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明朝經濟最繁榮的時期,莫過于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政治上,明朝削藩基本結束,中央集權得到加強,文化上修撰《永樂大典》讓中國文化得到空前統一。
而在經濟上,最讓人熟知的,就是鄭和七下西洋了。
有趣的是,在鄭和第五次下西洋時,在海外收獲兩隻“麒麟”,鄭和将麒麟帶回來後送給了朱棣,這讓朱棣大喜過望。
然而在今天博物館展示了當年麒麟的畫像,今天的人們看到當年麒麟的樣子,都不禁捧腹大笑。
為什麼鄭和帶回來的麒麟會那麼有趣?這隻麒麟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一,南下西洋,彰顯國威明太祖朱元璋在統一中國後,以明教為基礎創立了大明帝國。而朱元璋執政的三十一年中,曾下過“片闆不得入海”的命令,并且在東南沿海嚴格執行。
很多人批評朱元璋不懂經濟,閉關鎖國留下禍患。但是朱元璋比當時的任何人都懂經濟,“片闆不得入海”隻是限制了民間船隻出海,可沒說不讓官府的船出海。
所以這條法令隻是限制了民間海上貿易的發展,而對于明朝而言,朱元璋效仿唐朝,創立了一套屬于自己的貿易體系。
類似于唐朝,明朝也用朝貢體系為貿易主體。簡單來說,明帝國允許所有海外國家到來,到京城後将香料、象牙、橡膠等特産進貢給朝廷,然後中央再以皇帝的名義賜給外國使者瓷器、絲綢等中國特産。
所以,與其說外國使者是來進貢的,倒不如說是商人到中國來做貿易的。同時,朝廷還允許外國多帶一些特産,可以在京城中朝廷特批的市場進行交易。
所以,“朝貢”體系本質上還是做貿易,隻不過貿易是由“老朱家”自己掌控的。換句話說,對外貿易隻允許國家進行,民間就不能與外國私通了。
而洪武年間,由于國内局勢尚未穩定,朱元璋與外國做的貿易比較少,到了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棣時期,朝貢貿易才漸漸有了起色。
朱允炆登基後,北方燕王朱棣發動靖難,率大軍一路南下。當燕王攻破南京後,皇宮内燒了一場大火,朱允炆也在此次大火中不見了蹤影,最後朱棣順勢登基,定年号為永樂。
永樂年間,國内局勢在朱棣擅長戰争的優勢下得到了真正的和平,北方的蒙古也不敢随意進犯,為此朱棣還特地遷都,将明朝首都從南京遷往北京。
國内局勢穩定後,下一步就是思考如何賺錢了。朱棣通過幾次主持朝貢貿易,發現國外的香料、沉香、動物制品非常受貴族歡迎,京城的王公貴族願意出大價錢購買這些産品。一來二去,國庫也慢慢豐盈了起來,而朝貢賺來的錢,都進入了朱棣個人的“小金庫”。
于是朱棣決定,派遣船隻前往南洋,與更多的國家取得聯系,讓這些國家都與明朝官府做“朝貢貿易”,這樣就能獲得更多的好運與黃金填充明朝的國庫。
計劃确定後,朱棣派遣三寶太監鄭和親率艦隊共下南洋。至此,鄭和下西洋的史詩就拉開序幕了。
鄭和下西洋時,對外宣稱的理由是“尋找太上皇朱允炆”,可這個理由其實是經不住仔細推敲的。因為當年朱棣攻入南京時,就對外聲稱朱允炆在大火中被燒死了,隻有朱允炆死了,自己登基的合法性才紮實。所以朱棣不能明說朱允炆還活着,下西洋用這個理由實在有些牽強。
但朱棣自己想做貿易這個真實理由更不能對外公然聲張,因為中國的封建社會,帝王價值觀受儒家文化影響,要以農業為治理國家之根本。如果朱棣對外直接說自己想靠做生意賺外快,也許就不會被後人稱之為明君了。
不管怎麼樣,由鄭和帶領,數百艘寶船組建的大型艦隊就這樣浩浩蕩蕩向南洋駛去了。
數百艘船可不是白帶的,鄭和下西洋有一個潛在的意義,就是構建以明帝國為中心的貿易航線,凡是鄭和艦隊所到之處,都沒有海盜出沒。
在前幾次下西洋中,東南亞地區的海盜曾經幾次嘗試掠奪鄭和的船隊,但不論是海戰還是登艦作戰,海盜的船隻簡直就是蚍蜉撼樹,相比于明朝上面能騎馬的寶船,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
其實很多東南亞國家非常想來中國做貿易,但是海上總有海盜,增加了航海貿易的風險,因此就打退堂鼓了。但鄭和下西洋後,前往中國的航線得到了保障,這樣海洋貿易就更加繁榮了。
鄭和下西洋對于明朝而言,利潤是非常可觀的,7次下西洋總利潤保守估計一共是黃金72萬兩,白銀1276萬兩。
這筆錢是什麼概念呢?要知道,明朝中後期張居正的稅制改革,才給國庫增加了400多萬兩白銀收入,而後來清朝雍正年間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的新政,也才讓清朝國庫新增360萬兩白銀收入。
由此可見,在海上做貿易是有多麼賺錢了。有了這筆錢,朱棣盡管個人開支比較大,也能五次出塞遠征蒙古,修撰《永樂大典》,遷都北京,修築紫禁城。直到朱棣去世,國庫還有三百餘萬兩白銀的剩餘,為後來明朝的興盛打下基礎。
在鄭和七次下西洋中,最遠航行到東非地區。鄭和也是在這裡找到了中國古代的祥瑞之獸——“麒麟”。
鄭和與麒麟之間又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二、酋長贈麒麟,朱棣大喜當鄭和的艦隊駛向非洲東海岸時,将艦隊停靠在今肯尼亞地區的港口。這裡的社會文明比較落後,草屋組成的村落随處可見。
鄭和一行人來到非洲後,找到了當地部落的酋長,并宣讀大明王朝皇帝诏書。
據記載,當地部落是中國人沒見過的民族,他們擁有黝黑的皮膚,男性狩獵赤身裸體,武器與工具遠不及南洋。瓷器擺在酋長的草屋内,都顯得格格不入。
酋長表示自己很願意向大明俯首稱臣,隻可惜自己部族的航海技術有限,不能派船隻前往中國了。但是酋長願意贈送給皇帝一些禮物,以表達自己的心意。
當酋長将禮物帶到鄭和面前時,鄭和與随行人員無不震驚。此物有龍角,黃鱗,蛇身獸肢,就是與中國民間傳說中的麒麟十分相似。
鄭和撫摸着這隻活物,連聲叫好,并将它帶到自己的寶船上,随行的還有一個肯尼亞姑娘,她懂得如何飼養這隻“麒麟”。
回到中國後,鄭和先送書信給成祖朱棣。朱棣聽說,海洋的盡頭有一片土地,土地上孕育着麒麟,麒麟應該在天朝的中心生活,故鄭和把它帶了回來。
不日,鄭和船隊滿載而歸,帶着各國的貢品回到了京城。與往次不同的是,在諸多貢品中,朱棣最期待的就是鄭和帶回來的那兩隻“麒麟”。
古代帝王比較迷信,對“祥瑞”比較在意,通過一些珍奇的動物與天氣來判斷未來是否順利、今年是否豐收。在明朝的帝王中,朱元璋就不怎麼太相信祥瑞,畢竟自己是從一介平民白手起家,不怎麼信鬼神祥瑞。但是他的兒子朱棣就比較迷信,南下靖難時,一個不正常的風向就讓他恐懼不已,去東北借兵的時候,看見黑龍江地區有鶴群結隊栖息,又覺得自己靖難一定會成功。
所以朱棣對帶有“祥瑞”對動物還是比較在意,他比任何一次都盼望鄭和進京。
當鄭和入宮時,左右文武夾道歡迎。黑皮膚的肯尼亞姑娘牽着麒麟來到大殿門前,在旁的文物百官無不稱奇。
“果真是麒麟啊!”
“陛下,這是祥瑞之物啊!”在旁的文官奉承道。
朱棣走出貢獻,在院子裡欣賞着這隻麒麟,雖然樣子很像,可總感覺哪裡不對勁。于是朱棣便問左右,有誰見過麒麟。
麒麟是中國神話裡的動物,大家都沒見過。被皇帝問到時,在場的官員們都默不作聲。這隻動物是不是麒麟,還得靠朱棣說的算。
畢竟這隻動物實在是太奇特了,在中國沒見過這樣的。朱棣見場面比較尴尬,便大笑起來,稱此物就是麒麟,還要重重封賞鄭和一行人。
随後,朱棣派遣一名畫師,将這隻“麒麟”畫了下來,這幅畫至今還在博物館中珍藏。
四百多年後,當遊客們看到這幅畫,聽完這裡的故事後,無不捧腹大笑。
正如你們所見,這根本就不是什麼麒麟,隻是一隻普通的長頸鹿。在現在的動物園裡,長頸鹿實在是太平常了。
原來當時鄭和描繪的龍角,是長頸鹿頭上的犄角,蛇身,其實是長頸鹿長長的脖子。難怪朱棣當初在看到長頸鹿時,總覺得它和麒麟相比哪裡有些奇怪。
雖然長頸鹿如今人盡皆知,但是在當時的明朝,所有人還都是第一次見到,别說是中國,就連航海剛起步的歐洲也沒有長頸鹿,長頸鹿隻是非洲的“土特産”罷了。
在朱棣眼裡,不管這兩隻長頸鹿是什麼東西,隻要它們是麒麟,那就是麒麟。朱棣讓非洲女孩将麒麟牽到後院中,好生照顧。隻要長頸鹿能和祥瑞搭上邊,怎麼樣都是高興的。
從那天起,京城的百姓都知道當今皇上擁有一隻麒麟,不僅朱棣高興,這也變相鞏固了朱棣的政權合法性,人們都認為他才是真正的天子。
數月後,鄭和再度下西洋。可是在朝堂上,朱棣再也不願意提起麒麟的事情。
許多人想問又不敢問,這隻麒麟在朱棣的園子裡生活得怎麼樣呢?
原來,長頸鹿來到中國後,不太适應潮濕的季風氣候。在朱棣收下長頸鹿不久,這頭長頸鹿就患病身亡了,随長頸鹿一同來的女孩,因為皮膚黝黑,也不久被放逐出宮。
朱棣實在是不願意提起這件事情,因為如此祥瑞之物在他手裡被養死了,不太好說出口,大家就當這件事過去了,誰也沒有在提。
當然,鄭和帶回來長頸鹿在今天看來也不僅僅是光為了逗朱棣開心。它證明了十五世紀的中國是有能力航海到非洲的,比歐洲早了一百多年。由于非洲南北跨度比較大,鄭和船隊在非洲沿岸航行了許久,最後認為這裡才是海洋的盡頭。鄭和也再沒有航向非洲,将重心放到了貿易比較發達的東南亞與中東地區。
鄭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時,路上染病去世。遺憾的是自鄭和以後,明朝再也沒有派船艦前往其他地區做貿易。
既然航海如此賺錢,為什麼明朝就停止海上貿易了呢?
原來,雖然鄭和每次從海外回來,帶來的特産換成白銀能賺不少錢,但這些錢都進了國庫,也進了朱棣個人的腰包,對于朝堂上的官員而言,下西洋對他們來說沒有一點好處。
自朱棣之後,每當皇上想效仿鄭和下西洋來充盈國庫時,官員們就以“勞民傷财”、“忘本”等理由拒絕。與此同時,東南沿海的民間資本開始買通官府,嘗試将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走私到海外。
遺憾的是,當明朝的官船不再出現在海上時,海盜就更加猖獗了,以中國為中心的海洋貿易體系,也随之土崩瓦解,從江南沿海出發的走私船隻,其出口商品的利潤也大打折扣。
最後,東南亞的商業開始慢慢崛起,他們做了中間商,從中國的走私販裡進口瓷器與茶葉,在用這些換取歐洲的火器與藝術品。一來二去,中國出海的利潤越來越低,而民間資本主義,在沒有政府的庇佑下,到了明朝中後期,也逐漸蕩然無存了。
鄭和拿長頸鹿當麒麟給朱棣雖然聽起來是笑話,但也證明了中國曆史上曾經也是一個海洋國家,也正是有鄭和下西洋的存在,中國的封建才沒有變得那麼徹底。曆史的發展總有先後,但最終将趨于大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