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隋朝科舉制的形成

隋朝科舉制的形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08:14:56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因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故叫做科舉。科舉制度創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備于宋,強化于明,至清趨向衰落,光緒三十一年(1905),科舉考試正式廢止,曆經1300餘年。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對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觀念和社會風尚曾産生過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隋朝:科舉制度的起源

中國科舉制度起源于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适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于是将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業三年(607)開設進士科,用考試辦法來選取人才。進士一詞初見于《禮記·王制》篇,其本義為可以進受爵祿之義。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就是有關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論文,也叫試策。這種分科取士,以試策取士的辦法,把讀書、應考和做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了中國人才選舉史上新的一頁。

隋朝科舉制的形成(科舉制度的起源)1

上圖:隋炀帝楊廣(569-618年),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炀帝“置明經、進士二科”,以“試策”取士,在中國的選舉任官史上揭開了嶄新一頁,科舉制度從此誕生。

(選自《清代甘肅貢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