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對論文的認識200字左右

對論文的認識200字左右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7-22 19:20:34

對論文的認識200字左右?從本科開始,大家就與論文打交道,但是對于“論文是什麼”仍有一些誤解所以下面帶大家來厘清下論文的概念,以便更好的開展論文寫作工作,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對論文的認識200字左右?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對論文的認識200字左右(認識論文是什麼)1

對論文的認識200字左右

從本科開始,大家就與論文打交道,但是對于“論文是什麼”仍有一些誤解。所以下面帶大家來厘清下論文的概念,以便更好的開展論文寫作工作。

一、論文“是什麼”(一)論文寫作與學術研究的關系

在大衆傳統認知裡,論文隻是專業研究的附屬,是在研究結束之後的收尾工作。但事實并非如此,論文本身就可成為一個專業研究或者說一個專業。雖然當前國内并未開設這個專業,但已經有一些學校陸續在進行嘗試。

可以說,論文是一個獨立的、專業的研究領域。從專業劃分的角度來說,論文就是作者所在專業與寫作學專業的交叉。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并非是在專業研究完成後再去寫論文,二者間不存在前後順序,而應該是同步開展,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我們要擺脫原有的錯誤認知,将專業知識與寫作相結合,讓學科間的交叉自然而言的發生,也讓論文寫作更加順利的推進。

(二)論文寫作的動與靜

論文寫作也需要從寫作動态和靜态的關系上理解。論文不僅是一篇靜态的文章,而是一個動态的過程。它貫穿于選擇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使用研究方法分析問題、最終得出研究結論的全過程中,是一個動态變化和不斷推進的過程。

在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提出一個創新性的研究問題實際操作難度很大,所以我們可以把創新的重點放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結論上,“舊瓶裝新酒”,以創新性的方法和視角來研究老問題,以求得到一個新結論。

(三)論文寫作是一項技能

對于大部分作者來說,論文寫作是一項被動完成的任務,是在研究結束之後必須要呈現的文字工作。但是在我們重新理解“論文”的概念後,就需要改變這個觀念。

可以說,論文寫作是大部分學者在學界安身立命的能力,也應該是主動提升、終身學習的技能,因此大家要提高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打磨提升自身論文寫作能力。

二、“為什麼”寫論文

下面我們來剖析下論文寫作的動機。

一方面是外部動機,這部分動機多是比較功利和現實的。比如職稱評審、課題申請和入學畢業等現實原因,因而被動開展論文寫作。

另一方面則是内部動機。比如說自身專業興趣使然,學術理想的激勵等等,鞭策自身主動去寫作論文。

但總的來說,這兩種動機都不利于論文寫作。因為論文的寫作并非是目的而是過程,歸根結底,寫作的目的是為了順利發表出來。

因此我們要重新審視寫作動機,大緻可分為五層境界。第一層便是“為寫而寫”,這就是各種内外動機的極簡化。第二層境界則是“讀寫互動”,通過寫論文實現學術積累,也讓學術積累反過來鞏固紮實寫作。第三層境界則是“個人快樂”,單純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和滿足需求。第四層境界是“利他而寫”,即論文對他人和社會有用。第五層境界就是“尋求平衡”,達到内外部的統一和融合。

三、 論文“怎麼寫”

在了解完論文“是什麼”以及“為什麼”之後,我們需要在“怎麼做”上面下功夫。

(一)在對話中探尋問題答案

很多作者在寫作時習慣開門見山,在開篇便亮出自己的觀點。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它忽視了問題的存在,先有論點後有論據,沒有嚴密科學的邏輯推導過程。

正确的方法則是交代清楚問題從何而來,先有論據後有觀點,由觀點推理得出論點。因此我們的觀念需要轉變,要由提出觀點、提供論據轉為交代求證觀點的過程,使得行文邏輯更加科學規範。

(二)按照“小人物”規範寫作

很多學者在論文寫作時習慣模仿專家學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的“大人物”的寫作形式,但實際上這種模仿多數屬于生搬硬套或者隻是模仿到了“皮毛”。我們需要認識到自身與“大人物”之間的差距,找到真正合适“小人物”的寫作方法。

“大人物”習慣亮明觀點後再陳述論據,這是基于他們較高的學術能力和學術地位,不需要單獨提出問題便能夠引發學界的共識。而“小人物”是沒有這個能力的,因而要立足本身,在學習“大人物”專業知識的基礎之上,遵循小人物的寫作規範,避開“沒有問題,隻有觀點”的陷阱。

(三)批判性閱讀與寫作

很多人喜歡模仿已發表論文來寫作,這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大家搞錯了模仿的重點,把論文看成靜态的文章而忘記了論文寫作是個動态的過程,忽略過程隻關注結果,最終隻是“照貓畫虎”。

真正的模仿範文,應該是去分析其内在行文邏輯,拆解寫作要素和結構。我們不僅要看懂範文是什麼樣子,還要搞清楚範文為什麼這樣寫作,要進行批判性的閱讀和思考,帶着審視的視角去全學習和模仿,最終提取寫作精華為我所用。

(四)“他者化”的過程

論文寫作就是一個“他者化”的過程,從“本我”不斷轉變為“他我”,要避免先入為主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盡量做到客觀中立、讓讀者易于接受。

因為學術研究本身就應該是中立、客觀的,所以作者也要注意舍棄“本我”,突破學科局限,放棄學科和自身觀點,進行客觀的描述,注意不要帶入自己的好惡去預設和評價。這也體現了研究的專業性。

(五)用他人觀點或者方法推導自己的觀點

很多人為了論文能夠體現“創新性”而一味的自說自話,完全脫離引用,這是因為大家還沒有厘清“創新”和“引用”的關系,實際上創新不等同于沒有引用。

引用可以是我們推導自身觀點的重要工具,幫助我們得出創新性結論。正确的引用就像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能夠讓我們論文的觀點得到充分的驗證,也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确甚至是創新性的結論。因為我們要敢于且善于引用。

(六)規範的技術性模仿

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很多人将大部分時間精力花在了前期初稿寫作上,不甚重視前期選題和後期的修改,這其實是不合理的。

站在“小人物”的立場上,我們要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在選題和後期修改環節多下功夫,論文初稿做到“快速仿寫”。而所謂的“快速仿寫”指的就是有規範的技術性模仿,按照規範的論文寫作步驟流程來操作,為後續修改留足準備。

四、小結

綜上所述,我們要改變對論文的刻闆印象,樹立正确觀念。可以簡單的将論文歸納為問題、方法和結論的共同體,寫作方式上要注意找真問題、科學求證和技術操作,真正做到問題真實聚焦、過程規範科學、結論明确有力和語言圓潤易讀。

作者:張雯雯(科研寫作研究所編輯教研二室見習學術編輯)請尊重原創,未經許可,拒絕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