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記載,鄭和七次下西洋,随行有士兵、軍官、水手、醫官等等,每次均超過兩萬人。
那船得多大啊?住的開嗎?今天就讓科教授給大家講講下西洋最重要的“寶船”。
船有多大
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下西洋乘坐的是44丈長,18丈寬的“大寶船”。
一根出土于當年造寶船的船塢的木尺表明一尺相當于31.3厘米,十尺為一丈,也就是說,“大寶船”有近138米之長。
明代太監洪保墓中的一段銘文記載“永樂紀元……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赍捧诏敕使西洋各番國”。
太監洪保作為鄭和的重要跟班,應該是和鄭和乘坐的是同一艘船。“大福号”應該就是“大寶船”。
料,當時的容量單位,五千料相當于今天的2500多噸的排水量。
要知道,近百年後的哥倫布遠航的三艘船中,最大的聖瑪利亞号排水量也僅有100噸。
鄭和每一次出行随行船隻200餘艘,這樣算來,平均每艘船至少得乘載千人!
船上啥樣?
鄭和的寶船屬于樓船,顧名思義,船層數很多。
主甲闆中部有一層甲闆室叫做舯(中)樓,船艉(尾)部有一座三層的艉樓,鄭和就住在這艉樓上,船頭部分有一個二層樓,從船艙底部到甲闆分為五層。
科教授覺得這船雖然不大但也足夠了,畢竟今天普通硬卧火車一張床的面積還不到2平方米。這麼看來,船隊能有兩萬多人就可以接受了。
最底層裝滿了用來維持船體穩定的砂石,二三層裝滿了貨物和食物,可以說是整個航行的關鍵。
上面一層是頂到甲闆的這一層,除了左右設有大炮之外,中間三千多平方米的空間是給船上八百多名随行人員住的地方,每個人的空間差不多有4平方米。
船頭是供一百多名水手生活的地方。
鄭和住在船尾二樓的深處,三樓是神堂用來供奉媽祖,一樓是舵手的操作間。
船上有“玻璃”
介紹完整個船的大體結構,科教授還有一個特别想分享給小夥伴的的是當時的“玻璃”。
想象一下,三千平方米的船艙不透光是什麼感覺,沒有光亮的地方人們怎麼生活呢?
古人早已想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好方法。
在寶船廠的考古中發現了8枚晶瑩剔透的蚌片,每個僅有0.1毫米厚,是由蚌殼中部切割出的長方形蚌片經過精心打磨而造成,光滑平整,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一片一片鑲在船身的木格窗上,遮風擋雨又透光,堪稱完美的明代“玻璃”。
大寶船的制造是鄭和下西洋的先決條件,其中的奧秘還有很多很多,等待我們不斷考古去發現。
古人到底還有怎樣的智慧?讓我們共同期待吧!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百家講壇
《海上傳奇》
播出時間:11月13日至12月2日 12:00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央視科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