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明刻本特征

明刻本特征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02:40:16

問:我是一名書法初學者,在閱讀書法文章過程中,經常看到“墨迹本”、“刻本”這樣的術語,半懂不懂的,請解釋一下。

答:好的。“墨迹本”、“刻本”應該是有關書法字帖最為常用的詞彙了。“墨迹本”也簡稱為“墨本”,就是那種白底黑字的書法作品,即在白紙(當然也包括在絹帛等絲織品、其他顔色的紙張)上書寫的黑色字迹。而“刻本”呢,即首先将書法作品先刻到石闆或木闆上面,然後再用紙去拓印,得到的是黑底白字的作品,也就是“拓本”,從這個角度上講,“刻本”其實等同于拓本。

而“墨迹本”、“刻本”同時出現時,多數情況下是原來手寫的法帖或存在或不存在,存在的話就是墨迹本,而原迹在流傳過程中消失了,隻留下拓本,就說隻有刻本。大緻說的就是這些情況。

明刻本特征(什麼是墨迹本和)1

(圖:《冠軍帖》刻本)

問:那所有墨迹本,是否都是原作?

答:絕大多數情況下,這麼說是沒有錯誤的。但也有不少例外。比如說一些古代名家的書法作品,如王羲之、王獻之(即二王父子),由于年代久遠,他們的手書墨迹本都沒有留傳下來,現在我們看到的二王墨迹本,基本上是唐代人摹寫的,雖然摹寫得很到位,但終歸不是他們的手迹。

再一種情況,宋代以後,凡是有名的書家,就會有人去“作假”,我們稱之為“僞作”,這些僞作多數也是墨迹本,但畢竟不是原作者所寫,這樣的墨迹本,嚴格地講,我們也不能稱之為原作。

問:那所有的碑刻,是否也可稱為“刻本”?

答:碑都是需要刻的。我們這兒所說的“刻本”,通常是指對法帖墨迹本上石再拓出黑底白字的複制本。“碑”和“帖”,在書法領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大緻所指範圍,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有過簡單介紹,感興趣的話可翻看一下。

問:刻本還有一名詞,叫作“翻刻”,這又是什麼意思?

答:這個“翻刻”呢,是指原來的墨迹本已經不見了(或暫時無法獲得),手上隻有一個拓本(刻本),然後就将這個刻本權且當作是墨迹本,再上石刻出,也就是二次刻本。多數情況下,翻刻也就是指“二刻”,極少數情況下,還會出現“三刻”、“四刻”。顯而易見,翻刻次數越多,“走樣”也就越明顯。

問:我們在臨帖時,是以墨迹本為主,還是以刻本為主?

答:總原則是:能看到墨迹本,就不必用刻本。但墨迹本畢竟是有限的。在臨完墨迹本後,實在沒辦法了,這時就要臨習刻本。我們還是以二王為例。世傳二王的墨迹本(雖然是唐人摹寫)也就那麼一些,如果我們希望進一步學習二王,那就得臨習《淳化閣帖》、《大觀帖》、《十七帖》等有關二王的法帖,而這些法帖,都是刻本了。今天就到這兒,再見。

2016年3月1日 楊中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