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廣東油炸鬼是什麼

廣東油炸鬼是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7 12:07:38

清末民初徐珂《清稗類鈔》(商務印書館1916年版):“油炸桧長可一尺,捶面使薄,以兩條絞之為一,如繩,以油炸之。其初則肖人形,上二手,下二足,略如X字,蓋宋人惡秦桧之誤國,故象形似誅之也。”清柴小梵《梵天廬叢錄》亦載:“舊雲,浙人惡秦桧,因溲面狀桧,投諸鼎镬,食以洩恨,名曰油炸桧,猶墓前鐵像也。千秋信始,忠奸昭昭,而獨于桧尤為名人痛惡,何耶?桧今作脍,遂鮮知其始者。”鹹豐年間張林西著《瑣事閑錄》,則更是将各地對油條的稱呼做了個梳理:“油炸條面類如寒具,南北各省均食此點心,或呼果子,或呼為油胚,豫省又呼為麻糖,為油馍,即都中之油炸鬼也。”

廣東油炸鬼是什麼(南方的油炸鬼是什麼)1

馓子

北魏賈思勰在其所著的《齊民要術》中記錄了一種油炸面食叫“寒具”,有點像今天的馓子。“寒具”源于寒食節,春天天幹物燥,易發火災,古人于此時禁煙火,吃冷食,寒具就是為寒食節準備的食品,油炸後可保存較長時間。

廣東油炸鬼是什麼(南方的油炸鬼是什麼)2

油條(南方稱為油炸鬼)

天津人所說的煎餅果子,就是煎餅卷油條。河南人說的麻糖現多寫作“麻燙”,老黃縣人管油條叫“麻teng”,系由“燙”字輕聲變韻而來。漢代傳入中國的佛教,認為壞人死後要下十八層地獄,其中第九層即油鍋地獄,壞人要在這裡炸得外酥裡嫩。油條由寒具發展而來,宋人把對秦桧的憤恨與佛教的十八地獄說結合起來,“油炸桧”遂新鮮出爐。“桧”一讀huì,用于人名;一讀guì,如蜀桧,即塔枝圓柏。兩個讀音都與“鬼”相近,再加上直呼宰相名諱容易被請去喝茶,所以不少地方改稱“油炸桧”為“油炸鬼”。

不過老北京人口中的“油炸鬼”與油條還是略有區别的,油條又粗又長,俗稱“棒槌果子”或“杠子”,而油炸鬼則是約半尺長短的橢圓形圈兒,按形狀分有長套環兒、圓套環兒、小套環兒。

廣東油炸鬼是什麼(南方的油炸鬼是什麼)3

豆汁兒、焦圈兒(老北京人稱為油炸鬼)、辣鹹菜絲

現在常見的焦圈兒,嚴格說即為油炸鬼之一種,對老北京文化頗有研究的文史大家朱家溍先生在《老饕漫筆·序》中做過解釋:“吃‘馬蹄燒餅’夾‘油炸果’,就‘大腌蘿蔔’最美。‘油炸果’的果字讀兒音,這是保留在北曲中的元大都音。‘焦圈’一詞是新北京話,從前隻稱‘油炸果’。”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長這麼大,頭一回才嘗着甜漿粥、炸糕、油炸果,倒很愛吃。”朱先生說的很對,“油炸鬼”以前寫作“油炸果”或“油炸馃”,”“果”讀兒音,“果兒”讀如鬼,所以才以訛傳訛寫作“油炸鬼”。

焦圈兒做法和油條差不多,隻是績子要小得多,兩塊小績子摞在一起,中間切一刀,放入熱油鍋,一邊炸一邊用筷子在中間撐開撐圓,炸好後像個金镯子。

廣東油炸鬼是什麼(南方的油炸鬼是什麼)4

豆汁兒、焦圈兒、馬蹄燒餅

焦圈兒配豆汁是絕配(傳統相聲《報菜名》有這麼一段:“數九寒天充饑取暖,賣豆汁的必有焦圈辣鹹菜,豆腐腦幾步内必有炸油餅,喝馄饨的都就着倆火燒。”“油炸餅”相當于黃縣的面魚,且和黃縣的吃法一樣,面魚必配以豆腐腦才正宗),也可以夾在馬蹄燒餅裡吃。馬蹄燒餅是從山東傳入的,因其造型似馬蹄故而得名,裡面是酥面做瓤兒,外面再包上一層面皮,沾上芝麻入吊爐烤制,烤好後的馬蹄燒餅一掰則皮瓤分離,外脆裡嫩,可以用它夾肉,和肉夾馍或驢肉火燒差不多,還可以夾焦圈兒來吃,酥香松脆。

黃縣話裡的油炸鬼則指的是油炸糕,有些地方稱為“炸糖糕”,是一種以豆沙或糖為餡的油炸餅。餅有巴掌大,是用糕面兒(黍兒面)做皮兒,故稱“油炸糕”,餡多為紅糖,炸好後融化成糖稀,一咬直往下流。有糖的甜,有面的香,因此油炸糕是比油條高檔得多的油炸食品,小時候能吃一個兩個油炸糕,是可以回味許久的事。

廣東油炸鬼是什麼(南方的油炸鬼是什麼)5

浙江油炸果

現在的油炸糕則改作糯米面摻面粉作皮,吃起來有點硬和艮,不如糕面兒軟糯。至于油炸糕為什麼叫作油炸鬼,一個原因是二者都是油炸類面食,是一個油鍋滾過來的兄弟。二是油炸鬼是圓圈,油炸糕是圓餅,兩個都是“團團磨咕嘞”,所以才混作一談。“油炸鬼”在北京話有一種讀法是“炸”字讀輕聲,讀作“油炸(zhi)鬼”。在黃縣話,“炸”讀作zà,這裡輕聲變韻,“a”讀作“i”,“扭紮”“咂煞”都是這樣讀的,故油炸鬼在黃縣話裡讀作“油zi鬼”。

浙江、江西等地有一種叫作“油炸果”的油炸食品,面粉調稀成為面糊,以筍幹丁、腌菜、蘿蔔絲等為餡,用一個豎直長杆的洋鐵模子,先倒上一層面糊,再放入菜餡,上面再鋪一層面糊,然後入油鍋炸制。

廣東油炸鬼是什麼(南方的油炸鬼是什麼)6

浙江油炸果

江蘇、上海等地的“油墩子”做法也差不多,不過餡料更豐富,素餡的又稱蘿蔔絲餅,講究點的中間要放上一隻河蝦,喜歡吃甜的可用豆沙做餡,葷餡則以剁好的鮮肉為餡。這和黃縣的“油炸鬼”同屬帶餡的餅狀油炸食品,隻不過黃縣油炸鬼是以糕面兒為皮,以糖或豆沙為餡,以皮包餡再擀作餅狀再入鍋炸制。

由“油炸鬼”的發音,我又想到了另一種食品的用字,豬的闆油、肥肉等煉成油後的渣滓,黃縣話讀作“油zizǐ兒”,我曾寫作“油滓滓兒”,現在看來寫作“油渣滓兒”更貼切。“渣”,普通話讀作zhā,黃縣話讀作zā,這裡輕聲變韻,和油炸鬼的“炸”的讀法是一樣的。四川、上海等地稱之為“油渣”,油渣包菜、油渣飯都是承載着幾代人記憶的家常美食。“油渣”與“油渣滓兒”一字之差,還是可以看出其中關聯的。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