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坦白來講,沒想到自己能把王小波的三部作品看完,以為我本身不是一個特别喜歡讀書的人,但是王小波成功的吸引了我。
甚至,連有點晦澀的《白銀時代》我也看了下來。
不過,這三部曲,我個人比較喜歡《青銅時代》。
在這個書中,王小波講述了三個故事,分别是《萬壽寺》、《紅拂夜奔》和《尋找無雙》,三篇小說的時代背景都是唐代。
别人在描寫的時候,可能會參考正史,但是王小波偏偏不這樣,他喜歡參考“野史”,因為“野史”能讓一個人更好的發揮,思想跳躍性也更強。
有讀者說,這部作品的價值不大,因為看不到作者到底想表述什麼,其實這是你沒有認真思考。
當然,我并不是說自己有多高明,而是有了一點心得。
熟知這部作品的人,應該都看過專家的權威解讀,專家稱《青銅時代》所反映的,就是在一個虛僞而無恥的時代中,尋求真實的故事系列。
簡單來說就是,把内心最真實的想法,放到一個陌生的時代中。
青銅時代,說到底是一個虛僞的時代,這點作者在書中做了很好的展現。
比如在《萬壽寺》中,人們不敢面對現實,對所有的事情都采取遮掩的态度。
但是,作者卻刻畫了一個薛嵩。
在《紅拂夜奔》中,李衛公建長安城有三個方案,分别是“風力長安”、“水力長安”和“人力長安”,這三個方案看上不去沒什麼不妥。
但是,仔細看就會發現端倪。
簡單來說,作者對“風力長安”和“水力長安”都是贊許的。但是,對“人力長安”是抨擊的。
王小波覺得,這個人力會讓人失去思考的能力,不再尋求獨立自由。
在《尋找無雙》中的政治高,是三個故事的集體升華,也是作者内心中的強烈感受,這點也是他對虛僞的一個強烈控訴。
02
其實,作者描寫的挺對的,不論在唐代還是在現代,獨立自主都成了奢侈品。
遇到事情,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改變,而是選擇人雲亦雲。
之所以不去改變,是因為成本太大,不但要承受高風險,而且還容易得罪人。
甚至,有時候面對明顯的錯誤,也不會提出來。
說個朋友的故事吧。
朋友以前在報社上班,他負責報紙上版的最終檢查,有一次他看到領導的一篇文章有處問題,但是她選擇了視而不見。
一來,她覺得領導不可能犯這樣的低級錯誤,應該是自己弄錯了。
二來,她和這位領導關系本來處得就不好,如果指出錯誤,對方會不會覺得她是針對自己。
所以,思前想後她選擇了放棄,第二天報紙出來後,社長勃然大怒,她也收到了巨大的懲罰。
其實,這件事朋友本來能很好的處理掉,但是她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
在體制内,讓自己變得失去了獨立自主的能力,因為害怕承擔風險,所以才會這樣。
記得《武狀元蘇乞兒》裡有一句話:
“隻要不執法就不會枉法,所以說現實中很多人就是這樣,如果預感到可能會有一些麻煩,那麼甯願不做。”
這說白了,就是獨立自主喪失的表現。
一個成年人,最好的活法不應該是人雲亦雲,應該具備獨立的思想,知道自己内心深處的渴望,這樣才能成為生活的主人。
03
在《青銅時代》裡有這樣一句話:
“不要說話,語多必然有失。不管自己怎麼努力學習、改造思想,總是趕不上形式。最好的态度就是虛心一點,等着你告訴我她是誰,我甚至絕不随聲附和。”
在這種事上,我總是追随希臘先哲蘇格拉底的态度:
“我隻知道我一無所知。”
既然蘇格拉底都不怕,我也不怕别人說我是傻子。
說實話,看到這裡我内心挺可悲的,很多人明明能坦誠交流,明明早就知道答案,但因為規則,卻隻能裝作一無所知。
他們等待比自己身份高的人告訴自己,真不知道這是一種聰明還是一種傻。
做任何事,我們似乎都特别有信心,但可悲的是我們的信心看似堅不可摧,實際上卻太容易易碎了。
就像王小波說的:
“信心這個東西,什麼時候都像個高樓大廈,但是裡面卻會長白蟻。”
人生不過短短幾萬年,沒必要一直隐藏,那樣的生活也沒有絲毫的意義。
生活本來是用來享受的,而不是畏手畏腳的敬畏。
每個人都有迷茫的時候,迷茫就會失去方向,希望我們能在人生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就像王小波一樣能時刻保持獨立自由。
因為,隻有這樣,你才會活成生活的主人。
餘生不長,願你在精神上保持絕對的自由、在人格上保持絕對的獨立,共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