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晚
廣州市從化區出現龍卷風
經從化區氣象局工作人員現場确認,龍卷風出現在19時25分左右,尺度很小,距離龍卷風最近的(約700米)太平二中氣象站,錄得6級陣風(12.6m/s)。經現場目擊者反饋,生命史為3分鐘左右。
>>此前報道<
16日晚
南方 記者直擊龍卷風後的從化太平鎮
↓↓
16日深夜11時,廣州從化太平鎮太平東路上一片漆黑,過往車輛的燈光映着路邊東倒西歪的樹木,随處可見當晚此處大風的痕迹。
據從化發布,6月16日19時20分許,太平鎮出現“龍卷風”現象,造成部分區域停電、臨時棚架倒塌、綠化樹損毀堵塞交通等情況,主要涉及太平開發區、太平村、太平鎮沿江西路等地段,暫無發現人員傷亡。
“風有多大,看看路上就知道。”太平鎮醫院的保安指着被吹斷的圍欄感慨。記者現場看到,龍卷風過境之後,整條街道樹木枝幹被吹散滿地,不少樹木甚至被徑直吹倒。
由于龍卷風風力太勁,太平醫院外做核酸區域的頂棚也被吹塌。深夜,有應急人員到場緊急進行搶修。
據從化區衛健局局長朱翼虹介紹,由于當天醫院在鎮街進行核酸,發生大風時,棚内并無人員。而連夜搶修,也是為了保障第二天能順利服務市民。
醫院所在街道也出現了停電問題。周圍居民告訴記者,龍卷風破壞了附近的變壓器。記者在現場看到,電力搶修車和搶修人員在現場修複受損變壓器。
記者從廣州供電局了解到,截至16日21時30分,5400餘名用戶用電受影響,主要區域為屈洞村、水南村、太平村等一帶。從化供電局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已通過客戶經理對受影響用戶和村委發送了停電信息告知和用電提醒,将全力組織力量開展故障檢查和搶修複電工作。
昨晚
龍卷風也對廣州地鐵14号線造成影響
16日23時05分
廣州地鐵發布情況說明
↓↓
6月16日19:30許,有異物疑因強風從外部飄落至十四号線新和站至太平站區間軌道上,為确保安全,地鐵公司馬上啟動應急響應,并調整列車運行。
由于異物尺寸較大,需停電處理。期間,十四号線雙向快車改為普通車運行,嘉禾望崗至鐘落潭區段、赤草至東風區段雙向小交路運行,并在鐘落潭至赤草區段啟動公交接駁。同時,通過車站和列車廣播、官方微博等平台發布延誤信息,增派服務人員進行客流疏導,維持現場客運秩序,減少此次事件對乘客的影響。
至20:56左右,異物處理完畢,十四号線全線逐步恢複正常行車。
廣東是我國龍卷風多發地之一
龍卷風作為一種
破壞力極強的強對流天氣
是在強烈不穩定天氣條件下
産生的一種小範圍的空氣渦旋
中心風力可達50-150米/秒
直徑一般在幾米到數百米之間
龍卷風生成和消失都很迅速
常與雷暴、冰雹和暴雨等
強對流天氣系統相伴出現
破壞力極強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
1991-2020年統計數據
在我國
江蘇、廣東、湖北、安徽等省
發生龍卷風次數較多
其中江蘇和廣東最多
年均龍卷風分别為4.8個和4.3個
遇到龍卷風怎麼辦?
龍卷風形成後
一般維持十幾分鐘到幾小時
其襲擊範圍很小
但破壞力大
一旦遇到
我們到底應該如何防禦呢?
一、如果在家裡,務必遠離門、窗和房屋的外圍牆壁,躲到與龍卷風方向相反的牆壁或小房間内抱頭蹲下,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是躲避龍卷風最安全的地方;
二、在電杆、房屋倒塌的緊急情況下,應及時切斷電源,防止觸電或引起火災;
三、在野外遇龍卷風時,應就近尋找低窪地并倒伏,但要遠離大樹、電線杆、廣告牌、圍牆等,以免被砸、被壓或發生觸電事故;
四、乘坐汽車外出遇到龍卷風時,應開車向相反方向躲避,或立即離開汽車,到低窪地躲避。
今年廣東龍舟水為十年來最強
今年的龍舟水還沒結束
但廣東累積雨量已達404.5毫米
為10年來最強龍舟水
據氣象部門介紹,“龍舟水”時期(5月21日-6月20日)廣東曆史平均雨量324.4毫米,曆史最大625.6毫米(2008年),近10年的則是最大383.7毫米(2019年)。
5月21日-6月15日,2022年“龍舟水”廣東平均累計雨量已達404.5毫米,超過2019年成為10年來最強。
據@廣州天氣
今年龍舟水開始以來至6月15日
廣州全市平均下雨22.5天
也就是說
龍舟水期間
廣州隻有3.5天沒下雨……
氣象台預計,6月17日-21日廣東強降水持續且呈加強趨勢,部分市縣伴有8級左右雷暴大風。注意防禦内澇、洪水、山洪等災害,其發生的風險極高。
廣東的暴雨還要下多久?
據@廣東天氣
在短波槽頻繁東移
低空急流加強下
21日前廣東強降水持續且呈加強趨勢
展望22日副高加強西伸
廣東持續強降水22日有望結束
具體預報如下:
17日,粵北、珠江三角洲中北部市縣有暴雨局部大暴雨,粵東和粵西市縣有大雨到暴雨,其餘市縣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18日-19日,粵北、珠江三角洲中北部市縣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粵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餘市縣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20日,粵北、珠江三角洲中北部市縣有暴雨局部大暴雨,其餘市縣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雨還沒有那麼快停
大家出門記得帶傘
注意出行安全!
綜合 | 南方 客戶端(記者 徐勉 張晉)、@廣東天氣、@廣州天氣、@中國天氣、廣州日報、@從化天氣等
來源: 南方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