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通過脈診判斷病人

通過脈診判斷病人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0-18 07:55:43

通過脈診判斷病人?【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三百九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中……)】,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通過脈診判斷病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通過脈診判斷病人(如何通過脈診判斷身體預後情況)1

通過脈診判斷病人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三百九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中……)】

“三陰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陰俱搏,十三日夕時死;一陰俱搏,十日死;三陽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陰三陽俱搏,心腹滿,發盡,不得隱曲,五日死;二陽俱搏,其病溫,死不治,不過十日死。”——《黃帝內經•陰陽別論》

(接前文)我們再往後看,“三陽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陽指的就是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

張景嶽解釋為什麼是三日死呢?他說:“水一火二,故死。在三日,既搏且鼓,陽邪盛極矣。”三日是水一火二。水是誰?水是足太陽膀胱經,他的生數天一,所以天一生水,這要是生數。火是什麼?火是手太陽小腸,與心相表裡,心屬火,所以說火是二,這樣一來,一加二等于三,所以是第三日出危險,為什麼是這麼快?(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前面都是二十日、十日,十三日,後面還有這五日、十日。為什麼三日這麼快?是因為張景嶽注解“其死之速者,以既博且鼓,陽邪之勝極也。”就說明不僅是手摸上去,搭脈的時候感覺脈象特别搏、特别鼓手,而且還特别鼓,鼓就是說鼓動過甚,這種情況下邪氣也比較重,所以邪氣之盛極。這就是張景嶽的理解。

我們再往後看,“三陰三陽俱搏,心腹滿,發盡,不得隐曲,五日死。”三陰指的是什麼?三陰指的是太陰,三陽指的是太陽,三陰指的是肺和脾,三陽指的是小腸和膀胱。心腹滿,張景嶽怎麼注解呢?“四髒具搏,則上下俱病,故在上則心腹脹滿。至于發盡,發盡者,長之極也。”也就是說在上面指的是心腹特别滿、非常脹,在下者則不得隐曲,陰道不利,陰道指的就是大、小便,兩個通道,因為上面屬陽,下面屬陰,古人把小便、大便都叫陰道。在下面就是不得隐曲,就是不得大小便,所以二便不通。

再往後“四髒俱變,唯一,胃氣為主,土數五、五數盡而死矣。”四髒聚變這時候是以胃氣為主,所以胃氣非常重要,萬物生于土中,萬物又複歸于土,這是古人的一個非常樸素的認知。所有的生物離開土都沒法生存,莊稼是土裡邊長出來的,經過一個秋天,又枯萎了,它的根莖又落回到土壤中,又變成肥料回歸,我們人也是,人吃的所有的食物都是直接或間接的來源于土壤,我們吃的五谷雜糧是土壤裡邊長出來的,很多人說我們吃的雞、蛋、牛奶,還有動物性食品,動物性食品也是動物吃了植物之後長出來的,這些蛋白質、脂肪,這些營養物質我們吃了之後,也是通過間接的吃土壤裡邊的營養。所有的身體都是吃了這些營養長成了之後,百年之後人又複歸于大地了,又埋到土裡邊去了,所以說古人就認為萬物土中生,萬物土中滅。

所以三陰三陽俱病的時候是以誰為主?是以胃氣為主,也就是以脾胃為主。土的生數是五,所以五數盡而死。所以張景嶽就說五數盡而死,講的這個道理。

再往後說“二陽俱搏,其病溫,死不治,不過十日死。”二陽指的是什麼?二陽指的是陽明,三陽指的是太陽,一陽指的是少陽,陽明指的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經。張景嶽說十日是什麼原理呢?十日者,腸胃生數之餘也。腸指的是大腸,肺與大腸相表裡,所以說屬肺屬金。金的生數是四,地四生金,天九成之,這就是金。胃是屬于土,土是屬于五。所以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胃腸生數相加,四加上五等于九,“之餘也”再加上一,就是第十天,所以不過十日死。這個地方獨缺一陽搏者。張景嶽就特别的細,他就發現為什麼缺一陽搏呢?有二陽搏,有三陽搏,有一陰搏、有二陰搏、有三陰搏,還有這個三陰三陽俱搏,怎麼就沒有一陽搏呢?張景嶽注解,“此篇獨缺一陽搏者,必脫簡也。六經次序意義。”這就是講的是六經次序。後文中會有詳細的講述。這裡我們知道《黃帝内經》原文,尤其是《素問》很多地方都是錯簡的或者是脫簡,這裡肯定是有一段丢失了,丢失了之後,從唐代那時候就沒有,再往前找不好找了。所以在這裡丢了一陽搏,這就是這一整段經文的含義。

我們研究《黃帝内經》這段一定不要拘泥于說幾日死,就一定是這個死亡日期,有的時候是用生成術來推測,有的是用生克來進行解釋,這種情況一般人很難理解,而且也缺乏臨床上的驗證。

像我在臨床上工作這麼長時間,确實用這種推算方式也很難預期患者的死亡時間,尤其是現在醫學又很發達,有各種各樣的治療、搶救措施,所以跟古代大概兩千多年前的生活是不一樣的,所以這裡我們就大概理解它的字面意思就可以,主要是學會這篇文獻的精神實質,不要在這些細節上進行追究。

好了,講到這裡我們學的《黃帝内經·素問·陰陽别論篇第七》就學完了。我再帶大家再複習複習本篇的要點。本篇要點是先是提出了四時正常脈象和十二經脈的變化與四時、十二月的自然變遷是順應的。一開篇就說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也?岐伯就說“四經者,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這就就是完全相應的。緊跟着就說“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所謂陰者,真藏也”,就開始分陰陽了,“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就開始講究這個脈象。通過陰陽學說來辨别脈象,診斷疾病,然後再進行判斷預後,三陽在頭,三陰在手,所謂一也,就是用這種方式來辨别疾病的情況。又講了二陽之病發心脾,三陽之病發寒熱,一陽發病少氣、驚駭、善氣等等這些一陰、二陰、三陰發病是怎麼回事,完了之後又講了六經發病的常見脈象,還有他們的症狀以及預後,這就是這一整篇的内容,就帶大家學習到這裡。

好了,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次課再見。(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三百九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産生的問題,概不負責。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