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古稱陳倉、雍城,譽稱“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是關中平原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關中——天水經濟區副中心城市。地處關中平原西部,下轄3區9縣,總面積1.81萬平方公裡。2018年末常住人口377.1萬人。
2014-2018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及增速
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179.81億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75.32億元,增長4.3%;第二産業增加值1404.81億元,增長9.4%;第三産業增加值599.68億元,增長8.7%。三次産業結構比為8.0:64.5:27.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産總值57697元,比上年增長8.5%,折合8830美元(彙率為1美元兌6.5342元人民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104.61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為50.7%。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2%;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9%;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上漲8.3%;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上漲9.3%;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上漲2.3%。
居民消費
全年财政總收入209.49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08億元,同口徑增長9.7%。國稅收入149.98億元,增長38.2%;地稅收入40.25億元,下降6.7%,扣除“營改增”政策影響,同口徑增長28.1%。國、地稅收入合計190.23億元,增長25.4%。2017年,全年财政支出301.59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0.12億元,增長12.7%;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35.83億元,增長24.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20.21億元,增長10.8%;節能環保支出10.62億元,增長8.4%;住房保障支出16.25億元,下降3.1%;農林水事務支出37.59億元,下降5.9%;教育支出59.85億元,下降1.7%。[1]
2018年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265.16億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63.39億元,增長2.7%;第二産業增加值1434.07億元,增長7.4%;第三産業增加值667.70億元,增長8.2%。三次産業結構比為7.2:63.3:29.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産總值59988元,折合8741美元(彙率為1美元兌6.8632元人民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155.92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為51.0%。[2]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商品零售價格上漲
1.7%;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上漲3.7%;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上漲4.6%;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上漲0.4%。
全年畜牧業生産情況
2017年,全年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産值309.85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其中,農業總産值179.70億元,增長6.0%;牧業總産值102.27億元,增長1.6%;林業總産值12.54億元,增長11.8%;漁業總産值1.28億元,增長3.9%。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87.15萬畝,比上年下降0.8%;油料播種面積15.15萬畝,增長4.0%。糧食總産量142.90萬噸,下降1.9%。其中,夏糧總産量81.29萬噸,下降0.9%;秋糧總産量61.61萬噸,下降3.2%。油料總産量1.96萬噸,增長9.1%。
全年畜牧業生産形勢穩定,主要畜牧産品産量、畜禽存欄保持平穩。全年園林水果總産量 149.40萬噸,比上年增長2.8 %。其中,蘋果産量77.94萬噸,增長4.1%;猕猴桃産量58.03萬噸,增長0.7%。蔬菜産量150.17萬噸,增長1.5%。
全年水産養殖面積3188公頃,比上年增長0.4%;水産品産量7800噸,增長1.5%。
工業和建築業
2017年,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082.93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86.04億元,增長9.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3196.35億元,比上年增長26.4%。其中,國有企業産值203.30億元,增長30.7%;集體企業産值5.76億元,增長6.7%;股份合作企業産值0.66億元,增長22.1%;股份制企業産值2779.30億元,增長27.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産值198.44億元,增長14.3%;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産值8.89億元,增長34.6%。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産值688.24億元,增長15.0%;重工業産值2508.11億元,增長29.9%。
全市五大支柱産業汽車及零部件産業完成産值431.59億元,增長1.0倍;能源化工産業480.76億元,增長29.8%;裝備制造産業623.09億元,增長19.8%;煙酒食品産業303.12億元,增長11.7%;钛及钛合金産業254.70億元,增長3.3%。
全年建築業增加值321.88億元,比上年增長17.2%(按現價計算)。年末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建築企業170戶,年平均從業人員12.94萬人,下降6.8%。全年共簽訂合同額962.60億元,增長30.5%。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産值830.85億元,增長30.4%。[1]
2013-2017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及增速
2017年,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3856.67億元,比上年增長20.5%。其中,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及跨地區項目投資)3746.49億元,增長20.2%。在固定資産投資中,民間投資2229.56億元,增長19.1%。固定資産投資按産業分,第一産業投資421.10億元,比上年增長55.0%;第二産業投資1091.98億元,增長10.3%;第三産業投資2233.41億元,增長20.5%。
全年房地産開發企業完成投資165.60億元,比上年增長25.1%。商品房施工面積1178.39萬平方米,增長25.4%,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349.01萬平方米,增長49.8%。商品房竣工面積61.05萬平方米,下降22.5%。商品房銷售面積311.38萬平方米,增長8.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93.08萬平方米,增長8.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17.41萬平方米,增長31.1%。
全年共完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投資60.13億元,新開工棚戶區改造項目38個、2.5927萬套。截至2017年底,全市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項目基本建成1.9611萬套,竣工18.5315萬套,分配入住17.437萬套,入住率94.1%。
2017年主要行業固定資産投資
2017年,固定資産投資按産業分,第一産業投資421.10億元,比上年增長55.0%;第二産業投資1091.98億元,增長10.3%;第三産業投資2233.41億元,增長20.5%。全年房地産開發企業完成投資165.60億元,比上年增長25.1%。商品房施工面積1178.39萬平方米,增長25.4%,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349.01萬平方米,增長49.8%。商品房竣工面積61.05萬平方米,下降22.5%。商品房銷售面積311.38萬平方米,增長8.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93.08萬平方米,增長8.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17.41萬平方米,增長31.1%。
全年共完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投資60.13億元,新開工棚戶區改造項目38個、2.5927萬套。截至2017年底,全市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項目基本建成1.9611萬套,竣工18.5315萬套,分配入住17.437萬套,入住率94.1%。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0.88億元,比上年增長14.1%。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27.76億元,增長14.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3.12億元,增長9.0%。按消費形态分,商品零售額714.14億元,增長14.2%;餐飲收入86.74億元,增長12.6%。
2013-2017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增速
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522.36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其中,日用品類增長24.0%,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0.8%,娛樂體育類增長19.7%,汽車類增長18.2%,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6.5%,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0.2%。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57.52億元,比上年下降9.6%。其中,出口35.83億元,下降21.3%;進口21.69億元,增長19.9%。
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8個,當年實際利用外資7227萬元。全年新增各類金融機構4家,年末達124家。其中,新增銀行類機構2家,保險公司1家,證券公司1家。
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币各項存款餘額2617.09億元,比年初增加243.29億元,增長10.2%。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583.27億元,比年初增加125.56億元,增長8.6%。
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币各項貸款餘額1394.30億元,比年初增加209.22億元,增長17.7%。其中,短期貸款餘額459.68億元,增長18.4%;中長期貸款餘額823.58億元,增長22.2%。
全市18家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12.35億元;實現貸款餘額10.97億元,較年初減少0.64億元,下降5.5%。
2017年,全市社會融資規模存量1963.86億元,同比增長11.3%。
全年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額2194.01億元,比上年下降17.6%。其中,A股成交額1690.30億元,下降23.6%;B股成交額0.38億元,下降36.9%;基金交易量9.62億元,下降53.7%;債券交易量336.63億元,增長1.7倍。
全市共有保險公司41家,營業網點210個。其中,财産險公司20家,人身險公司21家。全年實現保費總收入72.55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财産險保費收入12.22億元,增長10.4%;農業險保費收入0.86億元,增長6.2%;壽險保費收入54.76億元,增長2.9%;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4.71億元,增長13.2%。全年各類賠款與給付支出18.6億元,增長8.3%。其中,财産險賠款支出7.3億元,增長11.5%;人身險賠款與給付支出11.30億元,比上年增長6.3%。保險深度(保費收入/GDP)3.33%,保險密度(保費收入/年均常住人口)1920.33元/人。[1]
1. 2017年寶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引用日期2020-02-12]
2. 2018年寶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引用日期2020-02-12]
本文章由頭條百科用戶用戶農夫、周在郭裡、用戶3299565512697、用戶1751396847430、忘記你的好ty參與編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