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懂得,認識,知道
【成語】
有眼不識泰山
一字不識
素不相識
似曾相識
識文斷字
識微知著
識途老馬
識時務者為俊傑
識時達變
目不識丁
不打不相識
不識好歹
不識廬山真面目
不識時務
不識擡舉
【例句】
①觀千劍而識器,操千曲而曉聲。(《文心雕龍·知音》)
②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滕王閣序》)
③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遊褒禅山記》)
④新婦識馬聲,蹑履問逢迎。(《孔雀東南飛》)
⑤仆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報任安書》)
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并序》)
⑦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傷仲永》)
⑧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鄉偶書》)
⑨鄉為身死而弗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魚我所欲也))
⑩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識耳。(《采草藥》)

(2)知識,見識
【成語】
遠見卓識
有識之士
有膽有識
學識淵博
通材達識
見多識廣
高見遠識
(3)通“志”,記住
【成語】
博聞強識
【例句】
①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石鐘山記》)
②虎丘之月,不知尚識餘言否耶?(《虎丘記》)
③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
【語義提示】
“識”的本義是“知道,認識,能辨别”。既然“知道”,當然就能“記住”,為了更好地記住事物要做一些“标記",故又有“标記”的意義。
【思維導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