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uno與黑色uno 區别?大家都愛《UNO》,因為它夠簡單,夠歡樂,夠刺激,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藍色uno與黑色uno 區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大家都愛《UNO》,因為它夠簡單,夠歡樂,夠刺激。
同樣是打牌,《UNO》裡既沒有地主也沒有皇帝,你隻需要根據簡單的規則搶先出完自己的牌就行。在這款遊戲裡,技術的成分被大大壓縮,是輸是赢,主要看運氣。
加戲加得足夠多的話,這差不多就是一盤UNO遊戲裡的高光時刻了:
“啪!”上家甩出一張 4。你嘴角上揚,露出一抹高貴冷豔的微笑,一張一模一樣的黑色 4也在你的手牌中緩緩出鞘,你的下家見勢不妙,流下一滴冷汗……終于,他看到了那張牌,臉上的肌肉開始抖動,你仿佛已經聽見來自他靈魂深處的哀嚎,以及其他玩家的歡呼——“ 8,這是 8!我要摸八張牌了啊啊啊啊啊啊!……”
這個梗圖很生動地描繪了玩《UNO》時的情景
但是,這個情況本來不該出現的——如果你按官方提供的“正确規則”來玩的話。
5月5日,平地一聲驚雷,UNO官方在推特上發布了一條不得了的消息:如果你吃到 4牌,隻能老老實實地摸牌然後跳過回合,不能用出張 2的方式逃避摸牌,并且疊加給你的下家。
他們還在末尾加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我們知道你這樣玩過。”
這個轉發點贊評論量的熱度已經突破天際了
玩家們一下子炸了鍋:這還咋玩?
不死心的網友在下面評論區小心翼翼地問:如果 4不能疊 2,那“同級”的 4/ 2總能互相疊吧?
UNO官方迅速回複:不行。
管大家說破了頭,官方就是闆着一副面孔,開啟了無限複讀模式:我說不行,那就是不行,你們這些玩家也不用說啥,說啥都是“村規”(houserules,指玩家們自己改良的玩法)。
順帶一提,在《UNO》的官方PC版裡(由育碧開發,你可以在Steam上找到),明明顯示是可以這樣疊加的,而且這一幕還出現在了遊戲的宣傳片裡:
官方村規,最為緻命
不管怎樣,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國内,同樣是舉座皆驚。
中外玩家的反應基本一緻。先是大吃一驚:什麼?我這十幾年的UNO竟然是瞎玩的——然後是質疑:你們官方這麼一搞,UNO還有個樂趣?——最後是接受(以及不屑):你們就是一印卡的,根本不懂UNO,老子愛怎麼玩怎麼玩!
玩家:“聽好,印你的牌去就行,讓我們自己玩自己的。”
這個過程看起來很像瑞士裔心理學家庫布勒·羅斯的“死亡經曆五階段”理論,也就是所謂“否認-憤怒-讨價還價-沮喪-接受”的這一套過程。某種意義上,它也确實很像:一個無法避免的權威宣布了一件讓人痛苦的事,而且不會有什麼改變。
但有一點不同。死亡是很難避免的,但是對于官方這麼讨人嫌的死闆解釋,玩家們至少有說一句“我不管,我就要這麼玩”的權利。
早在兩個月前,Reddit論壇裡的兩位網友就進行了一番相當具有哲學意味的對話——
“UNO最棒的部分就是我們都在完全瞎玩。”
“你在說啥嘞?UNO唯一的玩法就是瞎玩。”
玩家們和UNO官方立場的分歧就在這裡:如果不按規則玩會讓大家都更高興,為什麼非得抱着規則不放呢?或者再進一步,既然《UNO》是款遊戲,那麼好玩才是評價它的标準,如果大家都認為自己改良的規則比官方的“正确規則”更好玩,那所謂的正确又有什麼意義呢?
比如,可能你都從來沒有注意到過,但是《UNO》的官方規則裡面還有“計分”這一項,規定了“第一個把牌打光的玩家獲得相當于其他玩家手中剩餘牌的分數(每種牌還分開标了對應的分值),先攢夠500分的玩家獲勝。”
大多數人估計都不會在聚會的時候還要拿個紙筆去記什麼分吧?玩就對了,高興最重要。顯然,UNO官方已經忘記了遊戲最初的目的,除非他們是想靠這種方式給自己的官方身份正名,或者就是單純地想要賣個并不成功的萌。
他們用僵化的規則去框定玩家,但也是他們自己把本來應該開放包容的态度藏在了卡牌盒裡:在《UNO》的卡牌裡,有四張空白卡,用來讓玩家在上面寫上屬于自己的規則,其中一張已經提前印好了範例——
他們本來賦予了玩家們為遊戲創造全新樂趣的權利,但不知為什麼又粗魯地收了回去。我想,這也許就是大家反應如此激烈的原因之一。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UNO玩家心裡,也應該有一千種玩《UNO》的規則。
籃球在奈史密斯剛發明的時候,隻允許球員們互相傳球,不能自己運球前進,但很快,人們發現“把球傳給自己”是更有樂趣的玩法。就這樣,在一系列的規則修訂中,籃球作為一項運動發展壯大, 直至在百年之内成為一項全球性的娛樂活動。
《UNO》沒有必要承擔這樣宏大的角色,它隻是一款老少鹹宜、适合聚會時玩的小遊戲而已。它夠簡單,夠歡樂,夠刺激,所以大家都愛它,也願意用自己的方法去玩它。提供一個框架,然後把一切交給玩家,這樣就已經很好。
從這個角度來看,最不懂《UNO》的,也許恰恰是UNO官方自己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