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豆腐,這可是讓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食物了。

(軟嫩的豆腐)
它雖然是道素菜,卻憑借着鮮美和價廉,深受大家的喜歡,甚至還被人們稱為是“植物肉”。
在我國,關于豆腐的做法多種多樣。

(烤着吃)

(煮着吃)

(豆腐切絲做湯吃)

(用豆腐做口袋塞餡兒吃)
但是,你見過故意讓豆腐“長毛”的吃法嗎?這種豆腐表面長着一層白色的長毛,被叫作毛豆腐。

(“長毛”的豆腐)
誰第一次見它,心裡都不免感覺有點瘆得慌。但在安徽歙縣,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徽州第一怪,長毛的豆腐是上等菜。”

(毛豆腐)
别看毛豆腐長得怪,可在歙縣人心中,毛豆腐是珍貴的家鄉味道。
毛豆腐的做法其實不難,隻需将豆腐切塊,撒上一些食鹽入味,再把它們放在潮濕且溫度保持在15至20攝氏度的環境裡,不出5天,豆腐的表面就會長出一層白毛。
一份毛豆腐就這樣新鮮出爐了。

(制作毛豆腐)
可是,為什麼這豆腐長毛了不但能吃,味道還能更鮮美呢?
原來,毛豆腐表面的白毛,是一種叫做毛黴菌的菌絲。

(微觀視角下的毛黴菌的菌絲,頂上的小黑點叫“孢子”,是觀察毛豆腐是否成熟的标志)
毛黴菌的代謝可以産生蛋白酶,将蛋白質分解生成氨基酸和多肽等,這就是毛豆腐鮮美味道的來源。

(毛豆腐)
蛋白酶還能破壞蛋白質分子在豆腐中的網狀結構,賦予了毛豆腐良好的口感,吃起來松軟多孔。

(長滿菌絲的毛豆腐)
在古代徽州,耕地資源稀缺,農作物産量低,加上地形閉塞交通不便,當地人養成了節儉的習慣,對保存食物很有一套方法。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但無意中發現的毛豆腐好味道,卻一代代流傳下來,不僅成了街頭人氣小吃,還能承擔起年夜飯大菜的重任。

(美味的毛豆腐)
讓我們來看看,毛豆腐的各種美味做法。
一點點醬油,就可以成就一道紅燒毛豆腐。

(紅燒毛豆腐)
鐵闆煎毛豆腐的做法更是經典,毛茸茸的豆腐接觸到鐵闆的那一刻,表面的菌絲就像是受到了“驚吓”,渾身的茸毛立刻“蜷縮”起來。

(毛豆腐菌絲遇到滾燙的鐵闆)

(鐵闆煎毛豆腐)

(毛豆腐外表被煎烤成硬殼)
煎好的毛豆腐,在酥脆的外皮之下,又軟又綿,如腐乳般的半固體。

(煎毛豆腐内部是軟嫩的)
蘸上一點辣醬,放進口中,又鮮又辣的味道,讓人欲罷不能。


(抹上辣醬的煎毛豆腐更美味)

(會拉絲的煎毛豆腐)
來源:央視科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