜美,這種生菜一斤可以賣10塊錢,普通生菜隻是3塊錢。于是菜農個個花了高價去買了這個種子,希望到時賣這個生菜時大賺一把。但到新一季生菜上市時間,發現市場全是生菜一号種出來的,供大于求,隻能賣2塊錢一斤了,還不如普能生菜,結果菜農連種子錢也沒有賺回來。同樣的道理,如果企業不賺錢,市場還會殺估值,價值陷阱就這樣形成了。對于周期股,大樹自己的心得是在低市盈率時賣出,在高市盈率買入。
就是對于周期股來說,和我們平時的認知不同,他們不是估值越低越好,可能估值存在滞後性。當他們估值比較低的時候,說明是利潤上升期,股價有可能提前反應。而在估值比較高的時候,有可能是企業最困境時期,這些時候可能是值得埋伏的時候(大樹最核心的選擇股邏輯,一個是困境反轉,一個是煙蒂股,二者有共通之處,那就是撿便宜)
除此之外,不僅要将企業的估值和自己的過去以及未來的估值比較,還要将公司當前估值水平與相同行業其它公司相比較,這是第三個維度。
一個行業總有自己估值的合理區域,不可能有一些估值異常高,有一些估值異常低,如果存在這兩種現象,肯定是特殊的企業有特殊的問題,特殊問題的深究不是我們今天講的重點。
接着回到上述講的生菜問題,比如,在你家門口的菜市場,集中了全國各地運輸來的生菜,長得本質上并沒有太多區别,都是很新鮮,功能也就是補棄你日常所需要的蔬菜維生素。生菜的價格分有3塊的,5塊的,10塊的,20塊的,50塊的。你經過詳細比較,每一家都研究過,其實一點兒也沒有區别,最終你會挑個便宜的買。再極端一點,我們舉一個股市中炒概念的例子。如果有另一個人,他去到50塊的攤位那裡,賣生菜的人告訴他,這個生菜你吃一顆可以三天不吃飯,特别牛(不吃飯生菜概念股)。那個人信了,買回去,吃起來跟平常一模一樣,沒到睡覺時間肚子也餓了。氣憤的他,決定明天早上去找那個攤主,可是一早來,發現人家早就不見了(莊家出逃,小散套牢)。這例子告訴我們估值泡沫的問題。所以,估值要跟行業内比較,如果特别異常,肯定是有原因的,要思考一下為什麼?
再給大家介紹下市淨率,就是總市值除以淨資産。
淨資産簡單的理解是總資産減去總負債得出淨資産。若是要再嚴格要求,則可以考慮,總資産減去總負債的基礎上再減去無形資産。因為無形資産這東西,估值多少,很多時候全憑企業說了算,這些沒有意義。
市淨率更适合用于重資産而言。
那麼重資産行業有哪些?
核心包括資金型的行業,比如,銀行,券商,房地産等。另外還包括重投資重工業制造的行業,比如,機械重工,汽車行業,建設機械等。
市淨率的應用其實更适合于價值投資的分類撿煙蒂類,其實就是撿便宜貨。破淨了,很多程度是有大環境的問題,企業運營管理的問題,但并不代表這其中沒有機會。因為隻有存在問題的時候,你才可能會撿到便宜貨。典型的就是銀行股,當前很多銀行股破淨,甚至是交通銀行才0.6倍PB,換句話說就是你可以用6毛角的價格買到1元錢的資産,這算是一筆劃算的買賣。當然,如果鋼鐵行業的市淨率估值0.6倍,相對來說性價比會低一些。因為鋼鐵行業的資産很多是一些冰冷的鋼鐵設備以及高爐等,很難變現。
這裡需要先強調一下,我們在用市淨率,估優值方法和前提,是要預期企業實現正向增長盈利,使用市淨率才有意義。如何使用 市淨率其實這一點跟前面講的市盈率的估值方法是一緻的。我們同樣是要對比個股的曆史對比,個股的将來,以及對比整個行業這三個維度。所以對于各個企業各個行業來說,它都會有不一樣的估值。典型的就像我們國有的幾大銀行,估值更多時刻處于破淨的水平。而對于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他們的估值水平一般都會高于1,在1~2倍之間。這其實是市場的選擇,因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它的業績增長性會非常好,所以給予相對高的估值水平。幾大國有銀行, 我看近幾年都是在5%左右的增速水平,市場給予了相對低的估值水平。這裡也适當講一下,大家可以去看2000年至2005年期間,時候國有商業銀行的估值水平也比較高,所以這個是跟其業績增速預期有關的這就跟我前面講的,投資就是投資預期緊密結合起來。另外,大家可以去看券商股,一般在1~2倍之間,水平會比銀行業高一點,行業與行業之間又不太一樣。這些其實都要大家慢慢去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當然大家一定要記住,光看市淨率是不足以說是我們買入的理由的,一定要注重,在市淨率足夠低的情況下,它未來的一個業績增長水平,沒有增長甚至還要虧損,破淨其實就容易掉入價值陷阱。
先講這麼多吧,估值的應用還需要大家親自去積累案例,才能應變自如。反正看完之後,你不要看到一個股票高PE就不值得埋伏了,低PE就要殺進去,往往這裡面有錯覺,是因為你了解的不深。
這篇文章如果你搞懂了,就知道為什麼大樹會埋伏長安汽車這種爛股了,你看到的PE是無窮的大,甚至他的業績是虧損的,但隻有這個時候我們才能撿便宜貨!
一切還是辣麼Perfect!
免責聲明:以上内容不推薦股票,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