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當《你的婚禮》突然定檔五一後,我大概就對該影片定下了“赢了票房輸了口碑”的基調,因為作為一個新媒體從業者,我深知年輕人群體對于流量池有多重要,而“青春”“愛情”這樣的話題,也恰恰是年輕人最容易共情的話題。
當然,以目前中國電影的水平,我也很清楚,想要在兩小時講好一個貫穿15年的青春故事,基本上等于在癡人說夢。
如今再去網上搜索“你的婚禮”關鍵詞,迎面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差評和嘲諷。可我卻不想把這部影片歸為“一無是處”的行列,因為不談劇情的合理性,影片中許多零零碎碎的小細節,還是讓我産生了共鳴……
(不要指望所有觀衆都是資深電影發燒友,電影本質上是一種娛樂工具,能在電影中獲得身心的愉悅,或者情感的共鳴,就是我們看電影最本質的樂趣,不是嗎?)
所以,我很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觀衆“流着淚給電影打了差評”,因為雖然我們沒有男女主這麼浮誇的青春記憶,但是其中的某些點,卻是我們在青春中,都曾寫下過的青春符号。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為《你的婚禮》流過淚的人,你的青春我都懂。
01
在我十幾歲的那個年代,是網絡文學生根發芽,星火燎原的年代。那個時候,痛癢文學,配上無厘頭的火星文,就是一個小朋友假裝走向成熟的标志。
而《你的婚禮》中最令人紮心的,就是那一句又一句的痛癢文學,像極了那個時候的自己:
“我不知道,從未擁有過,和擁有後又失去了,哪一個更痛?”
“以前總是很傻,一邊擔心未來,一邊浪費現在。”
“少年時代的感情,往往開始得毫無來由,而結束也更加猝不及防。”
這種看似容易引發共鳴的雞湯段子,不正是人們最欲罷不能的,“這不是在說我嗎”的代入感嗎?
講真,影片從高中講到大學,又講到步入社會,人生從青澀走向成熟,其中的小故事,即使現在回味起來,我們也會忍不住偷偷笑出來。
而《你的婚禮》是怎麼講述的呢?
尤詠慈(章若楠 飾)拉着周潇齊(許光漢 飾)翻牆去“小樹林”,被周潇齊誤解成是要去小樹林裡做一些害羞的事情,扭捏着擔心是否進展過快,結果“小樹林”是校外的一家烤串店。
淋雨回到家,尤詠慈意外翻到了一盒寫着“神秘宇宙”的碟片。尤詠慈好奇地問周潇齊,男生都是什麼時候看這個的?周潇齊誤以為這是在問具體時間,說“晚上11點”。從此,11點成為尤詠慈嘲笑周潇齊的一個梗:
“每天,到了晚上11點,我就在想我們周潇齊又要開始忙了。”
這些青春羞澀的笑點,即使像極了青春小劇場中抖機靈的小機靈,但我這樣年近三旬的人看了,依然忍不住嘴角上揚,思緒飛向從前——俗稱共情。
我想起自己中學的時候,也喜歡挑逗自己喜歡的女孩子(這個喜歡不是指愛慕,是産生興趣的意思,就像那個時候,幾乎所有漂亮的女孩子,都會時不時被許多男孩圍住的感覺),拉一下頭發,戳一下後背,嘴上說幾句看似輕薄實際幽默的話,然後等着女孩子嗔怒動手,自己笑着跑開,看着女孩子表面嗔怒,内心開心的樣子,關系就這樣拉近了。
沒錯,《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已經有了許多的闡述。
02
我知道,《你的婚禮》被許多網友冠上了一個新的名字——《舔狗的一生》,意思大概就是男主拼盡全力,最後看着女主穿着婚紗嫁給了别人,隻給自己留下了自我感動,然後一地雞毛。
沒錯,這些評價都是對的,不過因此而抨擊電影瞎寫,我隻能說,你是真的不了解那時候的中學男生,面對自己喜歡的女孩子,究竟為了什麼。
很簡單,為了女孩子開心。
中學萌芽的所謂愛情,是愛情的初始模樣,也是最純粹的模樣,沒有物質,沒有顧慮,甚至沒有智商,“我喜歡你,我喜歡和你待在一起的感覺,你開心我就開心”,這種如今看起來很愚蠢的觀念,卻是那個年代最真實的寫照。
愚蠢的愛,也是最真實的愛,心疼,但也懷念。
女主尤詠慈,是這段愛情中的接收方,而不是參與者,她享受着男主為她營造的甜蜜世界,也在無意間,滿足着男主心中那一點點信息的滿足。
所以,她自始至終是這段愛情中的主動者。她可以開朗豁達,不顧别人的眼光大方和男主秀恩愛;也可以被男主發現家庭問題後,切斷和男主的一切聯系。
她時而開朗,時而内向;時而大方,時而脆弱。很薛定谔是嗎?可是隻要她不讨厭男主,依然願意笑着看着男主,男主就依然會很享受,你信嗎?
青春片中,主角都是不成熟的,或許拍不出感情的變化與成長,換不到觀衆的共情和眼淚。
但我們共情的,其實隻是故事中,突然出現的點。這些點即使十分割裂,可安插在我們每個人的故事中,卻點亮了青春的長卷。
韓版和中國版的一處對比,隐隐道出原因——
我的青春,有很多時間是在打架中度過的
但有一場架,是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
因為那是我第一次遇見你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每天隻有一個念頭
就是要和你在一起
為了和你在一起,我拼了命學習
隻想為了和你上同一所大學
為了和你在一起
我也做了很多很傻、沖動的事
但我是幸運的
因為我們曾經這麼相愛過
如果我能早點長大
是不是就不會失去你
這是男主在結尾,女主婚禮上說的話,幾句話,總結了整整十五年的心路曆程:
愛上你的時候,我十幾歲,我會為了你不顧一切,也會為了你甯願放棄一切,即使最後你走向了别人的懷抱,可我依然慶幸,曾經有你的笑容,燦爛了我青澀的年華。
如今,我的愛依然不變,可我已經度過了為愛不顧一切的年紀。我想奮不顧身再愛一回,也已經有氣無力了。或許,這就是我的宿命吧。
《你的婚禮》,挾你的軟肋,看得你“破防”,你們流的淚,我懂。
03共情歸共情,不過實話實說,如今的青春片,已經逃不出那部經典的《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的框架了。
一個瘋狂追女生的少男初戀故事,《那些年》筆觸簡單,台詞平常,可為什麼還是能打動人呢?
因為它足夠接地氣。
比如說青春群像,10年過去了,回憶起《那些年》,我們依然能記起影片裡的人物。
除了兩位主角外,還有愛表演爛魔術把妹的廖該邊,愛畫畫的胡家玮,以及每一個故事都要有一個胖子的阿和......
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構成了那些年裡的青春群像。
《那些年》用了極重的筆墨來還原校園場景,每一幕,都有“記”可循。
夏日裡,一排排整齊停放的自行車。
課本上的塗鴉。
上課時的罰站。
就連沈佳宜用圓珠筆紮柯景騰後背襯衫的故事,都能從現實中找到原型。
柯景騰和沈佳宜的故事,緊緊圍繞學生的日常展開,比如好學生和差等生一開始的不對付;課間值日的玩耍;晚自習的打賭......
這都是真切會發生在身邊的故事,這些平凡而真實的細節,實打實地還原了觀衆對校園愛戀的記憶。
而《你的婚禮》,即使再浮誇,講的還是實打實發生在青春的身邊事,所以,我明白為什麼有人可以熱淚盈眶,因為曾經真的愛得深沉。
或許男人老了之後會變得多情且敏感,但青春時代的男孩子,是真摯而虔誠的。
愛得有多“卑微”,如今的淚水就有多濃。
然後擦幹眼淚,善待身邊人,把青春封存在記憶裡,然後邁步前行。
文章首發:
微信公衆号“聽風樓閣”(tingfenggelou)
請關注我的頭條号,并且在微信公衆号中搜索“聽風樓閣”,或搜索“tingfenggelou”,關注我的個人聽風樓閣 (ID:tingfenggelou),我會在這兩個平台,一起品味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