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我們常常以“晉”來簡稱山西省,有些曆史基礎的朋友應該會知道這是源于距今三千年的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度--山西的南部(稱唐)被封給了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後來叔虞兒子因該地有晉水,故稱晉國。
西周初年分封情況,高中曆史教材常引用。
”桐葉封侯“的故事比較生動的記載了當時為何封叔虞到晉的情形,大概來講就是時任天子周成王年幼喜歡玩耍,同弟弟叔虞玩耍時将梧桐葉裁剪成玉圭的形狀,順口講到把此地封給弟弟,這時旁邊侍奉成王的史官記錄下了這言語,并催促天子擇好日子舉行分封儀式,成王認為隻是玩耍,史官強調天子必須一言九鼎,無奈天子為自己的随意要履行正式承諾手續。後傳言玉圭的形狀形似山西,故封地在山西。
戰國玉圭(缺乏準确史料,大家可以據此腦補)
這個傳說當然是有邏輯問題存在的,比如當時周的統治區域是否有了比較全面的地圖勘察,圭的形狀如何能聯系到今天山西的地理形态,這都需要考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山西南部一定是在周人比較熟悉的地理認知範圍内的。
衛星地圖下的關中與河東
盡管有黃河阻隔,但相比于秦嶺、黃土高原等交通艱難的地理界線,黃河兩岸相對交往要順暢方便。曆史上河東與關中的确是文化聯系相當密切的地域,成為一片相對同一的文化區。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了相當長的時間。
北宋行政區劃中我們能看到運城同關中屬于同一政區
今天的山西主體的确定事實上更多的是受到後來行政規劃的影響,元朝時為了便于管理廣大疆域以及維持中央集權的原則,對中國自秦以來的地方行政有了較大創新,出現“行省”這一層級,現今意義的山西才成為一個整體,并且為後來的明清王朝基本沿襲。
清代某一時期的行政區劃
這種變動主要是政治因素,而由此也造成這樣一個現象,行政上運城是山西,但運城的風土人情,飲食習慣更像陝西關中,比如油潑面、肉夾馍,說話口音等。
運城一帶的油潑面
如今在西安街頭,晉M的車牌是十分常見的,他們來自山西,但如果你去過山西太原去過陝西北邊,你覺得他們才似乎與關中更近。
語言學上,運城話非“晉語”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認識,文化上的運城與關中從來都是一個脈搏,行政上的運城的确歸屬山西,至于“晉”,根源上與關中同源,後來随着中國曆史發展,成為政治地理符号,當然背後也包含着新的文化内涵;至于“陝”,關中曾是周朝宗室所在,同樣随着曆史發展,古老文化淡化浸潤到中華血脈裡,如今的陝也有了更豐富多元的内涵。從周晉祖源,到秦晉之好,再到晉陝協作,古中國始終是中華深厚血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