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路遙識馬力,日久見人心。”“吃一塹,長一智。”這是第11冊“基礎訓練5”裡學習的句子。這些語言脍炙人口,在世間廣為流傳,常常被人們在文章裡引用。它們語句精練,而道理深刻。像這樣含有教育意義的語句,我們稱之為格言。
1、勸誡人們虛心好學,進取向上,才能不斷進步。
滿招損,謙受益。
出自《尚書·大禹谟》:“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自滿的人會招來損害,謙虛的人會受到益處。它告訴人們驕傲自滿有害,謙虛謹慎有益的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師。
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意思是說,幾個人共同行走,其中必定有的可以作我的老師。要學習他的長處、優點;至于他的缺點,要檢查自己有沒有,加以改正。它說明要善于向别人學習,虛心學習他人的長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說,别的山上的石頭,可以雕刻出玉器。這句話現在用來比喻借别人、别地、别國的先進事物或經驗,來搞好自己的工作。
百尺竿頭須進步。
出自北宋《景德傳燈錄》:“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說,僧道修行的功夫即使已達到百尺竿頭的頂端,也還要繼續深造,以達到充滿宇宙的最高境界。
“百尺竿頭須進步”現在也說成“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用來說明即使取得很大的成績,也不能驕傲自滿,固步自封,還要繼續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績。
2.教導人們堅韌有拔、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锲而不舍。
出自《苟子·勸學》:“骐骥一躍,不能十步;驽馬十駕,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駿馬。驽馬:跑不快的馬。锲、镂:雕刻。意思是說,良馬跳躍一下,達不到十步遠;劣馬拉十天車卻能走很遠的路程,這是不停地走的結果。雕刻一樣東西,用刀子刻幾下就停止,朽木也刻不斷;不停地刻下去,也能将金石雕刻成器。這句話說明隻有堅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出自《漢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绠斷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绠:繩子。意思是說,泰山上流下的水溜能穿透岩石,很細的繩索能磨斷樹幹。水并不是鑽石頭的鑽,繩索也不是鋸木頭的鋸,但是一點一點地磨擦,就使得石穿木斷了。它告訴人們,持之以恒,不斷努力,事情一定會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
出自《後漢書·耿弈傳》。耿弈收複齊地,立下大功,光武帝劉秀贊揚他說:“……有志者事竟成也。”意思是說,有志氣的人,事情終究能夠成功。這句話說明,一個人無論做多麼艱難的事,隻要有雄心壯志,不懈努力,就能夠成功。
3.教育人們從點滴做起,注意積累。
不積跬(kuǐ)步,無以至千裡;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
出自《荀子·勸學篇》。跬:一舉足的距離,半步。意思是說,走路不一步一步地積累,就不能達到千裡之遠;不彙集細小的水流,就不能成為江海。說明學習必須一點一點地積累,也說明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漸積累的。
4.包含辯證法,富于哲理性,給人深刻啟迪。
千裡之堤,潰于蟻穴。
出自《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意思是說,千丈長的河堤,可能因為蝼蛄、螞蟻一類的小蟲鑽洞而被大水沖破;百尺高的房屋可能因為煙筒縫裡冒出的一點煙火而燒毀。它用誇張的手法說明,不能忽視小的漏洞和差錯,以免造成大禍。
欲速則不達。
出自《論語·子路》。孔子的弟子子夏在魯國做了官,有一天回來向孔子請教,孔子對他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意思是說,做事不要圖快,不要隻見眼前小利,如果隻圖快,結果反到達不到目的;隻圖小利,就辦不成大事。說明做事不能隻圖快不求好,急于求成反而幹不好事。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出自漢代劉安《淮南子·人間訓》。故事說,邊塞上有個老頭丢了一匹馬,别人來安慰他,他卻說,怎麼知道這不是福呢?後來那匹丢失的馬回來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用來說明事物一分為二的道理,壞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結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