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陝西電視台腰鼓教練

陝西電視台腰鼓教練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17:09:34

陝西電視台腰鼓教練(陝西省延安陝之北安塞腰鼓教練羅勇)1

專題 · 傳承文化根脈 書寫璀璨華章

作者 | 《中華兒女》記者 趙漢琪

編輯 | 陳晰

陝西電視台腰鼓教練(陝西省延安陝之北安塞腰鼓教練羅勇)2

羅勇表演安塞腰鼓

陝北延安,黃土高原腹地,萬千群山溝壑縱橫。在黃土的背景中,百十個頭戴羊肚子手巾、身穿羊皮坎肩、腰系紅腰帶的年輕小夥——安塞腰鼓手在塬峁間踏着鼓點縱情舞蹈,剛勁奔放,氣勢磅礴。領頭的,是一位二十多歲的陝北後生,羅勇。

全國青聯委員、陝西省自強好青年、延安市十大傑出青年、延安市創新創業模範、安塞腰鼓吉尼斯世界紀錄成功挑戰者……從記事起便開始學腰鼓的羅勇今年27歲,身上已有不少“光環”。

多年來,這個陝北小夥從打腰鼓到教腰鼓,成為安塞腰鼓教練隊伍中最年輕的一員;尋遍全國學習制鼓技藝,把傳統文化從根上傳承下來,讓真正的安塞腰鼓響徹大地;白手起家創業,返鄉建立制鼓基地,為村民增收、創收,敲響了當地百姓的“緻富鼓”。

“我就是個農民,沒什麼文化,但我有理想。我想當藝術家,我想把安塞腰鼓打到世界舞台上去。”在安塞,羅勇已成為新一代“腰鼓人”,他用安塞腰鼓為自己鋪出一條與衆不同的道路,譜寫出了精彩人生。

“打腰鼓讓我感覺自己在‘活着’”

1995年,羅勇出生在延安安塞區高橋鎮龔家溝村。1996年,安塞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在安塞,“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是當地村村有鼓隊,家家有鼓手的真實寫照。羅勇的父親是村裡鼓隊有名的腰鼓手,打記事起,羅勇就跟着父親學打腰鼓。

安塞腰鼓一直以來都是祈求豐收、慶祝勝利的喜慶之鼓,在羅勇印象中,每逢過年,村裡的腰鼓隊都會挨家挨戶“沿門子”打腰鼓拜年,熱鬧非凡。腰鼓手們邁着“十字步”“小踮步”,穿插着“纏腰”“過裆”“下岔”等眼花缭亂的動作,他和一幫小夥伴也有模有樣地跟在大人們後面,跳得生龍活虎。

上初中時,語文課本中的一篇課文《安塞腰鼓》,讓羅勇真正領略了安塞腰鼓的藝術魅力。“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每每讀到這裡,羅勇仿佛自己站到了黃土蕩天的塬峁上,跟着排山倒海的隊伍,縱情跳躍,氣壯山河。

幾年後羅勇去縣城上高中時,他的腰鼓技術已十分純熟,很快就擔任了學校腰鼓教練一職,負責運動會開幕式、元旦晚會等重大活動,還吸引了衆多同學加入腰鼓隊。随着“小羅教練”的名氣逐漸打響,越來越多的社會團體邀請羅勇培訓腰鼓,每次機會,羅勇都十分珍惜、全情投入。

2013年,高中沒畢業的羅勇打算放棄學業,以打腰鼓謀生,這讓父親勃然大怒,“打腰鼓能賺來錢?我都打了大半輩子了,也沒賺到錢”!羅勇對腰鼓的熱愛,父親看在眼中,但以打腰鼓謀生,讓這個一輩子本本分分的農民想都不敢想。

父子倆大吵一架後,羅勇還是跑出去打工了。最開始,他在延安保衛戰景區參與實景演出,拿着一天60塊錢的工資,一幹就是半年。父親心裡着急,托人給他找了個裝修工的活,想讓他學些手藝。羅勇幹了不到一個月,又偷偷跑去打腰鼓。“當時心想,我哪怕出去跑龍套、做兼職,也不想幹裝修。”

當地的安塞新宇文化公司缺腰鼓培訓教練,找到了羅勇。怕父母擔心,羅勇瞞着二老,辭掉了裝修隊工作,繼續全身心投入腰鼓事業。每天要跟着大夥表演腰鼓,還要培訓腰鼓,那段日子對于羅勇來說,非常辛苦。“雖然賺不到多少錢,但隻要每天都能打腰鼓,在我看來是最幸福的事情,讓我感覺自己在跳動着、活着。”

随着外出表演和培訓的機會越來越多,羅勇的心思也越來越“活泛”了,夢想着讓更多人看到腰鼓的魅力。“就是想着怎麼能把這個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安塞腰鼓。”安塞腰鼓的表演,既不受場地限制,也不受人員多少制約。大路上、廣場裡、舞台中均可表演,可一人單打,可雙人對打,也可幾十人乃至幾百人群打。想到這兒,羅勇便和幾個朋友合夥注冊了安塞陝之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腰鼓總教練,還注冊了網站,在網上發布宣傳信息,接了不少業務。羅勇的腰鼓事業,也一步步邁上了新的台階。

陝西電視台腰鼓教練(陝西省延安陝之北安塞腰鼓教練羅勇)3

羅勇教村民制鼓

從未有過的成就感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喜愛腰鼓的人越來越多,羅勇的腰鼓培訓也走到了全國各地。他時常感歎:“安塞腰鼓學起來容易,但要打好了難。”

羅勇介紹,安塞腰鼓表演講究“六勁”:搖頭晃腦有股能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轉身有股猛勁,跳躍有股虎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目的是要讓觀衆看着帶勁,聽着鼓勁。安塞腰鼓有文、武之分,前者以扭為主,後者以跳為主,羅勇擅長的正是武鼓。在武鼓的動作形态中,是通過打、扭、跳、踢、轉、蹬、搖、昂、躍等動作變化表現出鼓手的内心激情,可以說掌握了“六勁”的技巧,腰鼓的動作才算到位。“表演時,鼓手儀态潇灑,舞姿挺拔,再加上情不自禁的頭微搖,身稍晃,昂揚的精氣神讓人看了精神一爽。”

随着培訓越來越多,羅勇的名氣在當地腰鼓圈也漸漸打響,他慢慢走向了更大的舞台。從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幕式腰鼓總導演,到榆林市定邊縣農民運動會開幕式500人大型安塞腰鼓總教練、2015年連雲港·徐圩國際馬拉松賽開幕式腰鼓總導演、陝西電視台少兒春晚安塞區總導演……羅勇帶領他的團隊多次登上大型賽事和文藝演出的舞台,通過自己的努力将安塞腰鼓的力與美,和安塞人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展示給全國觀衆。

2019年4月,四川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為豐富學生的課間活動,推廣和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決定組織一場千人腰鼓舞來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經過層層篩選,最終決定由羅勇擔任此次活動總教練。

在南山中學實驗學校的操場上,現場1387名高中生正在緊張地訓練着,準備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羅勇在當地乃至全國已經小有名氣,可這次要組織1387人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對他來說仍是巨大挑戰。“我之前參加過那麼多培訓、演出,這是規模最大的一次。這麼大的活動讓我自己來承擔,還是很有壓力。”

要讓每個學生在12天内學會打安塞腰鼓并整齊劃一表演,這本身就是一場挑戰,而在此基礎上,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還需要這1387人動作整齊劃一。小到每個人的動作标準,大到所有人的隊形變換,每件事情都需要他親力親為。加之當地受天氣影響,時常下雨,經常要在晚上排練。回憶那段“連軸轉”的日子,羅勇心中更多的是激動和期待。“可以讓一千多人同時感受到安塞腰鼓的魅力,對我來說是從未有過的成就感,一定要做好。”

随着學生們的動作越來越純熟,走位越來越準确,羅勇的信心倍增。可就在距離挑戰的前一天,意外發生了。在組織學生最後一次彩排時,羅勇發現,很多學生的鼓槌都丢失了,細細統計後,發現竟然有156名同學的鼓槌都遺失了一至兩個不等,這讓羅勇原本就緊張的心再一次提了起來。

把鼓槌從安塞運過來,時間來不及,羅勇果斷地帶上助手,打車去了成都,把當地小商品市場裡能買到的鼓槌全買了回來。買到的鼓槌和紅綢是分離的,二人連夜綁紅綢,一直到淩晨四點。

九點整,認證正式開始。1387名身着傳統特色服飾的同學們排着整齊的方陣,一起揮動手中的鼓槌,整齊劃一的動作,昂揚有力的舞姿,不斷變化的隊形,将安塞腰鼓的藝術魅力融于具有濃郁民族民俗風情的鼓聲裡。在吉尼斯認證官、監督員的專業認證下,順利通過,“最大規模的腰鼓舞”吉尼斯世界紀錄就此誕生。看着面前一張張笑臉,羅勇感覺自己被“融化了”。

陝西電視台腰鼓教練(陝西省延安陝之北安塞腰鼓教練羅勇)4

羅勇(中)帶領遊客體驗腰鼓魅力

“我們的鼓不能丢”

安塞區高橋鎮龔家溝,村裡一個寬敞的院落中擺放着近百個紅彤彤的腰鼓,大桶裡浸泡着制作鼓皮需要的牛皮,這裡是羅勇成立的陝之北安塞腰鼓制作基地。

“之前每次出去打腰鼓,總有人問我腰鼓是哪裡制作的,我總是沉默。”羅勇介紹,雖然安塞腰鼓遠近聞名,但由于制鼓技藝繁瑣,安塞并沒有大規模制作腰鼓的企業。“安塞腰鼓應該由安塞人自己做”,羅勇認為,制鼓的技術不在本鄉本土,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安塞腰鼓的發展。羅勇的父親曾多次嘗試制作腰鼓,卻都以失敗告終,這也成為老人一直以來的遺憾。

“我們的鼓不能丢!”這個有“鑽勁”的陝北小夥獨自走上了尋訪制鼓技藝的道路。傳統手工技藝制作過程複雜,材料與工具繁瑣,每個細節都馬虎不得,羅勇的尋訪之路并不順利。每到一地,他都先以購鼓者的身份咨詢,實則對材質、工藝格外留心,經常把對方問煩了,一句“到底買不買,不買趕緊走”,将他打發。半年多時間跑了三十多個城市,學習請教無數次後,羅勇以為“偷藝”成功,便買了50套鼓的原材料,回來帶着村裡人研究制鼓。

誰知,親手制鼓的過程并不容易。“拿熱水泡水牛皮,結果鼓皮‘熟’了,用不成了。釘鼓釘時掌握不好力度,一錘子下去,把鼓圈釘裂了……”他手上現在還能看到一條顯眼的疤,就是當初制鼓時被工具劃破的。不到一個月,50套鼓的原料消耗殆盡,羅勇也沒能做出一個成功的腰鼓。“絕對不能放棄”,不甘心的他又一次買來了100套原材料,并找到老師傅請教,多次嘗試後,終于自己做出了腰鼓。

成功做出第一個鼓後,他發了一條朋友圈:安塞人做出來的安塞腰鼓。很快便有朋友向他抛來橄榄枝,“在韓城小學工作的朋友,要跟我訂300個鼓”,這就是羅勇憑借制鼓掙來的第一桶金。

制鼓訂單越來越多,羅勇的生意越來越好,2017年,羅勇在家鄉成立了陝之北安塞腰鼓制作基地。創業之初,他力排衆議,把基地建在了龔家溝,并放棄了大規模機械化制鼓,采用傳統手工藝,雇傭村内20多戶貧困戶手工制作腰鼓。“年輕人出去打工,留下的老人年紀大了,種不了地,還有不少殘疾人和貧困群衆,基地建在别處對他們沒有意義。現在雖然腰鼓生産規模小了,但手工制作的腰鼓質量上乘,而且還帶動了鄉親們在家門口就業,增加收入。”

2002年,一場車禍令村民楊萬華失去了左腿,原本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人,失去勞動能力,家庭幾乎沒有了收入來源,隻能靠在城裡做面皮維持生活,一個月收入幾百元,全靠家裡六個兄妹幫襯。基地建成後,羅勇找到楊萬華,教他做腰鼓。“不用幹體力活,在家門口坐着,就把錢掙了。”現在,楊萬華閑暇時一天可做30多個鼓,每月可收入1500餘元。

羅勇驕傲地介紹,近年來村民通過腰鼓制作掌握了一項新的謀生技能,實現了在家門口零投資、生産無安全隐患、收入有保障。每戶每月增收1500元左右,2021年培訓腰鼓學員過萬人,同時也帶動了腰鼓銷售,創業五年來,銷售額已達200餘萬元。“最令大家自豪的是,他們終于能挺起胸脯告訴别人,安塞腰鼓就是安塞人自己制作的。”

2019年起,羅勇陸續在延安魯藝舊址、清涼山等景區開設了安塞腰鼓制作體驗基地,同時在南泥灣開發了幾條研學線路,使遊客和學生在感受革命精神的同時,也能體驗紅色藝術。不僅能現場觀看安塞腰鼓表演,還能現場體驗制作腰鼓、學打腰鼓。在羅勇的藍圖中,正在勾勒一個集腰鼓、剪紙等民間藝術實景演出,農家生活體驗、采摘為一體的民俗文化村。“我想通過實際行動,把安塞腰鼓文化不斷弘揚、傳承下去。”

羅勇坦言,今天的安塞腰鼓已和20多年前的安塞腰鼓有所不同,任何藝術都随着社會的發展而變化,随着時代的節拍向前奔騰。當選為全國青聯委員,羅勇深知自己重任在肩,“是安塞腰鼓把我帶上了如此廣闊的舞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文藝工作者,我要紮根黃土地,講好安塞腰鼓故事,傳承發揚安塞腰鼓藝術,同時注入新的時代血液與元素,使我們的非遺永遠‘年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